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到底独特在哪?

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到底独特在哪?

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到底独特在哪?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可这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呢?蚂蚁、蜜蜂、猴子也是社会性动物,那人类与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人类主要的社会动机有_人类的社会性动机_人类主要的社会性动机是(

人们为什么有从众的倾向?长期看电视的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戒烟的人为什么总是会失败?我们都知道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可这到底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影响呢?蚂蚁、蜜蜂、猴子也是社会性动物,那人类与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我们就跟随《社会性动物》这本书,来研究一下,人类的种种行为和思想。本书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本书从1972年出版第一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内最具影响的著作。

本书作者是美国的埃利奥特·阿伦森,他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也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杰出教学奖和杰出著作奖。

本书的出现,也是一个机缘巧合。当时的埃利奥特,是得克萨斯大学的教授,他受邀去一个地方呆一年,并且享有全职薪酬。在那个美丽的小山丘上,埃利奥特反思了自己曾经上课时讲的话,说社会心理学是门年轻的学科。这无异于向学生承认这门学科,没有办法用现有研究成果解决世界的问题,这其实就是推脱责任,回避风险。

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作者决定写下这本书,并且明确地说明了写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阐明社会心理学研究,有可能帮助我们理解、甚至解决困扰当代社会的一些重要问题。

那么,这本书到底都讲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

亚里士多德说:“人时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

我们绝大部分人无疑都是社会性动物,但是社会是怎么给我们带来影响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社会心理学。

大家可能会好奇,社会心理学到底是指什么。其实,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很清晰,就是他人真实的、想象的或暗示的存在,对我们的思想、情感、信仰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影响他人的科学研究。

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大家读着读着可能就会觉得,这些还需要研究吗,我早就知道,或者我父母、长辈早就告诉过我。

但事实上,我们这种感觉的产生,完全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事后聪明偏见。事后聪明偏见就是指,一旦我们知道某件事的结果,往往就会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就好像我们看某场比赛结束后,心理多多少少会产生“我早就知道他会赢”的心态。

当然,社会心理学不会只讲一些大部分人已经了解的事实,还有帮我们改正一些错误观念,比如那些人们认为理所应当的事,结果却与现实恰恰相反。例如,很多人会认为,那些做错事而受到惩罚的人,惩罚越重他们越会惧怕,越会停止某种行为。但实际上,面对轻微惩罚威胁时,人们会讨厌被禁止的行为,可如果惩罚过于严重,反而会让人们被这个行为吸引。

当然,这只是社会心理学中一点点理论,在进一步了解社会心理学前,我们首先要意识到,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与化学、物理、生物一样,所以它也需要依据科学方法。一旦我们涉及到科学方法,就需要面对我们自己的偏见。

那科学方法都会有那些过程呢?

首先是观察,比如你发现自己心情好的时候,听到身边人说话都是善意更多一点。观察过后,我们就需要猜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个猜测要是合乎规律的,之后就把这个猜测设置成可以检验的假设,最后就是设计实验,把这个假设证实或证伪。

举个例子,美国的肯尼迪总统在位时,曾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但令人意外的是,在犯错之后,他在民间的声望反而上升了,人们更喜欢他了。这不得不让人们好奇,这是为什么,作者身为社会学家,更是如此。

所以作者做了一个可以导致这种转变的猜测,那就是因为肯尼迪之前几乎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他英俊、能干、机智、热情,而犯了错之后的他更受人亲近,是因为犯错让他有了人情味儿,拉近了他与民众之间的距离。

再根据这个具体时间,进一步设立一个关于这种现象的假设:犯错会增加一个近乎完美的人的受欢迎程度。

最后再来设立一个实验,这个实验可以让社会学家控制无关变量,实验里唯一的区别,就是错误的确切性质和犯错误人的类型。在这种简单的情况下,就可以证实我们之前的假设是对的,那就是近乎完美的人在犯错后会变得更有吸引力,而普通人在犯了同样的错后,吸引力会降低。

好了,在了解完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后,我们开始继续来研究,人类这个社会性动物。

我们想要研究人为什么是社会性动物,首先要看看社会认知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是社会认知呢?

说白了,社会认知就是“社会大脑”,也就是关注人们如何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人们如何解释、记忆、预测、作出决定、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及为什么这些过程经常会产生错误。

人类是采取小型狩猎采集的群体,所以进化的时候,人类的大脑会以此为方向,让人们倾向于合作和互相关心,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越来越多元化,越来越复杂,曾经进化的某些大脑里的机制,现在会导致我们固守偏见,做出错误的决定。

而我们自诩的人类的理性、事实和批判性分析,其实都是为了证明我们已经看到、感觉到或是相信的东西。

虽然人们确实一直都努力的做着正确的事,让自己的生活减少痛苦、享受快乐,就像哲学家杰里米·边沁说的:“人们会通过权和事务给自己带来的幸福感,来确定事物的善恶与对错。”但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认知吝啬者。什么叫认知吝啬者呢?认知吝啬者就是说,我们总是寻求保存认知能量,并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处理的方法。

