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学之墨家
墨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并成为显学,儒家的思想我们大多都了解,但是对于墨家你又了解多少呢?墨子曾被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为古代辩证唯物主义大家,他的思想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是非常有价值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教招啊考试中也经常会遇到墨子的思想,大多是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单选和判断,考察人物和思想的对应。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墨家的思想吧。
墨子,名翟,春秋末战国初的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一、人性论
墨子关于人性论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人性素丝说,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即墨子认为,人生下来就像白色的丝线,放进青色的染缸就成了青色,放进黄色的就染成了黄色,故墨子重视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二、教育目的
墨子提出了著名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兼爱”即强调无差别的爱,此外墨子重视和平,强调“非攻”。这也决定了墨子要培“贤士”,“贤士”的主要品德是“兼爱”。有时也称作“兼士”,就是“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兼士”和“贤士”不仅要“厚乎道行”,还要“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肯于牺牲自己以成人之急。
三、教育内容
1.政治和道德:墨子曾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国有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且贤士要兼爱天下,故进行道德教育。
2.科学技术:墨子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很大的贡献,比如提出宇宙论,给出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命题和定义,小孔成像,机械制造等等,这也是墨家区别儒家的最有特色的主张。
3.文史知识
4.思维能力: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三表法即“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还提出了获取的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说知,说知是指依靠推理的方式获取知识。
第三,墨子主张“察类明故”,发展理论逻辑思维。墨子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论辩才能,发展学生的理论逻楫思维。“察类明故”就是善于通过类比,探明原理,根据已知推测未知,根据可见的现象,推测内在的含义。
四、教育方法
1.主动
墨子主张积极主动“强说人”,叩则鸣,不叩亦鸣,问则答,不问则讲。墨子认为对不来的人也要主动去教,送教上门。
2.创造
墨子不同意儒家“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保守态度,主张“述而且作”,他认为应该继承古代文化中善的东西,又要创造出新的东西,使善的东西日益増多。
3.实践
墨子十分重视道德行为的锻炼,他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4.量力
墨子要求学生“量力而行”,墨子曾说:“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强调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先衡量自己的能力水平再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来做。因此教育学生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因此墨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
墨子的教育思想丰富了我们古代的教育思想,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墨家的教育思想
儒家和墨家是两个著名的学派,韩非称之为“世之显学”。墨家创始人墨翟是继孔丘之后的伟大思想家。他创立墨家学派,并使之与儒家对立,真正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
从思想渊源上说,墨翟是学过儒的,因此他长于《诗》、《书》、《春秋》。但是,墨翟特别反对儒家重礼厚葬的繁文缛节。曾经与儒家同称“显学”的墨家,其历史命运却与儒家迥异。到汉代儒家独尊,墨家竟成为绝学。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尽管墨家在社会理想的众多方面表现出与儒家的歧异,但在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上,即肯定教育必须为社会政治服务,两家是近似的。
墨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墨翟将对人的教育看成是“爱人”、“利人”的重要内容和表现。中国古代教育家论述教育作用时都离不开谈人性,墨翟的贡献则在于提出“素丝说”。他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教育目的“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又通过他们去实现贤人政治或仁政德治。关于兼士或贤士,墨翟曾提出过三条具体标准:“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
墨翟及其弟子确定了一套有特色的教育内容。这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一)政治和道德教育;(二)科学和技术教育;(三)文史教育;(四)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首先,墨家以为,人的认识与言谈(理论和观点)是否正确,需要有衡量标准,即所谓“言必立仪”,因此是非可明。于是提出应当懂得把握三条标准——“三表”:第一表,“有本之者”,立论要“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即历史的经验和知识;第二表,“有原之者”,立论还要“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依据民众的经历,以广见闻;第三表,“有用之者”,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检验思想与言论的正确与否,也就是“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人民百姓之利。”这三表法表现了尊重实践、尊重民众意愿的进步性。其次,墨家强调必须掌握思维和论辩的法则,即形式逻辑。墨翟在中国古代逻辑学史上首先提出“类”、“故”的概念,提出“察类明故”的命题,要求懂得运用类推与求故的方法。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
墨翟不满儒家“拱己以待”的教育方法。他认为,那种强调学生的知识和心理准备状态的儒家教育方法,仅仅是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而且它太不主动,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虽不叩必鸣”——即使人们不来请教,你也应该主动地上门去教。
墨翟认识到人类文化的创造、继承、发展有一个过程,作为每代人都应有所作为。墨家是很有创造精神的。墨翟学于儒而能自成一家,墨家的科学和逻辑学,都是这种创造精神的结果。
墨翟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志就是动机,功就是效果,主张以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而实际上,墨家更着眼于“功”或效果,讲效果也就是讲实践。
墨翟是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明确提出“量力”这一教育方法的,他十分注意在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墨翟的量力要求具有两方面含义。其一,就学生的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其二,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应当量其力而教。他要求对学生“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深者深求,浅者浅求,该增者增,该减者减。量力方法的提出,表现出墨翟对教学规律的把握。
作为儒家教育思想对立面出现的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教育思想,包含不少合理的主张,尤其是其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专门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首先提出与实行的。
【考场再现】
1.“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谓“三表法”,提出者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子 D.孔子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教育思想。墨翟“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他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立一个民众互助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重视实践。同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兼相爱,交相利”的社会理想决定了墨家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实现这一理想的人,这就是“兼士”或“贤士”。对此墨子曾提出过具体标准:“博乎道术”,“辩乎言谈”、“厚乎德行”,即知识技能的要求、思维辩论的要求和道德要求。墨子提出判断言谈是非的三条标准,即“三表法”:“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察度)百姓耳目之实”、“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故本题选B。
2.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是( )的主张。
A.荀子 B.孔子 C.墨子 D.老子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墨翟的教育思想。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基本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社会政治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推行教育。他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民众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A荀子强调的是“礼义之统”,指的是从礼教的观点上对人进行约束;B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D老子主张的是顺应自然的教育思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