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氏族社会没有家庭关系,弗论父系或母系氏族

氏族社会没有家庭关系,弗论父系或母系氏族

氏族社会没有家庭关系,弗论父系或母系氏族没有家庭则无父子母女。氏族部落成员没有组成家庭关系,没有家则无父子母女关系,孩子跟着氏族姓,不存在世系问题。孩子的归属问题属于氏族部落之间的事务

没有家庭则无父子母女。氏族部落成员没有组成家庭关系,没有家则无父子母女关系,孩子跟着氏族姓,不存在世系问题。孩子的归属问题属于氏族部落之间的事务,不属于家庭事务,不关生父生母的事。氏族社会没有私有制,所以氏族成员无财产,陪葬品由氏族部落统一安排,孩子不存在继承权问题。

“王天下”与“家天下”的意思

伏羲氏王天下,表示人类氏族原始社会。伏羲氏乃人文始祖,“人文”不是“人类”。夏启家天下,表示百姓家族奴隶社会。

《说文解字》曰:“王,天下之所往也”,其意思是天下来来往往之人类社会活动。这是篆文“王”的释义,不是汉字“王”的意思,因为《说文解字》说的是依类象形而成的图符文,解释的是形声相益而成的篆文字,并不是汉字的释义,这是学习先秦古文经的重要参考文献,不是用来解释汉字的字书。“王”这个图形符号文字既是汉字,也可以用来表示“王”这个篆文字,这是篆文汉字印刷体,所以学习东汉之前的经史子集要注意个别文字今古异义。

“天下”的意思是“社会”。《易经》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天地之道,指思想天地之逻辑。日月之道,指自然天地之规律。天下之动,指社会天地之规则。万物客观存在于自然天地,思想天地客观反映自然天地之万物。社会天地之万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也是思想天地的客观反映。舌灿莲花之语言,话生万物在天成象。笔下生花之文字,画生万物在地成形。所以万物乃思想,既是语言,又是文字,既指物质,又指物象。

《易经》说的“伏羲氏王天下”是指氏族社会伏羲人皇世,《史记》说的“神农氏世衰”是指氏族社会神农人皇世。黄帝五帝史是炎黄氏族部落联盟社会,若干部落构成一个氏族,若干氏族构成一州,禹贡天下九州组成联盟,划分五方,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中国,中国就是华夏,所以称为蛮夷华夏戎狄。东夷代表华北平原地区游牧业渔猎业,南蛮表示南方丘陵地区林下采摘业畜牧业,华表示华山黄河中游地区农耕业,夏表示黄土高原太行高地半农牧业,西戎表示西北秦岭昆仑天山地区游牧业,北狄表示阴山一线游牧业,东胡表示辽河流域东北地区氏族部落的统称,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单位。

我国国土五种颜色,东北黑土地祭北方黑帝,东方靑土青色鱼鳞祭东方青帝,南方红色砾石祭南方赤帝,西方白玉石祭西方白帝,中央黄土祭中央黄帝,所以祭五方天帝乃祭华夏天地。五方天帝之名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史,并不是四五千年前的文字所记录的历史。当时人当事人用当时的文字记录当时的人物与事件是历史的基本逻辑。《四书五经》用两千多前的文字讲述四五千年前的事情属于思想史。历史属于思想史,思想史不完全是历史。看一切历史都是看思想史。当时的文字记录当时的人文历史,反映当时的社会思想,讲述过去的故事。没有文字的历史文物不能反映过去的历史及思想,只能反映当今学者的思想认识。这是历史与思想史的基本逻辑关系。夏王朝的历史不可考,甲骨文字找不到夏朝的存在,因为这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思想史。考古遗址不宜冠“夏”之名,因为没有四千年前的文字证明夏朝历史。文字、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之间的辩证逻辑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逻辑。记录文字的时间空间与历史人物及事件发生的时间空间不一致则为思想史。

