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背后的性格铸造,并非对儒家的成见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背后的性格铸造,并非对儒家的成见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背后的性格铸造,并非对儒家的成见这位皇帝,我们并不陌生,但对于他,相信大部分人都存在很深的刻板印象,比如:焚书坑儒、残暴不仁,是一名典型的暴君。

秦始皇,千古一帝,中国古代历史上首位实现中国多民族大一统,也是首位称帝的君主。这位皇帝,我们并不陌生,但对于他,相信大部分人都存在很深的刻板印象,比如:焚书坑儒、残暴不仁,是一名典型的暴君。

焚书坑儒的人物_焚书坑儒主要人物_焚书坑儒的历史人物

历史上的秦始皇果真如此吗?其实,当我们横向来看秦始皇,就可以发现,秦始皇的成长经历形成了他独特鲜明的性格,而正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了焚书坑儒的这一结果,至于他本人对儒家几乎可以说并不存在有任何成见。

称帝: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秦始皇登上帝位的整个过程,这其中的偶然性,不得不让人瞠目结舌。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① “天时地利人和”的偶然性

秦始皇幼年是在赵国长大的,因为父亲子楚是被派到赵国去当人质的,按照这样的历史发展轨迹的话,其实子楚是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的。

那么,从这里开始就有两个偶然性出现,第一个偶然性是出现一个关键的人物——吕不韦。吕不韦是一个商人,但他想要在政治上也有所作为,经过多方打听,选定了子楚作为投资对象。

焚书坑儒主要人物_焚书坑儒的历史人物_焚书坑儒的人物

商人的厉害之处就是对时局的把控,这种把控来源于他的分析与判断。吕不韦到了秦国,通过关系的疏通,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通过她姐姐来说服华阳夫人找一个公子做儿子。

吕不韦说起子楚在赵国的表现和子楚对安国君和华阳夫人的想念。这下华阳夫人很感动,对子楚有很大的好感。而后顺理成章的推荐子楚做她的儿子,同时,华阳夫人觉得子楚也比较合适,且子楚对自己也不错,便同意了。

随后,华阳夫人跟安国君说了这个事情,说的非常感人,安国君也只能答应,让子楚做为华阳夫人的儿子。就这样,原本一个落魄的公子一跃成为秦国的继承人。

第二个偶然性是:秦国的秦昭襄王一直活到75岁,而此时他的大儿子已经去世,便由次子秦孝文王继位,也就是秦始皇的祖父。但是,秦孝文王只在位三天,便驾崩了。接着就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即位,但也仅仅在位三年便驾崩。于是,这时年仅13岁的秦始皇登基为帝。

但是,此时的秦始皇尚且还小,无法承担起这个国家的担子,所以,也便由太后掌权,吕不韦被任命一朝丞相,辅佐皇帝。但是,秦始皇的母亲与吕不韦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因此,吕不韦可以说相当于半个皇帝。

②“成长经历”中的必须性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赵太后,原本是邯郸一富家女,本来被吕不韦选中,打算娶回做妾,不料秦始皇父亲对她一见钟情,便硬让吕不韦把她让给自己,吕不韦被迫答应后,便嫁给子楚,后顺利当上王后。

焚书坑儒的人物_焚书坑儒主要人物_焚书坑儒的历史人物

子楚死后,秦始皇登基,赵姬虽贵为太后,却与吕不韦重修旧好。后来,吕不韦渐渐感到秦始皇对自己的不满,也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终有一天会纸包不住火,他便把假太监嫪毐引荐给了赵姬。太后在有了嫪毐后,整日风流。甚至还生下两个儿子。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

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史记》中的这段记录给我们透露出三个信息:赵姬嫁给子楚之前,便已经与吕不韦在一起,并且应该已怀孕。而赵姬嫁给子楚,也是隐瞒了自己已经怀孕的这个事实。这里所说秦始皇是怀胎12个月后出生的。所以,关于秦始皇的出身一直都有流言在怀疑着秦始皇的血统问题。

正因如此,母亲又如此做派,可想见,秦始皇的整个成长历程中,母亲的行为导致的流言,对他的性格塑造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铸造关键性格的缺失与扭曲

家庭对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极为重要的,这点连一代帝王秦始皇也不会例外。秦始皇的家庭中,父爱的缺失,与母爱的扭曲对他残暴冷酷、杀伐果断的性格有着巨大的影响。

