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片片起舞 世博 编辑词条 肖目录[隐藏]
【寻根溯源】
【繁衍播迁】
【郡望堂号】
【宗族特征】
【萧氏族古规、家训】古规:
家训:
【名人精粹】
【“肖”与“萧”】【寻根溯源】
【繁衍播迁】
【郡望堂号】
【宗族特征】
【萧氏族古规、家训】 古规:
家训:
【名人精粹】
【“肖”与“萧”】
萧氏图腾肖
xiāo xiào
xiāo 仅姓氏读此音
其余读 xiào 如:生肖·肖像·不肖子孙·惟妙惟肖
【姓氏】
其实肖这个姓氏在汉代就已经基本绝迹 。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但不管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全中国,写姓肖者中,有99.9999%都是原来的姓萧者,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萧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
[编辑本段]【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子姓,以国为氏,为周代宋国微子启的后裔。
2、据有关资料所载,古代嬴姓各部族首领伯益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其后代延袭姓萧。
3、据《续通志•氏族略》、《姓氏词典》、《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所载,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得姓萧。汉朝时巴哩、伊苏济勒、舒噜三族被赐姓萧,两晋南北朝时契丹巴哩、伊苏济勒、部噜三氏改姓萧。
得姓始祖大心。萧姓原出于子姓,在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名将名叫南宫长万,在攻打鲁国时战败被俘,被囚于后宫,几个月后才回到宋国,宋闵公为此曾多次取笑他,长万因被触痛处而恼羞成怒,一次乘酒兴杀死了闵公,并从此公开叛乱,另立公子游为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后来宋国微子之后大心率王族弟子及随从组建的军队,诛杀了南宫长万,平息了这次叛乱,扶闵公之弟御说继位,是为宋桓公。宋桓公因大心平叛有功,就把大心封于萧地,以为附庸,建立了萧国,称大心为萧君,人称萧叔大心。公元前五九七年萧被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萧姓。大心也就被后人尊为萧姓的得姓始祖。
[编辑本段]【繁衍播迁】
萧姓最早发源于今山东省。先秦时期,萧姓族人由于国家被灭而散居各地,家族势小力微。到了秦汉时期,社会动荡,迫使萧姓外迁,进入第一个发展迁徙时期。萧姓经长期迁居,已从原聚居地向四周大量繁衍,且名人辈出,汉相萧何便是其典型代表,他早年辅佐刘邦起义,在攻占咸阳后,注意收集秦的律令图书,郡县户口、社会情况等大量资料,为西汉王朝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并助刘邦消灭异姓诸侯王,他的子孙也分别入仕于两汉,均为高官,为汉朝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家族兴旺,几个较大的郡望即在此期形成。三国魏晋时期,战乱频繁,加上两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士族南迁,萧姓族人也随之而徙,播迁于南方诸省,使家族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南北朝时期,萧姓显贵于天下,建立了齐、梁两朝、繁衍昌盛、人才辈出,使萧姓发展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唐宋年间,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萧姓族人一方面文人墨客遍布于天下,另一方面由于新成分的涌现,即居住在中国北方及东北的契丹族萧氏劲族的加入,从而成为一个显贵、庞大的家族。