不过,这也不怪我们,比较想要完全理性,首先要做到两点。第一点是我们可以全知且没有偏见的进行观察,也就是我们需要有上帝视角,这基本上不太可能。第二点是,即使我们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有用且科考,我们也不可能有时间对所有事情都进行全面分析。

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会过度利用已知信息,来避免去搜集更多信息,或者直接根据直觉去做决定。

不过,每个人选择的思维各有不同,这也导致了每个人面对同一件事做出的选择是不同的。那我们思考的思维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人都说,我们刚出生时,就是一张白纸,日后有怎样的思维和能力,要看后期的培养,也就是现在鸡汤文里常说的:“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但其实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类各个方面都会受遗传因素影响,但我们也不必气馁,因为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确实可以增强或改变一些我们的技能。

如果非要打个比喻,那就是我们的思想,其实更像一张草图,它不是从零开始的,但我们却可以对已经存在的东西加以细化,进行修正。

当然,在后期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做出一切行为和改变的,最主要的社会动机,就是归属感。但因为人们对归属感的疯狂追求,人们一旦相信一些不真实的事情,就很容易变得做事疯狂扭曲,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恐怖分子这样的组织存在。

除了思想的进化过程,我们在生活中,最常做的事,就是感知与解释各种事情。比如他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理我?为什么我这次考试成绩不好?这就是因果归因。

一般情况下,归因理论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性格归因,它主要与个人的典型人格有关,另一种就是情境归因,主要看当事人所处的情况。

不过因为我们性格的不同,所以我们会过度使用其中一种类型,导致归因错误。特别是在后面一步解释问题,不同性格的人会有很大差别,这也影响了人们的控制感和幸福感。

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乐观性格的人会说“这次考砸了没关系,下次我一定会努力,提高成绩”,而消极性格的人会解释”我数学不好”“我没有努力”等等。

这种机制,会创造一种自证预言,当我们对一些行为作出最初归因后,就发挥了作用,然后在最后以某种方式确认它。

当然,人并不是非理性的,人只是有能力变得理性和非理性,即使我们有这些认知偏见,让我们成为认知吝啬者,我们依旧是向往善良、聪明、明智的人,一切都在尽量往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当我们所做的事不明智、不理性、不善良的时候,人也会进行自我辩护,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介绍的内容。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名叫萨姆的男子被催眠了,于是他凌晨4点的时候,穿上雨衣雨鞋,拿着雨伞走出了门,从来不喝酒的他,特意去了八个街区外的商店,买了波旁酒。

当他再次回到屋子的时候清醒过来,面对朋友提出的种种质疑时,却不断地进行解释,试图说服自己和朋友,他做的这些事情是有道理的。

其实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比如在印度有个村庄发生了地震,而离这个村庄有一段距离的周围村民们,虽然并没有什么迫在眉睫的危险,却纷纷传出一些谣言,比如:接下来某一天将会爆发洪水、地震等等灾难。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非常害怕,但事实上没有足够的理由让他们害怕,所以就自己制造了恐惧。也是因为这些现象,社会学家利昂·费斯汀格,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就是说,当一个人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简单地持有两种心理不一致的认知,当然,认知包含了观念、态度、信仰和观点,当这种情况产生,人们就会变得不理智,试图用各种解释联系两种不一样的认知。而这种不理智,会影响人们了解基本事实,或者阻碍人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

那么,都什么样的情况,会导致我们认知失调呢?

首先,是当你需要做决策的时候,当然这个决策是重大的,不可挽回的。比如你要拿出自己几乎所有积蓄买一套房,买一辆车。其次,是你做了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决策,比如一个诚实的孩子,为了拿到一个好成绩作弊或者撒谎。最后,你犯了一些错误,伤害了他人,或者自己觉得很残忍。

不过不要担心,想要解决认知失调问题,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解决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通过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防御和失调倾向;第二个方法,是认识到即使我们做一些愚蠢、不道德或伤害他人的事情,也并不一定意味着自己是一个无可挽回的、愚蠢的、不道德的或残忍的人,因为一次奇葩片不等于你成为了一个骗子,除非你不断地进行自我辩护;第三个方法,是通过培育强大的自我,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错误。

除此之外,认识到认知失调这个机制,对我们与他人沟通时也有帮助。比如著名的登门槛效应,就是利用了人们认知失调这一点,你只要获得了一次小帮助,就有机会获得这个人更大的帮助。因为当他帮助过你一次,就会为帮助你一次小忙找寻理由,认为你是个值得帮助的人,帮助你更多。

或者,当你有两个孩子,大的孩子喜欢打弟弟。此时你有两个选择,那就是严厉惩罚和轻微惩罚。这两种都会让大孩子感到认知失调,但效果可能㛑完全不一样。如果你给他的惩罚非常严厉,当他有打弟弟的冲动,却没有做时,他会思考:他不打弟弟妹妹,是因为他一动手,就会受到严厉惩罚,可一旦离开了你的视线,他就还会动手。但如果你的惩罚略轻,大孩子有打弟弟的冲动,却没有这么做时,因为没有充分理由,他就会自我说服:他其实也不那么喜欢打弟弟,打小孩一点也不好玩。

上一篇: 寒假科研>社会心理学——人类情感、思想及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 企业HR和管理者如何了解员工的动机想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