①母爱的扭曲铸造残暴的性格特征

“家憧数千人,诸客求宦柳畴舍人千余人”

“事皆决于嫪毐”

母亲赵姬宠爱嫪毐,沉溺在淫乱的生活中,并且为嫪毐提供巨大助力,在蕲年宫之变中默许着嫪毐造反杀嬴政。

这样的耻辱,让秦始皇怒火中烧,千古帝王,母亲却与人通奸,闹得天下皆知,自尊心遭到严重伤害,内心之痛苦怕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

焚书坑儒的人物_焚书坑儒的历史人物_焚书坑儒主要人物

“杀太后所生两子,遂迁太后于雍”,并声称敢为太后求情者“戳而杀之,断其四支,积于网下”,先后二十七人被杀。据说手段极其残忍。

还有一个是赢成蛟,同父异母的弟弟,有史料记载“八年,王弟长安君成蛟将军击赵,反,死屯留,军吏皆斩死,迁其民放临桃。将军壁死,卒屯留、蒲忽反,戮其尸。河鱼大上,轻车重马东就食”。

反叛的赢成蛟,让秦始皇雷霆震怒,将赢成蛟及以下的全部官吏军士处死,并对已死的成蛟尸体进行鞭戮酷刑,随后抛之荒野。

年幼时期,秦始皇与母亲相依为命,他对母亲的爱与依赖有多重,此刻,对于母亲的恨就有多深人,如此也直接铸造了他性格中残暴的一面。

②父爱的缺失、兄弟的反叛促成杀伐果断

而在秦昭襄王五十年的时候,秦国的君臣完全不顾子楚的安危,向赵国发动进攻。

“使王箭围邯郸,急,赵欲杀子楚。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得脱,亡赴秦军,遂得以归。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

那时,年幼的秦始皇,由于父亲子楚身份的特殊性,加之秦军猛攻赵国,早早便参与到残酷无情的政治斗争之中。

焚书坑儒的历史人物_焚书坑儒的人物_焚书坑儒主要人物

随时面临着赵国的追捕,不得已跟母家姓赵以此避难,这样一来,难免让秦始皇在成长的过程中收到贬低和嘲笑,长期过着寄人篱下的逃匿生活。

这造就了嬴政从小既自卑又自傲,在得势之后对自己童年造成伤害的人进行狠狠的报复。也由此可见,他在邯郸的生活是有着终身难忘的屈辱痛苦的。

心理学上有这样的一句话:“征服的外向表现意味着对环境的仇恨”,屈辱和仇恨的积压,让称帝掌权后的秦始皇不断的向外宣泄。

父亲、母亲和兄弟,本应该是最亲的家人,却给嬴政带来大量负面信息,那对于其他人,他更是不会在乎。

逐渐地,他不需要别人爱戴喜欢,更不需要别人对他好,同时他也不想对匍匐在自己脚下的臣民好,秦始皇视他们作自己一人的奴隶,从此,杀伐果断,更不不允许别人挑战自己权威的可能。

战国末年,曾为秦国出谋划策统一六国的尉缭评价嬴政:“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

残暴不仁,杀伐果断,不允许旁人挑战权威,这样的秦始皇也直接促成了在处理“焚书坑儒”事件中的手段形成。

“焚书坑儒”背后的性格体现

历史上的“焚书坑儒”对于秦始皇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也正是因为此事,他被定义成一位对儒家有所成见的暴君。

焚书坑儒的历史人物_焚书坑儒主要人物_焚书坑儒的人物

但其实,我们结合秦始皇的成长经历,以及他形成的性格特点,就会发现“焚书坑儒”这件事情中他对儒家也许并不存在所谓的成见,而处理这件事情的过程与结果只是很贴合他的性格行事的。

①“焚书坑儒”中秦始皇对儒家的态度:并非成见

关于焚书,在《史记》中司马迁重点提到了两本书,一本是《诗经》,还有一本是《尚书》。而这两本书都是儒家经典的代表。

司马迁在描述焚书事件的时候,重点提到了这两本书,此处足以说明秦始皇发动的焚书主要就是针对儒家。

“坑儒”二字,从字面上看,是在迫害儒家。历史上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里并不是儒生,而是江湖术士,也就是后期那些替秦始皇求取仙药的术士。术士们欺骗秦始皇,眼看着要露馅,想逃跑,却被秦始皇抓起来,全部活埋。

