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河街旧事:蒋介石是河街人吗?

河街旧事:蒋介石是河街人吗?

河街旧事:蒋介石是河街人吗?正月初十是石头生日。一般来说,我们把人类的诞辰称之为“生日”,特别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每逢生日这天,晚辈们大都要举行相应的仪式来庆贺一番。

成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_姓源的名人_名人姓氏的由来

正月初十是石头生日蒋介石本名郑合成,祖上是煅磨匠 ‖老家许昌

文‖张延伟 图‖网络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一般来说,我们把人类的诞辰称之为“生日”,特别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每逢生日这天,晚辈们大都要举行相应的仪式来庆贺一番。

除此之外,在我国千百年来流传的民间习俗中,自然万物乃至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也都是有生日的。逢着神仙们生日,民间更有许多的讲究需要注意。

拿春节期间来说,正月初三是传说中的米谷奶奶(米谷神)生日,这天不得吃米饭喝米粥;正月初七是火神爷生日,除做饭、燃灯之外,不能多用明火。(想看看本文作者张延伟老师写的其它美文?欢迎点击以下链接:1.28年前的情人节,他为何拒绝“情人”?;2.许昌的你,还记得寒冬腊月的“下夜”经历吗?)

姓源的名人_名人姓氏的由来_成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正月初九是老天爷(玉皇大帝)生日,须用饺子敬奉玉皇大帝及天地全神等;而正月初十则是民间流传已久的“石头神”生日,祭奉石头神的讲究更多。

在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石制器具密不可分,最为典型且常用的如石磨、石碾、石磙、石臼等等。到了正月初十这天,除了这些石头工具统统不能使用,更要避免碰撞、击打、搬运石头,以免冲撞神灵,俗称“石不动”或“十不动”。同时早晨和中午须包饺子,饺子煮熟后敬奉了石头神家里人才能吃,以祈愿来年粮食丰收。

小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村子南面诸侯山上本已在正月初六开业的与石头相关的采石场、石料厂、白灰窑等厂矿企业,到了正月初十这天须全部歇业,还要准备大块“刀头”、果礼等,现场焚香烧裱,鞭炮齐鸣,老板们跪地磕头,虔诚地祭拜石头神,祈求神仙保佑厂子里全年都平安顺利。

姓源的名人_成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_名人姓氏的由来

石头神生日与蒋介石祖辈出身之间本没有任何关联,之所以放在一起来讲,是因为正月初四那天,笔者到禹州市朱阁镇郑湾村的姨夫郑观坤家走亲戚,不经意间和他说起遍布全村的红石头墙。识文断字且在部队里当过卫生员,后在国有水泥厂做过销售员,现已退休在家的郑观坤一下子就打开了“话匣子”。

郑观坤从他们郑姓家族的由来说起,谈及村北呈“罗圈椅”状分布的“磨盘山”,再到以煅造石磨为业的祖上有人因卖磨落户许昌后郑庄,以及后郑庄与蒋介石之间的渊源等,令我听得津津有味。

据郑观坤介绍,他们郑氏家族一世祖郑成、郑德两兄弟,于明朝洪武四年自山西洪洞县迁居河南荥阳大寺谷,次年复迁至密县(今新密)白庙坡黑峪沟(今白寨乡)。二世祖郑新、郑宣、郑宓、郑昱等于明永乐年间又自白庙迁至岳村,后以四“支”传世。

名人姓氏的由来_姓源的名人_成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

清朝康熙年间,郑湾村郑氏家族祖上郑体旺夫妇携独子郑琦一家三口从密县逃荒至禹境,在今郑湾村西北郑湾水库附近土崖下挖洞而居,后人称此处为“郑洞儿”。

郑体旺见附近山上盛产红石,且山南坡石头质地坚硬细密,适合煅制石磨;山北坡石头质地次之,宜建房垒墙使用。遂重拾其祖传石匠技艺,以煅制石磨、石碾、门枕石等谋生。自此郑氏在此繁衍生息,逐渐成村,称为“郑湾”。

