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顾诵芬的出身苏州顾氏说起苏州四大家族:顾禄朱张。顾家。
顾禄主掌,吴县四姓,以顾氏为首。武郡是东汉时的县名,与关羽不慎失荆州的荆州同义。首府为苏州。因此,顾禄朱璋也是苏州城四大家族之一。现在这四大宗师遍布江南许多城市。
顾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勾践之后的越王勾践。三国时期顾氏最有名的始祖是孙权的丞相顾庸。张氏张昭是孙策任命给孙权的托孤大臣。他在文官中排名第一,但没有当上丞相,但也很有权势。三国时期,公务员中名气最大的是诸葛亮,顾庸的名气也不小。
顾家在每个时代都出过很多名人。晋代有画家顾恺之;目录版本主义者顾廷龙等人。
康熙帝南巡,称赞顾氏为“江南第一秀才世家”。康熙皇帝南巡,主要是安抚江南士族。可见顾氏在当时的士族中还是有着很大的号召力的。
顾氏藏书阁过云楼也享誉中外,“藏江南甲天下,过云楼藏甲江南”。在古代,获得知识并不容易。没有互联网,书也很少。很难学。士族能不断培养人才,与有师长、家风家训有关,也与有藏书藏书有关。
另外,江南还有顾绣。顾绣以姓氏命名。顾绣一开始并不是绣荷包、绣手帕,而是用针线来表现绘画。是一种文人绣,半画半绣,是士族女子的技艺。
顾诵芬的父亲是著名的书目学家顾廷龙,顾颉刚是顾诵芬的哥哥。其实从年龄上来说,顾颉刚比顾廷龙大11岁,是顾廷龙的老师。顾颉刚任燕京大学教授时,顾廷龙是燕京大学研究生。单论辈分,顾颉刚与顾诵芬同龄。
顾诵芬喜欢飞机,因为在他10岁的时候,他的一个叔叔送给他一架模型飞机作为礼物。
出身书香世家,顾诵芬虽然主修理工科,但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很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艺术和科学之间没有区别是正确的。
顾诵芬的妈妈也是名门望族。母名潘成贵,苏州“潘贵”家族人。下图是顾诵芬和父母的合影。苏州的潘姓分为两支,一支是“归潘”,以做官着称,代表人物是潘世恩、潘祖寅;另一个是“富盘”,主要从事商业活动。潘祖寅是潘承贵的表弟,潘承贵的兄弟潘承厚、潘承弼都是近代目录学家、目录学家。另外不知道他们和数学家潘承东、潘承彪是什么关系。从资历来看,他们是一样的。
总之,无论是顾家还是潘家,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所以顾诵芬成为人才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江南,文化宗族的成功值得研究,因为里面隐藏着很多教育智慧,所以无论皇权更替还是时代更迭,人才都能代代相传。
顾氏是越王勾践的后裔,在苏州、今无锡等地也有他们的存在。钱氏是吴越王钱刘的后裔,名人辈出,如钱学森、钱维昌、钱三强、钱钟书等,都是他的家族后代。
吴郡四姓中其他三姓的家族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鲁姓,三国时期最有名的就是鲁迅和鲁抗父子,鲁迅和鲁抗都是吴国名将。陆抗的两个儿子陆机、陆云都是晋代的文学家。与古榕之孙古榕并称为“洛阳三杰”。顾家和陆家经常联姻,而且都是亲戚。唐代,陆家有茶神陆羽和文学家陆龟蒙。江南有一家著名的酱排骨百年老店——鲁工健,也是鲁氏后人开的,不过这可是无锡鲁氏传人。
现代作家陆文甫也是苏州人,他的作品《美食家》很受大家的喜爱。去苏州也吃过汤面,还去松鹤楼吃过饭。这颇有陆家的风范,从陆羽到陆公建,再到陆文府。
朱姓,最早的名人是东汉人朱买臣,最著名的故事是“翻水难复”。40多岁的他还在劈柴读书,妻子却离他而去。50岁那年,朱买臣家道中落,妻子要改嫁。朱买臣倒了一盆水,表示水不会收回来。到了三国,就有朱植、朱然、朱桓、朱懿等,都是吴国将领。宋代有朱昌文、朱伯儒等文学家。
著名的《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理学家、昆山朱氏朱永淳所著。朱家也有人做生意。苏州著名的朱红兴面馆就是朱春红创办的。
张姓是全国的通姓。三国时期,以张昭最为出名。唐代“草圣”张旭也是苏州人。
在江南,每一个城市都有好几个大家族,从这些家族中涌现出了很多人才。在我看来,苏州人费孝通在写《乡土中国》的时候,应该把苏州的这种家庭特色写进去了。
时代变迁,血缘相连的氏族文化日渐消散。曾经是苏州人口最多的顾氏人口,如今已不在苏州前10位,张居第二,朱居第五,卢居第八。
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