在此期间萧姓也有迁入福建、广东定居者,至此,在唐宋以前,萧姓已广布于我国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北京、福建、广东等地区。元明清时期,萧姓徙居于南方四川、湖南、江西、湖北等省份,名人不断使萧姓成为名门,自清康熙末年,萧姓族人开始了多次入迁台湾,有的还远播海外,使萧姓真正遍布于我国南北方各地。今日萧姓在我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多此姓,六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
[编辑本段]【郡望堂号】
萧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几大郡望,据《姓氏考略》所载,主要有三个:
1、兰陵郡,治今山东枣庄市;
2、广陵郡,治今江苏扬州。
3、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编辑本段]【宗族特征】
1、萧姓族人在家族史上地位比较显赫,出现众多的皇族。萧姓族人曾出皇帝十一人,皇亲众多。
2、萧姓在历史上注重文化,文人墨客能诗善画者众。如唐宋时萧姓十个宰相,均为大作家,另外,其宗族诗人画家也众多。3、萧姓适用楹联众多,且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家族特色。
[编辑本段]【萧氏族古规、家训】
古规:
一. 严训八诲
凡子孙而能言行之时,即教之以安详、恭敬,至七岁以上,使之出就明师,读文公小学,务要讲解明白,使其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其禀性聪明者,加读四书五经、古文左史,无不习读,此志远大者,所当然也。否则一书用之不尽,要必得之于心,体之于身,无为句诵章之学可也。若夫女子则自幼教於妇德、妇言、妇工、妇容,其品貌天性若有过人者,始其读烈女传,庶乎长大适人,必知所以执妇道矣。
二. 重礼教
凡冠婚丧祭之礼,人生始终之事毕矣。世人不悟,至於丧祭,每酷用浮屠,而礼教为之大坏,哀哉!吾曹氏琚始向学时,即去浮屠不事久矣。其以礼仪节文,虽能为悉,而于先哲遗范亦不敢违;今后凡遇吉凶之事,要当一一遵用文公家礼,厚其宗族,凡遇宗族有吉凶之事,要各行吊庆之礼,或困乏罹于患难者,族之贤而尊者,宜倡义率众,随家厚薄各出所有以周济之,惟务实用,不惑于世俗以事斋醮,致令费无经,何益之有?其或族人被人非礼陷害,则必协力以救之,救之则必退逊而避之,避之不得而后赴诉于官,听其常法处之,若自己为非,招人凌辱,则当先自痛责,然后从容婉曲为之求解,慎勿恃勇相斗,无曰彼来先施也,我有宿怨也,率之坐待其毙,悔无及矣。
三. 崇敬爱
凡为子孙弟侄者,呼父母必怡颜悦色,事兄长及伯叔必谦卑,游息偶坐随行,时而侍侧,不问则勿言,不命则勿坐。凡称兄、弟、伯、叔、子、侄、嫂、婶、姊、妹、以及亲戚,必以行辈,有呼而对则以应,授之以诚,则克勤克慎。命之以事则奉行不违。有所训诫则听受而服膺之。或有理之责,则勿较其是非。如遇父母有过,则微谏,或有不听则托诸母及得意族人而达其情,毋忌讳以陷亲于不义。毋妄言以激亲之怒,而自取悖逆之罪,至于父母、伯、叔、姑、侄、姊、妹、无不皆然,乃若抚之以恩,与之以均,接之以礼貌,则居长者所当然也。
四. 守俭约
凡俭约最为可久,今日世俗侈靡,耗一小物即失敦厚,如衣服必以布帛为重。子弟当弱冠以前,毋令衣罗纱绫缎锦绣色衣,既冠而贤则量给一二,以为吉礼出入之用;不贤则勿给。然虽贤德子弟,其於平居无事,亦不许衣也。至于日用饮食以蔬菜重,故不得私以酒食自误,必有故而设,然常事馔不过四五品,酒不过六七巡或十巡而止。宾重则馔用倍之,而酒必如数,或有不常之会则设馔,亦必斟酌丰约适宜而已,决无染习世态,以至杯盘狼藉,费出无经,乃若奉养父母,则竭力於其当为又在禁也,轻中其慎择之。
五. 劝生业
凡生业不可少废,子弟至十五以上,择其聪明者责之儒业,而赀其费,俾得专业;又必择贤师益友以正其从违,庸下者则令其或务乎农,或精乎工,或经营於商贾,各占一业,务其成效。妇人则专纺绩,以供衣服;其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以至老死牖下,终无一善成名,岂不惜哉!凡其所图生计,又要 一一循平天理,否则今日难得,异日必失之,不可慎欤!