郑氏后人多继承祖业,充分利用当地“磨盘山”的红石资源,日常以煅磨、卖磨维持生计,以至于后来豫中及豫东南一带乡间使用的红石煅造的磨、碾等器具多源自郑湾村。

郑湾村区别于别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目之所及清一色的红石头、红石墙、红石屋,以及路旁草丛间随处可见的废弃石磙、石磨盘等。其中最为显著的标志性建筑,则是村口耸立的那座一丈见方、三丈多高的三层红石炮楼。

成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_名人姓氏的由来_姓源的名人

关于这座炮楼的来历,郑观坤介绍说,清朝末年中原灾荒不断、饿殍遍野,再加上土匪横行、无恶不作,民不聊生,禹州西部鸠山、文殊一带,乃至汝州境内的土匪常去长葛、新郑周边抢掠,而郑湾村是其必经之路,为此也常被“顺手牵羊”、惨遭劫难。

后来,在郑家长房郑西枢的提议下,九户比较富裕的家庭联手,组织人力在磨盘山北坡起石,在村口建造了一座高大坚固的炮楼,具有瞭望示警和架设土枪土炮向远处射击的功能,以此防备匪患。该炮楼由九家郑姓族人共同出资建成,因此人称“郑九成”。迄今,这座炮楼虽经过150多年的风雨沧桑,仍坚固如初。

再说郑琦育有三个儿子,三益、三让和三逊,郑三逊成家后迁往叶县下马村定居,郑三让的儿子郑铭婚后生育四个男丁,分别是朝洞、朝柱、朝轩、朝相,这四兄弟中的某一人因卖磨落户于许昌县(今建安区)灵沟寨(今河街乡)一带,与当地人结婚成家并繁衍后代,便有了“后郑庄”村。

成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_名人姓氏的由来_姓源的名人

郑观坤说,他不断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过,早年禹县的郑湾与许昌的后郑庄之间多有人员和生意上的往来,后郑庄周边使用的石磨、石槽、石磙、石臼以及石碑等也多是红色的,因为它们不是从郑湾运送过去的成品,就是由产自磨盘山的红石头煅制而成。

后来,后郑庄出了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蒋介石。蒋介石本姓郑,名叫合成,在弟兄中排行老三,人称“郑三发子”。

郑三发子的父亲郑福安死后,他娘王采凤带着郑二发和郑三发哥俩(郑大发早逝)逃荒要饭到了开封,与一位祖籍浙江奉化的蒋姓盐商结了婚。蒋姓盐商回浙江时,把长得一表人才的郑三发子一同带走,后来郑三发子就理所当然的随了“蒋”姓,改名“中正”,字“介石”。如此说来,说蒋介石的祖上是煅磨的出身也就不足为奇了。

名人姓氏的由来_成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_姓源的名人

那么,蒋介石的祖籍到底是在许昌还是浙江奉化呢?多年来学界和民间多有争论,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早年间曾读过唐人写的《金陵春梦》一书,《名人传记(上半月)》2007年08期也曾刊登过《“蒋介石胞兄”郑发寻亲记》的文章,《许昌日报》副刊也就《郑发寻亲记》类似内容作过连载,文中通过对郑发数次找胞弟蒋介石认亲的过程及事件的描述,从而得出一个结论:蒋介石的祖籍就在河南许昌。

另外,许昌知名新媒体《老家许昌》2016年12月26日至29日连载的由李耕五、张帅二位老师撰写的《蒋介石是咱许昌人?》(一至四)以及2022年4月9日刊载的由梁耀国老师撰写的《河街旧事:蒋介石是河街人吗?》(欢迎点击链接欣赏)等文章,也均得出了和上述书报一致的结论。

由上,关于蒋介石和许昌县(建安区)后郑庄乃至禹州市郑湾村的渊源,笔者在这里不再赘述,有兴趣的读者可查询上述书报杂志或登录相关媒体平台详细了解相关内容。

成姓的来源和历史名人_姓源的名人_名人姓氏的由来

【作者简介】张延伟,中共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许昌市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文史研究员。系《河南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消逝的风物》一书编委。

上一篇: 有哪些以历史上真实人物为原型的言情小说,可以推荐一下吗?
下一篇: 历史上杜姓十大名人,两位称圣,一位为古蜀国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