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日本民间童话故事“桃太郎” 的文化解析.pdf 7页VIP

日本民间童话故事“桃太郎” 的文化解析.pdf 7页VIP

日本民间童话故事“桃太郎” 的文化解析.pdf 7页VIP日本民间童话故事“桃太郎” 的文化解析.pdf,日本民间童话故事 “桃太郎”的文化解读 韩若冰 民间童话故事是一个民族古代生活习俗、民族心理、审美意识和文化价值取向 的综合反映。

日本民间童话故事 “桃太郎”的文化解读 韩若冰民间童话故事是一个民族古代生活习俗、民族心理、审美意识和文化价值取向 的综合反映。由于童话故事最早的传播是以民间口头传说为主,在讲述的过程中, 不断地有人根据自身的体验和当时讲述故事的场景而增减某些内容,所以,一个古 老的童话故事往往是传说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民间故事的传承中,除了故事的 框架保持基本不变之外,其内容和叙述形式以及故事所述的母题都会发生很大的变 化,这是人们思想感情和社会习惯势力参与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民间童话故 事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它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童 话故事,都因了时代的需要,尤其是在社会的转型期而被不断地加工,甚至改写。 人们根据时代的需要,用虚幻和虚构的形式将统治者的意志或者是一种 “集体情绪” 注入到民间童话故事中,按照一种特定的方式去构想未来并作艺术的描绘。日本著 名童话故事 “桃太郎”叙述母题的演变和不断地被改写,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一、关于桃太郎的故事日本有五大童话,在民间是家喻户晓、广为人知的,它们是: 《桃太郎》、 《咔 吱咔吱山》、 《猿蟹合战》、 《切舌雀》、 《开花爷爷》,其中, 《桃太郎》 的故事, 据日本五大童话之首。

桃太郎是一个超越时空而活在日本人内心的一个特殊人物。 据考证, “桃太郎的故事”大约出现在日本的室町时代 (),当时的内容1392-1573 与近代有所不同。在日本,桃太郎的故乡有多种说法,在各地的桃太郎故乡中,呼 声最高的当属冈山市。冈山市不仅是著名的桃子的产地,1960年还树立了一尊桃太 郎的铜像,更为重要是当地人都认为吉备津神社里供奉的大和朝廷时代的武将吉备 津彦命就是桃太郎的原型。当然,日本爱知县的犬山市也是有名的桃太郎的故乡之231 民俗研究2008.2 一,犬山市至今还保有桃太郎的神社。每年 月 日,神社都要举行桃太郎节以祝5 5 福男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以日本民俗学家关敬吾先生编的关于桃太郎故事为原型,先了解一下桃太 郎故事原生态意义上的基本架构。以下是 “桃太郎”故事梗概:1古时候,有一个老爷爷和一个老奶奶,膝下无子。一天,老奶奶到河边洗衣服, 把一个从上游漂来的大桃子捡回家。老爷爷从山上打柴回家后,老奶奶把大桃子切 给老爷爷吃,一切,桃子 “啪嚓”一声裂开了,生出一个哇哇叫着的可爱的男孩子。 老爷爷和老奶奶惊奇万分的说: “这可是件了不起的事。”他们高兴极了。