大道逻辑的变化推动生命逻辑进化

史前考古学表明,类人猿群进化为原始人群乃原始人类社会之始。180万年前至1万年前的三千多个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表明原始人群具有沿河分布主要特征。我看过一百个主要考古遗址有关资料及有关地质考古资料。1万多年前更新世末次冰川期灭绝了70%的大型哺乳动物。大气候的变化推动了物种生命逻辑的进化,改变了地球物种格局。地理决定历史,地理环境变迁史决定物种进化演变史。大气候的突变与地理环境重大变化是决定物种灭绝、进化、更新的主要外部因素,物种基因逻辑变异是主要内部因素,物种逻辑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旧石器时代,尚未进化为智人的原始人类虽然能捕杀披毛犀等大型食草型哺乳动物,面对华南虎、东北虎、中原狼等大型食肉型哺乳动物群的威胁,原始人类的石器防御攻击能力并不强,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始终无法定居。农业与陶器的出现是劳动的标志。石器的打制属于类人猿的行为活动,不应该属于原始人类的社会劳动范畴,因为尚未进化为原始人类,所以弗论人类氏族社会生产关系。定居生活方式是农业与陶器出现的基本条件,原始人类的生命逻辑与逻辑思维进化是造物能力的基本前提。

10万年前左右的湖南九嶷山道县人是我国考古发现最早进化为具有现代完全人类特征的原始人群,比华北地区周口店北京人、许家窑原始人进化得稍早一些,这属于个别现象,尚不能代表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大约在5万年前左右,华北地区开始出现智人,也就是具有现代完全人类特征的原始人。大约2万多年前左右出现了弓箭,这属于重大事件,其意义不亚于陶器。原始人类凭借大自然大气候突变的契机与弓箭的力量在1.2万年前更新世末次冰川期灭绝了100斤以上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彻底扭转了地球陆地统治格局,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生存条件,不再像过去那样被猛兽逼得四处流窜,生活得以安定,并且生命逻辑得到了进化,从而出现了农耕作物和陶器,因此1万年前全新世迈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群进入了氏族社会。弓箭的制造与陶器文化是人类社会语言的象征,弓箭制造活动与陶器图形逻辑代表着原始人类的语言逻辑思维活动,这与打制石器的意义不一样。

1.2万年前大自然的逻辑变化推动了物种生命逻辑进化,改变了原始人类的劳动方式与劳动关系、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更新世五次冰川期大气候的变化灭绝了70%的大型哺乳动物,扬氏虎、黄河象退出了历史,新物种的出现,原始人类的进化,这是不可抗拒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天地之力量,顺天者昌。上天与大地的力量主宰着万物的命运,高山变成平原,湖泊变成高原,地理环境重大变化改变历史,大自然的变化推进物种生命逻辑进化。生物的行为活动改变不了物种的生命逻辑。人乃天地间性最贵者,人性贵在学习与思考之能力与精神。学而思之性乃人性德之贵,一阴一阳之辩证逻辑思维乃人道之尊,认知能力与感知能力乃天命之先天性本善。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善之为善,人的生命逻辑至美,思维逻辑至善,学而思之德至贵,所以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善之長也,万物之灵长。不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不健全辩证逻辑思维,则修行落后于人。所以加强学习、善于学习是人生在世的主要任务。血之贵在于学,人之性止于善。

就物的辩证逻辑关系而言,天之道乃宇宙变化之道,地之道乃地理变化之道,人之道乃万物逻辑变化之道。所以人法地,万物之逻辑法地之道,地法天,地理变化之逻辑法天之道,天法道,宇宙变化之道法大道逻辑,大道逻辑法自然。

就人的辩证逻辑关系而言,天之道指思想天地之逻辑。地之道指自然天地之规律,人之道指社会天地之规则。《说文解字》曰:“三,天地人之道也”,这是笔画根符三的笔划逻辑根符源义,不是汉字三、汉语三的字义词义,这是文字笔划指事符号的逻辑涵义。

文字识读法与汉字识读法不一样,字是一样的,但是汉字与文字之名不同,则义不同,理不同,所以《道德经》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故常无欲以观其眇,观笔划逻辑之微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观语言逻辑之玄妙。三这个图形符号既可以表示汉字三,又可以表示乾卦象符号三。同样的道理同谓之玄,道这个图形可以表示道这个字,道这个字的名可以表示道这个概念的名,这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

