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心史观:把的社会历史发展是人的思想动机或精神力量。
唯物史观: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这一基本矛盾的运动从根本上决定了以下:
①决定了其他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②决定了其他社会矛盾间的关系和发展;
③决定了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矛盾是推动事物和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
基本矛盾的定义:是指贯穿、统御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并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推动作用,体现了社会发规律的必然性。
社会基本矛盾的定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贯穿、统御了社会发展过程的全部,决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还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决定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性。决定了社会结构的主要方面,即社会基本结构的性质和基本面貌。
社会基本结构:包括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①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②政治结构: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
③观念结构:以经济结构为基础,反映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的社会意识形态,即观念上层建筑。
总结,社会基本矛盾实际上也就是社会基本结构要素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一、生产力是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的方式,发展出了各种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面貌,决定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二、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
决定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力、生产对象。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力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基本内容, 也制约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发展的物质条件。
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基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当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时,生产力就必然要求改变或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变化,就会产生与上层建筑额的矛盾,进而要求改变旧的上层建筑,在进而引发其他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这是因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对社会规律的最高抽象,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则更具实践性和直接性。上层建筑的变化或变革也会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的变化。
五、社会基本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往往会通过阶级矛盾、社会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甚至冲突。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表现为阶级矛盾尖的激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斗争甚至社会革命,进而促使社会形态的更替。
在同一社会形态的发展内,社会基本矛盾通常是通过改革的方式来解决的。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某一方面或某种程度的解决,从而促进社会发展。
(三)社会主要矛盾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
经济、政治、文化等具体方面的矛盾就是是社会主要矛盾。
学习毛泽东对战略与战术的认识:立足社会基本矛盾,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并把握矛盾的转化,次要矛盾会转会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会转化为次要矛盾。
恩格斯指出:“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 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 疵而迷失方向。”
毛泽东指出:“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
二、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 阶级是经济范畴,也是历史范畴。
列宁:“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 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是阶级经济利益的根本冲突。
剥削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占有生产资料,对被剥削阶级实行统治和压榨。为了维持和加强其地位,对被剥削阶级实行政治和思想控制。被剥削阶级为了生存,摆脱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起来反抗,这一过程就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并贯穿、统御阶级社会的全部发展过程。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
恩格斯:“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达一种关于历史过程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阶级斗争促进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被剥削阶级对剥削阶级不同程度的斗争,部分的、温和的斗争,促使剥削阶级让步,对经济结构和上层建筑惊进行变革;全部的、对抗的斗争,迫使现有的上层建筑彻底被消灭,重新建立新的社会制度,这就是社会形态的更替。
阶级斗争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有时候被剥削阶级具备对剥削阶级彻底的反抗能力,并在之后产生促进生产力发展,让社会处于更先进的形态;有时候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就会重新回到压迫地位;有时候会部分的具备这样的能力,迫使剥削阶级部分的让步和改革;有时候具备这样的能力,但不具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能力,社会形态又会返回到原来的状态。总之,斗争是曲折的和复杂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历史社会是发展是必然的。一切阻碍历史社会发展的力量,职能暂时的处于统治地位,在长期的历史中,必定被受剥削的阶级推翻。
(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列宁说:“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阶级分析方法:根据不同人群的经济地位、分析其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
全面分析:不全面不能把握矛盾的主次,在抗日战争开始,只看到国内的阶级矛盾,看不到民族矛盾,就会把主要矛盾放在阶级矛盾上,不能促成抗日统一战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动态分析:不动态的分析,就是不能明白矛盾的发展和转化,用过时的主观认识,指导实践斗争,必定失败。
把握阶级之间的关系:在同一个社会系统内,各阶级是互相联系的,不是孤立的,缺乏对阶级间关系的认识,不能发展自己的朋友,壮大自己的力量。
阶力量的对比和变化:阶级斗争是曲折复杂的,有时候失败,有时候成功,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因为对彼此力量的认识不足,力量的大小是变化的,敌强我弱时,避其锋芒,隐蔽斗争,同时不要悲观,等待力量的发展。在敌弱我强时,不错失良机,抓住机会,实现斗争的胜利。
阶级矛盾和非阶级矛盾:不同矛盾形式,需要采取的斗争形式不同,不能用一种斗争形势,去对待所有矛盾。
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和非对抗阶级之间的矛盾:根据阶级的性质和关系,对阶级矛盾进行划分,不是对异我阶级采取一刀切的对抗性性斗争,这是蛮干。
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的斗争形式,主要采用对抗性斗争——战争,人民内部的矛盾采取的斗争形式主要是批评和教育。
(四)社会革命的实质和作用社会革命是基于社会基础矛盾全面激化,针对于此,对社会形态进行彻底的质的改造的社会实践活动。
革命对社会发展起巨大作用。“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是“社会 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表现在:
一、矛盾激化后,演变成最高的矛盾形式——对抗性矛盾,这种矛盾只能通过社会革命的暴力手段进行解决。
二、在社会革命的过程,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认识上的教育和实践的训练,让人们认识到了新社会形态因该如何,和旧社会形态的错误之处,为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教育基础。
三、在这种激烈的暴力革命中,需要创造出各种武器,这种对武器的创造,也促进了科学发展,在战争结束后,这些科学技术都将顺利的用于民用,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满足和丰富人民的社会生活。
马克思主义肯定了社会革命的巨大作用,也不否认改良的作用,但改良主义则不同,所谓“主义”就是一以贯之的观念,马克思主义不同意用“改良主义”一以贯之的解决社会的一切矛盾。
三、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
是社会基础矛盾尚未发展成全面性的矛盾,这时候社会形态还具备很强的稳定性,针对这一社会形态的发展,进行布局的调整,是这种社会形态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这也是社会更替过程中的量变和部分质变,是推动社会发展更替的又一重要动力。
改革范围和力度:
全局性的、深层次的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被称作“革命”或“社会革命”。是对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有深层、大范围的触动和调整,因而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乃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方向。
四、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科学
是指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正确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活动。
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技术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
狭义的技术:是指生产技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对自然进行改造,以及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科学和技术是辩证统一:
科学的目的主要是认识,技术的目的主要是实践。两者的辩证统一,和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类似。
(一)科技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伟大的历史杠杆”是“最明显的字面意义而言的革命力量”。
科技革命集是第一生产力,给人类社会和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进程和人类的未来。
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三、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二)正确把握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科学技术能够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科学技术的作用 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的影响,也受到一定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技术对环境的破坏;
二、人与自身的关系:人的生活中电子设备已经必不可少,占用大量时间,还用科技对人的基因进行改造,认为创造先天的不平等,等伦理危机。
三、人与信息的关系:信息大爆炸,有用无用的信息都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
四、阶级的关系:利用科技对剥削阶级的劳动全程进行监视;
五、国家的关系:霸权主义国家利用科技优势,对其他国际进行贸易上的歧视,和政治、经济上的制裁。
要有合理的社会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正确运用,使科学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服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