孩子是桃 子里生出来的,所以他们就给孩子起了个名字叫桃太郎。老爷爷和老奶奶把桃太郎抚养起来,桃太郎是吃一口长一节,吃两口长两节, 很快就长成一个力气过人、教一会十的聪明伶俐的孩子。一天,桃太郎来到双亲前 说: “爹呀!妈呀!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去鬼岛扫荡魔鬼,请给我准备些日本最好 吃的黄米团子吧!”父母劝不住,只好应允。于是,父母给桃太郎作了最好吃的黄米团子,给他戴上缠头,穿上新裙裤,带 上腰刀,拿着日本最威武的旗子,出发了。路上,桃太郎用黄米团子先后将狗、猴 子和野鸡招为部下,自己做大将,一起去征讨鬼岛。到了鬼岛,桃太郎大喝一声: “老子就是日本最厉害的桃太郎,来鬼岛征讨你 们这些恶鬼!”山里的大鬼正在大摆酒宴,听说桃太郎来了,不以为然。于是,一起 向桃太郎他们四个扑来。桃太郎他们,因为都吃了日本最好吃的黄米团子,能抵得 住千军万马,魔鬼们都败下阵去了。领头的大将黑鬼被桃太郎打得眼泪直流,请求 饶命,说从此不再做恶,并愿意献出所有的宝贝。桃太郎将宝贝装上车,叫狗、猴子和野鸡拉着,凯旋而归。老爷爷和老奶奶非 常高兴,把桃太郎夸奖了一番。这桩事让天子知道后,赐给他们许多赏物,老爷爷 和老奶奶从此安度晚年。

以上 “桃太郎”故事包含着这样几个基本要素:一是从桃子里出生的桃太郎使 得老爷爷和老奶奶晚年得子;二是桃太郎长大后,不惧艰险,主动要求到鬼岛征讨 恶鬼;三是父母做的日本最好的黄米团子使得桃太郎变成了 “日本最厉害的桃太 郎”,并收编了狗、猴子和野鸡,取得讨伐鬼岛的胜利;四是故事结局,桃太郎得到 232日本民间童话故事 “桃太郎”的文化解读 天子的奖赏,使得父母安度晚年。关于故事结局,还有一说是,桃太郎成为打鬼英 雄,并娶了县太爷的女儿,和父母一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二、 “桃太郎”原型的文化表象(一)生育的意义关于桃太郎故事的原型,据日本民俗学家柳田国男的著名论文 《桃太郎的诞生》 认为,该故事的主题就是主人公的异乎寻常的出生。他认为,从漂流而来的桃中出来, 或是由吃了桃子的老夫妇生出来神童这一情节,乃是该故事的主要母题。同时,他认 为,小神童的这种异乎寻常的出生,只存在于信仰者居住的范围之中,也才由此诞生 了桃太郎的故事,至于以后的各种变化,只不过是单纯地成长乃至衰老而已。无独有2 偶的是,我国土家族的一则民间传说与日本桃太郎的故事有些相似。 传说土家族远祖 婆不能生育,他吃了河里飘来的八个桃子和一朵桃花,就生下了八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最后繁衍成了土家族。

有人推测,日本民族起源说中的 “照葉林文化”、 “高床式住,就源于中国云南省的阔叶林文化及竹楼文化。如果这一推测成立的话,那么,中 宅” 国土家族的这个传说就是日本桃太郎故事的原型。之所以选择桃子,一是因为桃树结 实累累,具有多产的意喻;二是桃文化中的 “女阴崇拜”具有性的意义;三是桃枝、 桃木是吉祥之物,具有辟邪的作用。因此,桃太郎故事的原始母题是在于生育,具有 祈福多子的意义。日本犬山市流传的桃太郎的故事,开始就讲了老爷爷老奶奶膝下无 子,相依为命,祈求上天赐予孩子的愿望,并将从桃子里生出的桃太郎为神赐的孩子。 而从桃太郎故事由 “回春说”向 “果生说”转变这一史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关于 “桃太郎”的出生方式,基本有两种,即 “回春说”和 “果生说”。所谓 “回春型”,即老奶奶将河里漂来的桃子带回家后,与老爷爷一起吃下去,两人都返 老还春,然后生下了桃太郎。而 “果生型”,即老奶奶将桃子切开时,从桃子里跳出 一个小男孩———桃太郎。日本江户时代后期的泷泽马琴在 《燕石杂志》介绍 “桃太 郎”时,采用的是 “果生说”。但他在注中介绍说 “或云,老婆婆得二桃实携带回 家,夫妇俩把它吃掉后忽地年轻。