“如今天下刚刚安定,远方的百姓尚未归附,诸生都是诵读和师法孔子的人,如今父皇以重法惩处他们,儿臣担心天下不安,望父皇明察。”

《史记·秦始皇本纪》在秦始皇准备动手活埋这批人之前,长子扶苏曾劝他,说不能这样,这批人不少读的都是孔子的书。孔子在东方很有威望,您要把这批人活埋了,怕会出问题。结果秦始皇一怒之下,就把扶苏给派到北边去守边境。

从这两件事情来看的话,看上去都是在镇压儒家。不过,《生死秦始皇》的作者辛德勇提出,秦始皇对儒家其实没什么成见,他虽然打击了一部分儒家弟子,但同时对儒家也很重视,甚至还提拔了一大批儒生。

秦始皇曾经设置过一个官职,叫作“博士”。指的是皇帝身边的高级顾问。在秦朝当上了博士,就意味着很有学问,可以向皇帝提出建议。在秦朝的博士中,有不少都出身于儒家。

比如:当时有一位大儒叫叔孙通,他在秦始皇死后,还获得秦二世的赏识。甚至于到了秦朝灭亡,汉朝建立以后,叔孙通还帮汉高祖刘邦制定了宫廷礼仪。

焚书坑儒的历史人物_焚书坑儒主要人物_焚书坑儒的人物

由此可见,在整个秦朝,儒家的传承根本没断。儒家在秦朝能够获得传承,和秦始皇的政策是有着分不开的联系,如此看来,秦始皇对儒家也就根本不存在什么成见。

②“焚书坑儒”背后的性格造就

至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以后,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所谓分封制,就是中央派王室和功臣的子弟去地方上建立诸侯国,诸侯国的国君可以把位子传给子孙。所谓郡县制,就是中央派官员去接管地方,这些官员不能把职位传给子孙,随时可能被调动,甚至是免职。

和分封制相比较而言,郡县制确实更有利于消除分裂的隐患。但,此前周朝的分封制已经延续了八百多年,人们在接受度上总会需要时间去接受新的事物。尤其从儒家的思想看来,郡县制是让人不能容忍,因为儒家认为复古才能带来太平。

有一次,一个叫周青臣的大臣在皇宫举办的宴会上拍马屁:自从实行郡县制以来,天下太平。这都是陛下的功劳等等。

看到周青臣这样吹捧秦始皇,一个叫淳于越的儒家官员跳出来反驳:当年商朝和周朝能延续那么久,是因为实行分封制,诸侯王为天子提供屏障。现在陛下把分封制给废了,万一朝廷里出现大臣谋反篡位,那有谁会来救援呢?为了长治久安,陛下还是应该恢复分封制。

焚书坑儒的历史人物_焚书坑儒的人物_焚书坑儒主要人物

淳于越刚说完,丞相李斯就很愤怒的骂道:儒生就知道拿古代的事情来非议现在,其实他们根本不了解现实,只会蛊惑人心。应该禁止他们私下讲学,再把儒家的经典和其他诸子百家的书统统烧掉。以后百姓想要学知识,让他们跟着秦朝的官吏学习法律就好了。 于是,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达了“焚书”的命令。

其实,从焚书的前因后果,我们可以发现,起因是儒家中有人提出了与国策相左的意见,但是,他挑战的是秦朝的根本国策,也就是郡县制。

而,从骨子里,秦始皇就是一个不允许旁人挑战他的权威的一位君主,此时的儒生跳出来的主张肯定会收到秦始皇的打压。再加上秦始皇的残暴性格,所以,在实施过程中,手段必定会很残忍。

结语

秦始皇造就的“焚书坑儒”,并不是出于对儒家的仇恨与成见,本质上他是想要终结春秋战国以来百家争鸣的局面,用权力去控制文化。

焚书坑儒的历史人物_焚书坑儒的人物_焚书坑儒主要人物

而体现出来的处理手段,则是跟他的成长经历以及性格有很大的关联,以至于我们看到的是他残暴的手段以及不允许反抗的权威。

也许换个角度看历史,我们会发现更多的细节与意外,收获不一样的感受与思考。

上一篇: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下一篇: 薛远是哪里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