六. 肃闺门
凡闺门不可不慎,妇人鲜知礼仪,为其夫者,必於平居之时,先以正导之,如姑舅则先系之以敬,待妯娌则先示之以和,御婢妾则先示之以慈,鞠儿女则先示之以爱,待骨肉则先 示之以勿薄,闻妖邪之说则先示之以勿惑,遇外来之事则先事之于尤,必严其内外,谨其 出入,有不善者,小则小斥之,大则大斥之,而皆待之以恕,使其得以改之,其惑葚焉而有害於大伦,则必割爱;以全之斯亦不知为过。
七. 恤孤寡
凡孤儿寡母,世之大不幸也,君子之所悯也。吾宗族不幸有如是之人,必人而抚之,礼貌以遇之,视其缺乏以周济之,至於当时之财产则勿侵,倘来之苛孤则勿扰,其或为之孤者,父母俱亡,年纪尚幼,须鞠养之,如己所出. 寡而无子者,志坚守节,尤当加敬,为之求嗣,其后可也。
八. 厚姻戚
凡待外戚不可以远近有间,妻氏亲属既厚待之,父母之亲尤所当厚。至於祖父母及伯叔兄弟之亲,亦不可薄;如接遇之情,以馈遗之仪,吊庆之礼皆不可忽。富贵者毋亲弃於贫*,贫*者毋怨望於富贵,各自尽其情而已矣。
九. 睦乡党
凡处乡党,当以古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乃若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以富吞贫,横暴者以欺其良善,此后世之弊最为可戒。或有非礼以加我者,则避逊之而勿较,其或不得已不得避,则国有常宪,不必私与之争。孟子所谓: 行有不得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十. 御婢仆
凡待婢仆当善御之,寒则给之衣服,饿则给之饮食。用其所长而不责其所短,如或顽惰而诲谕之,不可过责,轻则少加苛责,重则棰之数下,不可深棰。责之后,呼唤使令辞色必如其常,以释其怨,或狠戾狡猾之徒,察其全不堪用,早宜遣去之,慎勿因循久留,致生他衅。又当禁约子弟妇人,不许辄因小失,鞭挞童仆,婢妾有遇,则告之家长为之行责,毋怀恨不发,使其畏罪不安。
一一. 供赋役
凡民之供乎上者,赋与役也。每岁该办钱粮必须及时缴纳,苟迁延怠缓,致里胥往来催偿,甚则必取官府鞭棰之辱;至於差役之来度,其果相应也,则依期趋赴,或重大而家力之不堪,即当顺其情而控诉之。苟或怠玩,则文书已行事更难改;亦或期限已过则必误事,而法自不容,提锁囚系之忧势所必至,岂不益取辱哉!乃若在官,钱粮慎勿兜揽,万一有失,必至鬻产赔偿,所损多矣。
一二. 遵规戒
凡家训盖将用之以后,古人敦睦之风,期吾族人世守而行之,或有不悟而违之者,则当以时祭既毕之余,读家训时,家长举而责之,如改则恕,不改则玷家声,就於族谱内削去名字,却於谱传之中略记其削之故,庶其所知警云。
明皇正德四年己巳岁年家眷弟广州府知府曹琚敬书赠。
家训:
礼规小序
黄鲁直云: 人生须辍生事之半,养一佳士教子弟为十年之计,及有可望。袁中郎戒友人书曰: 河边肉铺,三*港口,恕非陶铸学人之所。盖子弟读书日有其人,又贵有其地也。夫挟*赌博固如猛兽毒药不可迎,若杯酒清啸,偶尔为佳,日日徵逐亦成恶趣。徐家肺,杜家脾,贻笑千古,故子弟颖敏者,速学艺守塾,约束照明,使之温习经史卷,十年便成佳器。或不检束徵逐嗜好,遂为跃冶千里之驹,偾表之犊,可不慎欤!如根器顿钝者,又须日课月程昼作夜者,效古人嚼铁磨杵之说,及后渐渍薰心,久耽成嗜。语云: 考者不遇习者之门,笤帚不为禅,归师石头尚能点悟,变化气质,皆从学问中来也。至若昔人所云 : 学者治生为急,子贡散财不妨四科,亦须如玉种篮田,所云足当自止,恐筹事大热心计转赊,见入商贾之路也。
文学小序
谢太傅问诸侄子弟亦须何人事,而欲其佳车骑? 譬如芝兰玉树欲生庭阶耳。若贪喜纨裤,日事徵逐,不使读书稽古,是美人而髡其著,孔雀而铩其羽也。近世士风日下,忠者挟律舞女,*者谀狐媚鼠,珊瑚之树,变为厹予,翡翠之禽,化为鶗鳺,秦之士*矣。独不闻宋人有言曰: 摊万卷等於南面百城,则读书是富贵人,明人有言曰: 扫地焚香清是福,摊来书卷福添清,则读书是清福人。回道人有言约: 白酒酿成因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则识书是神仙人,甚矣!族人之有文学,犹玄圃之夜光,薛门之青苹也。
孝义小序
天道之于富贵为佣俗之物,不堪矜恤,惟忠义孝节,之人间气锺焉。然庸行尽人可能,至德因心即是。郊天之鼓宁割麒麟之皮,笃孝经者岂必曾氏之册? 夫子曰: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为孝也,况焦饭甘瓜、葡萄、桑椹、非人间异端之物,纪之史册,人皆奉焉。天珠琬琰,信乎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若夫舍肥取瘠,损麦指困,考亭有言。宰相曰: 有可行的善事. 秀才曰: 有可行的苦事。未可以多寡难易论也。
赠助小序
谁握麒麟笔,都乘鹦鹉车,勿将乞米帖,认作绝交书。况编蒲扣角之人,环堵有壁,谒阍无全,然夜读之糠,半以膏釜修脯货之谁家,昼书之荻,旋以米薪珠桂籍于何人? 任昉有言曰: 为惠须及时,勿待秋凉日。杜少陵诗云:所求为宗族,亦不为盘飧,勿受外猜疑,同姓古所敦。惟愿丰苞有燕翼之安,脊令急在原之义,庶长安鷞裘,免典炉边之酒。扬州鹤背,共看杏苑之花。