无家庭关系是“王天下”氏族社会的基本特征。百姓有奴隶是“家天下”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

“名可名,非常名”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意思,称为名学、辩名学、刑名学。若干部落构成一个氏族,一个氏族一个名,一个部落一个名,氏族成员都跟着氏族姓,孩子也跟着氏族姓,与生父生母的世系没有关系。部落名不是姓氏名,而是分工名。部落发展壮大成为家族,部落名才会成为姓氏名,这在“家天下”才会出现,五帝之姓乃溯祖追名,当时只有“氏”。

《康熙字典》曰:“母,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这是称谓名,喊姐与喊母没有区别。因为先秦篆文“母”是“牧”这个汉字的意思,这是《说文解字》说的。今古部分学者没有生在先秦,本来就不识篆文字,反而认为东汉许慎把篆文字义搞错了,居然去辩篆文字义,这些人的逻辑思维病得不轻。

氏族不存在多个姓氏,因为一个氏族名代表一个氏族,所以孩子不存在选择跟谁姓的问题。不管是对偶制、还是群偶制,反正孩子的归属问题属于氏族部落之间的问题,不属于家庭问题,更谈不上“婚”。氏族社会就是原始社会,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人群演变为氏族部落,第二阶段是氏族部落组成氏族公社,第三阶段是氏族部落联盟。由于帝尧发动三苗战争产生奴隶,帝舜封殷契周弃,开始出现“姓氏”,乃“百姓”,百家姓之始。一个姓名代表一个家族,西周解体。东周一个家族分大宗小宗之氏,这不是氏族之氏,而是宗族之氏。夏商周三王家天下不包括东周,因为东周进入了黑铁时代、宗族时代,西周金文、东周篆文,经济、社会、文化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华夏族发展史的演化逻辑。

氏族内部不存在张家李家王家,所以氏族成员都是一个氏名,有虞氏是轩辕氏繁衍出来的子孙代氏族。轩辕氏黄帝部与神农氏炎帝部组成炎黄氏族部落联盟,这个时候的“氏”不是个人单位,而是集体单位,联盟、公社、氏族、部落四级体制相当于国、省、市县、乡镇,所以黄帝为天子。五帝乃华夏人文始祖,代表五方天地,不是真有其名。黄帝时期的文字尚未成字,而是笔划符号,比如临潼姜寨遗址那些符号。文字的形成是有过程的,一开始不是字,而是笔画依类象形之文,这是图象图形符号,包括绳文、陶文符号,并不是汉字。没必要识读这些符号的意思,因为我们不知道当时的定义,反正这就是我们的文字,道理是这么回事就行了。

高阳、高辛、陶唐都是两个氏族联盟的合称,包括高氏、阳氏、辛氏。帝尧唐氏乃运城伊氏与祁氏两个对婚氏族繁衍出来的,陶唐氏是有陶氏与唐氏联盟,成唐是横水周家庄遗址成氏与曲沃唐氏联盟,唐虞是唐氏与有虞氏联盟。共工氏就姓共,祝融氏都姓祝,这不是联盟。祝融之子陆吾,表示祝融氏分离出了陆吾氏,这是氏族部落发展壮大成为氏族,并不是人父之人子。陆吾不是人的名,而是氏族之名,有些书讲错了,因为没有理解到氏族社会的背景特征。氏族社会不是以个人为社会基本单元,社会关系姓氏名落不到人头上,五帝之名除外,一个名表示一个部落或一个氏族。孩子不跟着父母姓,所以不存在世系计算问题。

氏族社会没有出现私有制,氏族部落成员没有财产,所以孩子生父生母没有财产,谈不上孩子继承遗产的事。氏族部落成员陪葬品、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劳动资料与生活资料由氏族部落统一分配。任何社会都有等级,动物群内也有等级,氏族部落成员也有等级,这是资料品分配的依据。以墓葬特征判断父系氏族或母系氏族并不科学,因为家庭关系这个前提不存在。氏族部落成员只有物资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人死则所有物资都归氏族部落,不存在孩子或兄弟姐妹继承问题。因为这是氏族社会基本特征所决定的。

