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达(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贵州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高端智库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和“小康”的概念。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进入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不同阶段的艰辛探索和伟大实践,昭示了党的为民初心,也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诗经》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诗句。在这里,“小康”是古代先民对美好社会生活向往的朴素表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探索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在此过程中,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小康”概念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而内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一词。他指出:“我们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党的十二大首次把“小康”作为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提出到20世纪末力争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意味着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小康”目标,需要走自己的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大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判断,并基于这一判断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艰苦努力,原定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前两步目标提前于1995年完成。党的十五大作出进一步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21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我国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七大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更高要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指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下大力气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全力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系列重点和难点问题,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在做好“必答题”的同时做好“加试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人民的美好生活在小康内涵的拓展中不断提升。这里的“全面”两个字,具体说就是:覆盖的领域全面,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覆盖的人口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党的十九大围绕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使命,提出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战略擘画。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也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深刻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需要有效应对和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劳动者,只有促进共同富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
从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不断拓展,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中国实际国情,汲取国外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动人民美好生活在动态中持续实现。
(本文系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项目“‘一带一路’环境风险防范与系统应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2021年12月15日08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