世系小序
世系小序礼曰: 上绍祖弥,下治子孙,旁治昆弟,合族於食治,厘而正之也,世而名之以系长易湮,续之使不断系老易淆,理之使不棼,条绪井然而后经纬生焉。花萼云凤龙文灿焉。盛以筐进正尚方焉,故知派别而后识所自,行列序而后知所亲,若强弱相凌,贫富相耀,如同一姬姓,滕薛争长,蔡卫争先,史册讥之,为作世系考。
祠祀小序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凡以神之焄蒿凄怆,与裸献祀瘗,必有其地也。古者支子不祭,必于宗子,盖宗子者神之平日所居,其祭器祭服皆以宗子藏之。近代立之以祠垲塽遝肃也。是杨李一区,百世英名所擅,而五亩之宫,桓南郡不得毁,集之也,世世子孙保守勿替。
祭田小序
大孝不匮传施备物,未易言也。而父母既没,而必求仁者之气以祀,则又求谁? 而谁与之也?此祭必立,以田芗合明洁,于是乎出笾豆之寔,陆崖之,于是乎资焉!然不敢多,多则起其间争侵之虞,又不可少,少则有二簋不备之忧,故寝丘三百,仅妥若敖之,访枋许二易,遂若鲁郑之封。是以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服祭衣。原田晦晦,先灵之口泽杯棬存焉。
丘墓小序
祭墓非古也。自唐代天子,以淡服祀陵,下逮臣庶皆比,清明令序上冢扫茔,一时行之,为教孝与仁。沿之遂成古礼。考柳子厚与许京兆书:近世礼重祭扫,每遇寒食,士女皆遍郊原,马医夏畦之人,无不受子孙追养,先墓在郊原尽,哀墓愤惧,毁伤柏木以成大泪,则拨诸孝子,凄怆惕怵之心,亦有所必欲展者也。而况玉鱼出,青陇半田,盗采松湫石,麟卧荒郊都录带剑上陵。是以孝子立炉墓之室,古人重守冢之户也。
[编辑本段]【名人精粹】
萧何:沛县(今属江苏)人,汉朝政治家,秦末随刘邦起义,他知人善任,在楚汉相争中为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到重要作用,后因功被封为赞阝侯,与韩信、张良萧望之:汉朝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人,从师后巷学诗,又从师夏侯胜学《礼》及《论语》,官至御史大夫、太子太傅等职。
萧思话: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宋尚书左仆射,好书史,有令誉,后拜郢州刺史,因有才被武帝以国器许之,他先后历十二州,爱才好士,人咸归之,卒谥穆。
萧道成:南朝南兰陵人,仕宋为中领军,后乘朝廷内乱,壮大势力,拥立顺帝刘准,自为太傅领扬州牧,升为相国,被封齐公,后废宋称帝,建立齐王朝,史称齐高帝。
萧统:南兰陵人,南朝梁著名的文学家,梁武帝之子。少时遍读儒家经典,善词赋,辑《文选》三十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萧衍:南朝南兰陵人,南朝齐时著名大将,后因朝廷腐败内乱,萧衍于五零二年代齐称帝,建立梁朝,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
萧琛:南朝梁南兰陵人,少明悟,有才辨,不事产业,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著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文集。
萧颖士:兰陵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对策第之,曾仕秘书正字、扬州功曹参军等,高才博学,致力于古文。
萧良有:明代汉阳(今湖北武汉)人,生而聪颖异常,以神童名,万历中会试第一。领国子祭酒,著有《玉堂遗稿》流传。萧朝贵:广西武宣东乡人,太平天国著名领导人之一,在战争中屡立战功,被封为西王,后在与清军作战中阵亡。
萧楚女:原名萧秋,湖北汉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曾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后在反革命屠杀中被害。
萧三:湖南湘乡人,国际著名诗人,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早年与毛泽东、蔡和森创建“新民学会”,参加“五四”运动,为我国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著有《和平之歌》、《伏枥集》译本、《新木马计》、《前线》等。
萧章勋 原名萧国栋 从小习舞 后成为举世闻名的舞蹈家
[编辑本段]【“肖”与“萧”】
“萧”与“肖”都是很古老的姓,春秋时两姓就已并行。但二者不同的是,“萧”姓两千多年来一直在使用,而“肖”姓在汉代以后却难寻踪迹,这从各时代的姓谱中可以得到证明。可以说,现在全中国内所有姓“肖”者中有99.9999%均系原来姓“萧”者。
