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怀不乱柳下惠,闭门不纳鲁男子。大家好,我是鲁书书。电视剧中有很多古装人物,一般是这样形容的,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不仅是大家对于全才的推崇,更是对那些全能型人才的崇拜,而在宋朝,有一个真实的人物更加厉害,他就是苏轼。
我们所知的苏轼,大多在诗、文、书、画方面样样精通,其实,在苏轼的文章中,天文地理,美食佛学,无所不包,更令人惊异的是,他还写过医书。苏轼是怎么学到这种令人高山仰止的程度呢?这就得说说苏轼的家教了。苏轼的老爹苏洵读书晚,年轻的时候喜欢结交名士高人,很多人认为这孩子不务正业,但不料苏洵在有了苏轼和苏辙两个孩子之后,就开始用功读书了。欧阳修为苏洵写的墓志铭上说,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门读书,为文辞。尽管苏洵读书晚,但并不妨碍他成就一代文学家。苏洵的很多著作包含多面,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苏轼。
由于苏洵大器晚成,在仕途上没有实现愿望,所以在教育上,苏轼和苏辙就成了他的寄托。除了父亲的言传身教,母亲程氏也非常注重苏轼兄弟的教育。那么苏轼后来又是怎么学习的呢?还别说,苏家还真有独特的学习方法。苏轼曾经回忆自己的学习时光时写到,我昔居家断还往,著述不暇窥园葵。什么意思呢?读书氛围很重要,在家学习的时候断绝和其他人来往,甚至没有时间去偷看旁边菜园子里的向日葵。舟行无人岸自移,我卧读书牛不知。不仅仅在家读书,甚至出门放牛也得带上书。
这样读书不会变成书呆子吗?不会。因为苏轼兄弟不仅要读书,而且还要考试。不仅要考试,考试老师还是老爹苏洵,所以这俩兄弟的幼年时光注定要跟读书耗上了。苏洵既是家长,又是老师,批评和教育简直成了一日工作流程,以至于这种考试的噩梦,哪怕是苏轼年过六十,都还会在梦中惊醒。苏轼还专门写了一首《夜梦》,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始及桓庄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想想看,这是给孩子吓成什么样儿了?
苏家的读书方法堪称恐怖,但在老爹兼老师苏洵的高压政策下,苏家兄弟这两条‘起坐有如挂钩鱼’的小鱼却真的越过了龙门。苏轼的读书不是读死书,而是活读书。这一年,苏洵、苏轼、苏辙三位一同踏进了考场,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交卷。主考官欧阳修和梅尧臣一看,这篇文章写得论据太充实了,但不知道出自哪里,有些不明觉厉,但又不敢轻易问,于是就各种查资料,查来查去,还是没查到。最后忍不住找到苏轼问,小苏抿嘴一笑,我编的。欧阳修对此竖了个大拇指,评价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的读书方法虽然古板,但运用却很灵活,我们在读苏轼写的词就能感受到。苏轼之前的时代,文坛中的诗词是诗庄词媚,词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很艳俗,只是用作消遣。而苏轼就开始了他对于词的正名。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是苏轼的,《江城子之密州出猎》,是公认的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与当时笼罩词坛的柳永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新的词风旗帜。
而到了《念奴娇之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时候的豪放派词已经是真正的确立了词史上的地位,对于一度缠绵悱恻的北宋词坛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尽管在诗词上,苏轼的名气越来越大,但他在官场上却是一度失意。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宦海沉浮,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苏轼也难于幸免。也幸好经历了这么多的坎坷遭遇,苏轼才会留下很多优秀的词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经历过官场磨难的苏轼对于仕途已经厌倦,对于人生更是大彻大悟,从‘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到如今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的心境俨然变得更加平和。
苏轼除了写词写的好,写散文也是一代大家,这一点想必大家早已领教。《记承天寺夜游》、《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文章的全文背诵,简直令人发指。直到今日,‘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些经典对话仍旧记忆犹新。
好了,这一篇就写到这里了,欢迎留言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