一夜之间怀孕,生一男孩,因取名桃太郎。”日本 民俗研究专家指出,在江户时代前期的文献中,桃太郎的出生多为 “回春说”,而明233 民俗研究2008.2 治以后采集到的口传故事中绝大多数则是 “果生说”。据滑川道夫分析,明治之后, 桃太郎的出生形式之所以出现由 “回春说”向 “果生说”转变这种现象,主要是为3 了适应故事的对象开始由成年人向儿童的转变,考虑了面对儿童的教育作用。 在传 统社会中,向未谙世事的孩子讲解如何生育是一件很尴尬的事,即使讲了,小孩也 很难理解男女两性结合而生育的过程。现实是儿童不喜欢抽象的观念,他们需要故 事。柳田国男指出, “不管在多久以前,孩子们总是央求大人讲故事的”,大人 “从 许许多多故事中选那些适合于孩子们的内容,而他们在选择时与其说注重故事的内4 容是否有利于孩子,倒不如说注重采用哪些是孩子们理解的东西。” 所以,面对儿 童,关于桃太郎出生的细节交代得越简单、越生动、越具有幻想色彩越好,而最好 的且富有诗意的方式莫过于让桃太郎直接从桃子里蹦出来。当然,从日本民俗关于 “桃子”是 “女阴”的象征这一隐喻来看, “果生说”仍然交代了生育的真正含义。

世界各民族的父母亲在回答孩子提问 “我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的时候,几乎是一 致的避开两性交合的生育过程, “环顾左右而言他”,如,从街上抱回来的;从天上 掉下来的;从水里捞出来的;从树上捡回来的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等等。(二)禳灾辟邪的意义古时,科技不发达,人们对于自然界产生的许多现象总是迷惑不解,于是日本人 宁愿相信世间有 “鬼”的存在。 “鬼”对人来说,虽言之有物,但视之无形。因此, 人们深信 “鬼”具有超自然的邪恶力量,能给人间带来灾难。所以,有人认为,桃太 郎到鬼岛征讨魔鬼的故事,在一定意义上可能曲折反映了日本传统文化中的 “驱傩” 仪式。据说,日本庆云二年 (公元705年),爆发疫病,死了不少人,在去日“秦人”、 “汉人”的建议下,日本天皇自庆云三年 (公元706年)开始模仿中国周礼和 《后汉 书·礼仪志》 的描述,在每年的腊月于宫廷内举行大傩仪式,以达驱鬼逐疫之目的。 “从镰仓时代开始,宫廷的大傩仪式日渐衰亡,但是,民间的大傩活动以寺院为中心, 依然盛况不减。”而且, “日本的以桃禳灾辟邪的习俗由来已久。记纪神话中就有伊邪 那歧命被其妻伊邪那美命追至黄泉的边界比良坡,伊邪那歧命从坡下的桃树上摘下三 个桃子5,等黄泉军追到时,向他们打去,黄泉军便逃了回去的神话。

” 伊邪那歧命男 神由桃子所救,从而摆脱危机,便赐桃子为 “大神实命”之神名,同时,拜托他,今 后如果世上的人们遭遇我这样的苦难时,要帮助他们。其后,那桃子就转生为桃太郎, 234日本民间童话故事 “桃太郎”的文化解读 专治那些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恶鬼,从而演化出日本的系列传说。所以,产生于室町时 代 () 的桃太郎由桃而生,又征讨鬼岛大获全胜,故事与日本传统以桃驱傩1392-1573 风俗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从 “大傩”习俗在日本的流传来看,挽桃弓射苇箭以驱鬼, 已与日本人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所以,作为桃之精灵的桃太郎去讨伐鬼岛上的鬼魅, 无疑是传统驱鬼逐疫 “大傩”民俗活动在童话故事中的具体反映。(三)成长教育的意义桃太郎作为生育崇拜故事,其寓意寄托了成年人以桃禳灾避邪,祈求安产、多子 的美好愿望,同时,包含着 “女阴崇拜”习俗。当这个故事由成年人讲给孩童听的时 候,生育的意义就被淡化了。故事的母题也就由生育的意义转移到针对少年儿童成长 教育上了。桃太郎故事中,桃太郎长到十几岁时就要求去鬼岛打鬼,正符合日本人关 于儿童成长的传统习俗。古时日本 (奈良、平安时代),上层社会的男子要经过行始 和宫参 (即开始走路和参拜神宫)、颈据 (使颈部安定)、真菜始 (鱼味始) (即尝菜 和鱼味)、着棉、发置、发曾木、着袴、带直等仪式,之后就是元服 (冠礼)。

