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的她,和名相寇准有亲戚
文||蔻子 图||网络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柏拉图之问,世世代代拷问着每一个人的灵魂。
《百家姓》里的寇,和寇准有着斩不断的关联。我姓寇,当然和寇准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情连结。
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封莱国公,谥号忠愍(mǐn)公,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他刚直不阿,宋太宗称赞:“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宋真宗景德元年,时任宰相的寇准,面对辽军兵临黄河北岸澶(chán)州城的危险战局,几乎以一己之力力主抗辽,促使宋真宗前往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订立了“澶渊之盟”。这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合约,开创了宋辽两个最强帝国延续百年的和平安宁局面。
寇准两度为相,多次直谏,屡遭贬官,客死雷州贬所。后被宋仁宗正名,归葬巩义宋陵,也就是今天的巩义市杜甫路街道东黑石关村,位于宋真宗永定陵附近。寇准墓与宋陵一起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寇准是古代寇氏代表人物,如寇角、寇恂、寇荣、寇赞、寇修之、寇儁(jùn)、寇彦卿、寇准、寇遵道、寇恕、寇天叙、寇慎、寇永清(按年代顺序排列)等诸多名人之中,声名最为显赫,功勋最为卓著的历史名人。
名人归于历史,光芒激励后人。
寇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得姓历史有3000年左右。寇氏得姓,主要有四个来源。一是源自苏忿生。《元和姓纂》上说:“周,有苏忿生为司寇,子孙以官为氏”。司寇,夏商以至周,一种专掌刑狱的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司法官。苏忿生系周武王时著名的司寇,因有功于朝廷,受封于河(今河北境内),《书经》上尊称他为“司寇苏公”。他的子孙“以官(司寇)为氏”,后化简为寇姓。
二是源自卫康叔。《姓谱》上说:“卫康叔为周司寇,子孙以官为氏”。顾炎武《日知录》也说:“寇姓出自周武王弟康叔,康叔为周司寇,后人因以为氏焉”。康叔是周文王第九个儿子,任过周的司寇,后受封于卫。
三是源自卫灵公之子公子郢(yǐng)的后代。《世本》上说:“卫灵公之子郢之后也,郢之子孙为卫司寇,以官为氏,司寇亥即其裔(yì)也”。公子郢的子孙中有在卫任过司寇的,便以司寇为姓氏。司寇亥便是公子郢的后裔。
四是源自北魏鲜卑(xiān bēi)族的改姓。北魏孝文帝进行姓氏改革,鲜卑族的“口引氏”,与“寇”字发音十分相近,便将其改为寇姓。
也就是说,寇氏得姓有两个源头,即因官得姓和少数民族改姓。究竟谁是寇氏始祖?目前,《黄陵寇氏家谱》的修编主编寇万龙通过查阅、搜集大量资料,确立西周卫康叔为寇氏始祖。
3000多年沧海桑田,寇氏代代相传,流传至今,不得不说家的力量深厚绵长,绵绵无尽。令我辈在这个世上有了一个共同的姓氏——寇姓。
寇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72位,人口约25.8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6%,主要分布在陕西、河南、黑龙江、河北、甘肃、湖北、江西、山西等地。
天下寇氏为一家。
俺家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原许昌县)。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寇自化后裔所著《寇氏家谱》,是目前所见到的许昌寇氏最早的家谱。该家谱的首序,是本支系第一次修续家谱时自化五世孙寇塏(kǎi)做作的《后记》。《后记》说:“我寇氏得姓在为周司寇,后世以官为姓,若汉卿 恂 宋莱公准,其著者也。旧居山右……元季,苏州刺史讳(huì)一元公之裔也。明初徙居河南,始于襄城茨沟街北,旋迁许南三券桥,繁衍颇……下二十村也。”《后记》原文残缺,但可以看出,南宋末年寇准第十一世孙寇一元任职许昌,“金兵扰乱,守职寿终。四子未归故里,皆于许南下户为民。”开启了许昌寇氏生存繁衍的历史。
当我看到《后记》中“三券桥”三个字,不禁两眼放光!许昌南的三券桥,现在叫三桥,那是我的老家,我知道的我祖父我父亲我们三代都生活在这个小村,而且《后记》的拓片上显示“寨内”,那是我家祖祖辈辈的老屋所在,是我长大的地方!
我和寇准,是真的有亲戚!
说到许昌寇氏,绕不过去的是寇家巷。寇家巷东西走向,长约150米,宽约4米,西起古槐街,东至南大街。这里的老住户有十五家之多,只有三家姓寇,却被命名为寇家巷。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寇一元。明朝中期,寇一元在许昌任知府,在寇家巷置地建府邸。当年,巷子以北直到西大街300亩地皆为寇府所有。至今,城西北卧虎桥尚有寇家花园遗址。寇家巷的兴起与繁盛,在许昌寇氏家族史上有重要意义。
如今,许昌周边的寇氏村落有:长村张办事处辖区的老寇庄、黄庄、三桥、魏庄、塘房李、白庄、张六庄、霍庄;蒋李集镇辖区的寇庄、寇家庄、赵庄、圪垱(gē dàng)、三皇庙;魏都区下属的碾上、白庙、寇家巷;蒋官池辖区的寇庄,河街乡辖区的槐大庙等。
老家河南。河南是中华姓氏资源第一大省,全球华人祖根在中原。在寻根方面具有开发价值的姓氏有341个,其中,在以人口多少排序的300个大姓中,有171个起源于河南或部分源头在河南;前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直接起源于河南,有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
寇姓,有根可循,我辈甚幸。从祖根方面讲,我知道了我是谁,知道了我从哪里来,至于要到哪里去,那是好说又不好说的事。
《左传》中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早在春秋时期,祭祀祖先就被奉为比战争还要重要的“国之大事”。家是国的分子,一个个家庭组成了一个个姓氏家族,千千万万个姓氏家族组成了中华民族。这种祖先崇拜的民族信仰代代相因、薪火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历尽劫波而依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文化5000年绵延传承不曾中断的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寇兴华,笔名蔻子,女,汉族,1974年10月出生,河南许昌人,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许昌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欢文学,1997年以来先后在公司内刊、内网、行业报纸及《东方烟草报》发表通讯、散文数百篇。自1997年以来连年获公司优秀通讯员,先后两次获《东方烟草报》优秀通讯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