氏族部落成员的劳动成果归集体所有,由部落成员会议或氏族长老会议集体统一分配或由氏族首领、部落首领统一安排。氏族社会没有家庭关系,所以没有父亲、母亲这种家庭关系称谓。“母”是氏族部落首领的称谓,不是生母的称谓,比如母辛宗这个母是王母级别。有的学者认为女性从事的农业生产收入比男性从事的捕猎生产收入更稳定更有效,因此认为生产关系是氏族社会关系的前提。安全是生存与生产的前提,没有男性的保护,谈女性的生产效益是幼稚的想法。没有家庭关系,比较女性与男性经济关系没有意义。

附:

伏羲氏王天下表示氏族社会伏羲人皇世,夏启家天下表示夏帝启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是百姓陆续产生、城邦方国发展的历史时期,这个百姓是百家姓家族,不是老百姓。奴隶与土地属于家族的集体财产,不是私人财产。家族有权随时收回或重新分配家族成员所有土地与奴隶,这在封建社会宗族制也是这样执行的,土地并不属于某个家庭所有,家庭只有使用权,土地交易必须由宗族决定,所以家族与宗族的权利大得很。

大禹治水之后,农耕面积扩大,人口迅速增长,人族迅猛发展。原始人类聚居区因治水而筑城,所以发展成为城邑。囗这个文字《康熙字典》读国,口象城廓,廓读国。甲骨文“巴口”译为“巴方”,这是口象方形,表示某一方,这是由若干家族控制的若干城邑组成的一个城邦或一个方国。

大禹治水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氏族人口得以迅猛增长,所以氏族分化为若干家族,一个家族一个名,若干氏族构成一邦或一方。《竹书纪年》曰:“汤有七名而九征”,其意思是成汤氏有七家大名、九侯,这相当于日本幕府时代的德川家大名、丰臣家大名、宫畸家大名竞争幕府将军。一个家族一个“名”,一家大城邦一个“大名”,一家小城邑一个“小名”。“征”表示武,武就是侯卫,称为“侯”。文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字义有所变化,但都是有渊源的。七名表示七大家族,九征表示九侯或九夷。夷这个文字的根符“弓”表示“征”,意思是诸侯。商有“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九支,三十一位帝君的名字都有九个字,比如盘庚、武乙、小乙、帝辛、外丙。

三王家天下,若干城邦构成一个方国,若干家族构成一个氏族。春秋时期是宗族控制若干个城邦,若干个宗族与侯族构成一个诸侯国。各国百姓宗族与王族公族侯族构成周王朝之邦国。

黄帝与炎帝建立了炎黄氏族部落联盟。黄帝轩辕氏担任军事首领,炎帝神农氏担任祭司首领。“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氏族社会并不完全是族长制,而是长老制与双首领制,相当于委员会与党政一把手分设,祭司首领掌祭祀宗教事务,军事首领掌军事戎务。

夏启家天下标志着夏后氏开启百姓“家族城邦”氏族方国奴隶制联邦社会,这个时候的中心大型部落应该是有城墙的。氏族社会应该没有姓,家天下之后的宗族是大姓小氏,大宗继承姓,分出去的小宗为氏。

夷的根符“弓”这个图形象黄河,第一横起于西北,象甘肃至宁夏内蒙,然后在河曲拐弯到准葛尔,第二横从准葛尔流到雍州陕西潼关,然后在灵宝地区拐弯到洛阳,第三横从豫州洛阳流到华北冀州,然后在幽州拐弯流入大海,这就是“弓”三横三拐的意思。所以夏征淮夷、畎夷、风夷、黄夷、于夷、白夷、赤夷、阳夷、玄夷诸夷并不是东夷,而是黄河流域诸夷。

上一篇: 美国折叠:富人的社会主义,穷人的资本主义
下一篇: 夏商周真的是奴隶社会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