半个世纪前,“萧”姓很多,“肖”姓则罕见。《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和《汉字简化方案》颁布以后,很多人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于是不少“萧”姓者为书写简便,把“萧”写作“肖”;一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为“萧”姓者办理身份证、户口登记、入学手续时,也常将“萧”写作“肖”。因此,近几十年来,“肖”姓多了起来(不排除部分人原本姓“肖”),甚至大有取代“萧”姓的趋势。
如《深圳姓氏谈》载:“肖姓亦即萧姓,萧俗作肖。源出于子姓。春秋时,宋国勇将南宫长万攻打鲁国被俘,几个月后放回宋国。公元前682年秋,与宋闵公于后宫博戏。闵公无意嘲笑了长万曾当俘虏,长万顿时恼羞成怒,打死了宋闵公,又杀了几个大臣,立公子游为国君。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萧邑大夫大心组织军队,杀逐南宫长万及同党,平息了内乱。宋间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庸国,称为萧叔,其后人就是萧氏即肖氏。南宋末年,一些肖姓居民从福建迁至深圳地区,现聚居在坪地镇,是该镇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居住于西湖塘、岳塘岗、香屋一带。”
工具书注释中的问题,是“萧”、“肖”二姓使用混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辞源》、《辞海》等工具书,在注“萧”时有“姓”这一义项,而注“肖”时并无“姓”的义项。这是沿袭了一些老工具书的注法。《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在“肖(Xiāo)”的字头下,均注作“姓,‘萧’俗作‘肖’”。这是把作姓氏用的“肖”当作“萧”姓之“萧”的俗体字了。《汉语大字典》注“肖”时说,“姓,也作‘萧’”,1962年版的《新华字典》注“肖(Xiāo)”时说,“姓,同‘萧’”。这都是把“肖”、“萧”看作异体的关系了。无论是把“肖”看作俗体,还是把“肖”、“萧”看作异体,实际上都是把“萧”和“肖”当成一个姓,注音均为阴平的 Xiāo。《现代汉语规范字典》独树一帜,它把“肖”注成只读 Xiào 的单音字,字头下的第二个义项就是“姓”。这样处理,“肖”与“萧”就完全脱钩,“肖”已成为独立于“萧”姓之处的另一个姓,读音也变成了去声的 Xiào。从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语言文字的规定看,“萧”与“肖”既非异体关系,又非繁简关系。所以“‘肖’也作‘萧’”、“‘肖’同‘萧’”等说法不可取。“‘萧’俗作‘肖’”的说法如何呢?因为“肖”不是“萧”的简化字,二者又非异体关系,所以一些工具书的编者就把“肖”看作“萧”的俗体字。实际上“某俗作某”是一种很模糊的说法。
但未受到建国后的一场文字改革冲击的全球其他地方,如香港,台湾,东南亚等,所有的萧家人都是姓“萧”的,没有一个人写姓“肖”。
一个人的名字是自己的,但是一个人的姓氏却是祖宗传下来的,中国人最讲究传统了。古人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毕竟,“肖”姓毕竟是不规范的姓,不是所有萧家人的姓啊,萧何祖先泉下有知,也不会瞑目的。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后,全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姓“肖”者改回姓“萧”。
由于时间已过数十年了,有些年轻的姓“肖”者可能并不知自己原系萧家人(从身份证看,其爷其父等,均也已写姓“肖”),以轻易否认自己是萧姓人,其实, 这些人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考证:
1、如宗祠,不管建国后萧姓如何被改,但建在各地萧姓聚集地的萧家宗祠上的“萧”字是不会改的。
2、问长辈,特别是一些上了60岁以上年纪的长辈,他们在小时候,在年轻时一定用过姓萧。
3、祖坟,祖上的坟墓上刻的字一定是萧字等等。
但不管考证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现在的全中国,写姓肖者中,有99.9999%都是原来的姓萧者,这一点是无可置疑的。
大陆同族人改姓背判祖先之事,也引起了全世界萧氏宗亲的同情。另据可靠消息,现兹有世界萧氏宗亲会等全球数十个宗亲会已联合向国家语委、公安部建议,利用在今、明年全国换发第二代身份证的机会,为所有姓“肖”者改回姓“萧”提供方便,让千千万万族人能认祖归宗!这也希望众多族人也珍惜这个机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