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社会发展的动力
(一)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矛盾。
2. 理由
(1) 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
(2) 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3) 正是这两对矛盾运动过程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3.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整个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层层决定作用和层层反作用,由适合到不适合,经过矛盾解决达到新的适合,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二) 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和意义
1.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标准的理论依据
(1)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所以,生产力是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2)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发展。可见,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生产力的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所以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2. 意义
坚持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①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②生产力发展是实现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条件;③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集中体现,是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根本标志。
(三)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
(1) 社会革命是促进社会形态根本转变的社会活动,它是社会发展中的飞跃。
(2) 社会改革是对同一社会形态内某些不适应的方面和环节进行调节,它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属于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量变中的部分质变。
它的作用主要有: ①巩固新生的社会制度或使原有社会制度持续存在并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②为新社会制度诞生作量变及部分质变的准备。
(四)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
(1) 科学与社会功能是解决世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目的是认识世界。科学的重要成果是“发现”。
(2) 技术与社会功能是解决人们在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目的是改造世界。技术的重要成果是“发明”。
2. 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从总体上看,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来推动社会的发展。
(五) 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1. “全球问题”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像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为造福于人类做出了贡献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危及地球生命和人类社会的问题,如人口激增、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影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问题,称之为“全球问题”。“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科学与价值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取决人类对科学技术应用的合理控制,也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解决“全球问题”不仅是一个自然问题、科技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2.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对于解决全球问题的积极意义
(1) 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思想是: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持续进行下去。
(2) 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它表明并进一步证实: ①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自然史和人类史彼此相互制约,一旦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的发展就会出现灾难性的后果。②社会发展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类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应把人类利益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但同时应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人类的内在尺度和客观世界的外在尺度统一起来。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 哲学是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 哲学是研究三大领域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
(4) 哲学是一种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有阶级性的理论)。
(二)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意义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表达为精神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
(1) 两者谁是本原?谁是决定者?用较抽象的哲学语言表达也就是思维和存在之间,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 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哲学派别的标准。
(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不仅能帮助我们克服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观点的影响,而且对提高道德素养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所以对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养、精神境界有重要作用。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表现
(1) 发现和创立了唯物史观,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解释政治及其历史,结束了唯心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独据的统治地位。(2)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消极的、被动的、形而上学的缺陷。(3)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1.理论形态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内容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形成了完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2. 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三)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 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历史形态
(1) 基本观点: 认为自然界、物质、存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意识、思维是第二性的。(2) 历史形态: 主要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其特点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原初物质,如水、火、气等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朴素唯物主义坚持的优点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正确观点,并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但缺乏科学的根据与论证,具有直观性、猜测性的缺陷。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17世纪、18世纪的英国、法国唯物主义,它是建立在同时代的社会发展和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的,具有一定科学根据(机械力学)和论证,同时又存在着明显的时代局限性和缺陷: 一是机械性,用机械的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二是形而上学性,即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认识和解释世界和事物,而不是把世界和事物理解为历史地发展着的过程;三是不彻底性,不能把对自然界的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社会领域,坚持的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可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1)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2) 唯心主义所以长期存在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①社会根源: 是指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文明发展的不充分局限了人们的认识,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社会、思维的事物和现象。②阶级根源: 是指统治阶级的有意歪曲或阶级的偏见不能正视世界的本来面目。③认识论根源: 是指把认识过程的主观化、简单化、直线化、片面化,这是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认识根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