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阐释
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解题方略
一、掌握塑造人物的各类手法,形成知识网络
塑造人物常用手法为人物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关于修辞手法的讲解同散文一样,这里重点讲解人物描写手法:
人物描写手法
作用阐释
直接描写
(正面描写)
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征
交代人物,突出特点,展现人物性格品质
语言描写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1)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2)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间接描写
(侧面描写)
借助其他人物对比衬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表现人物形象
借助物象衬托
借助环境烘托
二、掌握答题一般步骤
第一步,明确指出使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运用这种手法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的哪种特点。
第三步,指出使用这种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特别提示]
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有动作描写细节、心理描写细节、语言描写细节、环境描写细节等,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有:①刻画人物性格、爱好、追求;②深化主题;③推动情节发展;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⑤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答题模板
点明手法+具体分析+艺术效果。
例题: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3《一种美味》。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母亲端着碗,出神,她似乎用眼神示意过父亲别口不择言,但是现在她卸去了笑容,朝着屋外黑乎乎的夜空,一直出神。
答:______________
第一步: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画线句子着重刻画了母亲面对儿子们的反应时的动作和心理。因此本题重点赏析刻画人物的各种细节描写。
第二步:抓关键词句,分析表达效果
明确手法之后,找出文段中表现动作和心理的词语,然后答出其表达效果。面对家庭的困窘,母亲忧心而无奈,“示意”表现了母亲对父亲口不择言的埋怨,“卸”字表现出母亲经过短暂喜悦后重又恢复到沉闷状态的变化过程,这两处神态描写,细致地刻画出母亲微妙的心理变化;“出神”在句中两次出现,表现了母亲内心的茫然、忧虑;而将母亲的形象放置到“黑糊糊的夜空”的背景下,既刻画了现实的环境,更烘托了母亲被生活重担压迫的沉重心情。
【答案】
①“示意”“卸”等神态细节描写,包含对照意味,细致地刻画出母亲嗔怪、不安、沉重等微妙的心理变化。②“出神”两次出现,强调了母亲沉浸在茫然、忧心和无奈中的心理状态中。③“黑乎乎的夜空”,是实景的描写,也是母亲心境的形象写照——为未来生活负担加重而忧虑,为儿子不能均享读书机会而愧疚。(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语言的2种题型
《考试大纲》对于“小说语言”的考查有两大方面的规定:一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二是“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两大方面从小说命题实际来看,可作为两大题型:一是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二是品味语言艺术。
题型1体会重要语句含意
考点阐释
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首先要理解语句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其次要理解语句的语境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语句的临时意义;第三要理解语句的“言外之意”,如反语、双关、婉曲等,表达的往往是言外之意。
解题方略
理解词句含意“3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辨明考查类型
如果是作者的叙述语言,要仔细揣摩作者描绘环境、叙述故事、说明事物、刻画人物、发表议论、抒发感情等的真正意图;如果是作品中的人物语言,要认真品味作品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以及个性化语言是如何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
第二步:结合主题,分析重要词句内涵
既要阐明语句的表层含意,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在挖掘其深层含意时,需要“三抓”:
1.抓句子的关键词语
重要句子都有凸显其含意的关键性词语,这些关键性词语,可以是主干,也可以是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要确切地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意义,可从句子结构入手,在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分。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等于拿到了开启句子含意之门的钥匙。
2.抓句子的位置
重要句子,或揭示段意,一般处于段首或段尾;或揭示文章脉络层次,往往是那些具有总领性、过渡性、总括性的语句。理解这类句子的含意,常需要考虑它在文中的位置:如果是总领句,解释句意时要考虑其所领起的语段的内容;如果是过渡句,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如果是总结句,就须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3.抓句子的手法
这些手法,既可以是人物描写手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也可以是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对含有手法的句子的理解,应从手法本身的特点、作用入手,从而透视其深层意义。
如何判定语句所用的描写手法呢?最基本的是要从它描写的特征上判断。一般从景物描写、人物描写大类上判定。
第三步:规范答题
把握基本含意,吃透深层意义,联系内容和主旨,指出语句在文本架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等方面的作用。
例题:
[例1] (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3《一种美味》。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陌生的光: ______________(2分)
(2)陌生的气息: ______________(2分)
第一步:纵观全文,锁定区间
这两个词语分别在原文的第1段、第7段,要结合句子咂摸滋味。
第二步:联系语境,具体回答
(1)“陌生的光”,这是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的”,结合上下文可知,这“陌生的光”是对“他”能抓到草鱼带回家里的惊奇、赞许;(2)“陌生的气息”,也是因为“他”带回草鱼后家里有豆腐炖鱼汤产生的难得的气息,结合上下文,“他”此时正在等待美味的出现,所以这气息包含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想象的意味。
【答案】
(1)①与平时的不满和责备不同。
②表达了母亲的惊奇、赞赏与欣慰。
(2)①与平时家庭气氛苦涩沉闷不同。
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想象。(每点1分)
[例2](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阅读文本见本节“微课堂”典例剖析《锄》。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
[解题思维]——对照纠错,查漏补缺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题干中有“理解”“关键”字眼,表明题目属于“体会重要语句含意”类。
第二步:定角度,找对应
本题考查方向很明显,就是人物方面、主旨方面的内涵。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人物语言
这是主人公六安爷在文中反复说的一句话,属于赏析人物个性化语言。“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是六安爷平静又固执地说了无数遍的一句话,从中可见六安爷的温和与固执;他为什么说是“过瘾”呢?这又表现了他的什么心理呢?联系全文可以分析出其中表现的是六安爷对土地的留恋和不舍(难过)等。
结合主题
小说主题中一是反映出劳动者对土地的深情,二是反映出劳动者在即将失去土地时的痛,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给他们带来的生存处境的变化等;而六安爷锄地的“瘾”也恰恰体现了这些。
【答案】
六安爷层面:①六安爷用这句话来回应村人的劝阻,由此能感受到他温和而又固执的性格特征;②百亩园即将不复存在,六安爷的眼睛也快要失明,他要过在百亩园劳作的“瘾”,由此能体会到他内心的隐痛。(2分)
小说主旨层面:①在大地上劳作是一种“瘾”,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②随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结束,耕种的意义只剩下“过瘾”,令人叹惋又发人深思。(2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