贵族只 有元服之后才能叙位、任官,步入官场,所以,天皇元服一般在 12-14岁,贵族一般 在 岁。武士家的孩子要经过三岁 “发置”、五岁 “着袴”、九岁 “裈初”等仪式,12 约到 13-15岁左右举行 “元服 (冠礼)”之后就可以去闯荡世界了。而庶民家中的儿 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要举办庆祝仪式,一般是男女都在三岁那年举行 “发置”仪 式,男孩五岁 “着袴”,女孩七岁 “带解”,经历了这些之后,到了十一、二岁就该外 出打工去了。6所以,故事中桃太郎要求去打鬼的年龄正好是日本人认为孩子已经成 熟的年龄。这就从侧面告知孩子们该出门独立做事了。年幼就出门做事,肯定会遇到 许多困难,于是就把人们想象当中的 “来无影去无踪的恶鬼”作为锻炼成长的对象。 同时,日本人一向崇拜微型英雄,于是,桃太郎就被塑造成以小胜大、尚武好斗的典 型。 “魔鬼”在桃太郎故事中,可以理解为日本儿童成年礼中必然经历的困难的具象 化。而战胜困难意味着成长的完成。桃太郎讨伐鬼岛时带领的几个部下 (狗、猴、 鸡)则体现了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传统朴素的集体主义意识。故事—得到天子的奖赏或者是 “英雄加美女”。

结局体现了人们对人生奋斗的美好愿望—— 故事中的桃太郎不仅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成为英雄,同时还受到天子的奖赏 (另 一说法是娶了县官的千金而成家立业、光宗耀祖),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生活。235 民俗研究2008.2三、桃太郎故事的异化在社会转型期,尤其是社会的剧烈变动时期,出于政治形势的需要,民间传说 或童话故事,往往成为统治者贯彻统治意志的工具。柳田国男认为: “国家虽然古 老,如果政治动荡、政局总是不稳时,尽管人们本身对传说所抱的态度如故,传说 的内容还是要起变化的。就是说国家机关的统治政策变了,传说等等也不能不变。”7 历史在变化,传说故事也在变化。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曾有一个 “传说第二次 改革 (合理化)运动。”当时, “一方面,性急的人把古来的言传、包括老人们讲的 故事,也一律视为陈旧的腐朽的东西,主张应予取缔;另一方面,设法想把传说保 留下去的人,则又千方百计,东拆西补,开始搞起了补遗修缮的工作。把漏洞补起8 来,润之以新词,把信不下去的部分,剔除,润之以新的色彩。” 总之,就是把传 说修改得更加可信,以使这些传说故事流传起来更加顺利。而这些修改过程,必然 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并打上时代的烙印。

在传说故事的演变过程中,为了 延续传承的需要,出现微小的增减应是允许的,也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在传 说故事中揉进正史的东西,或者确实出现了结果很坏的东西,传说故事自身就出现 了异化现象,原本的意义就被现实曲解了。“桃太郎”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在日本历史上曾被几经改编,先后几次风靡日 本。当桃太郎被社会政治历史的车轮辗过并被抽走原始的象征意义之后,可爱的桃太 郎就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江户后期泷泽马琴的 “桃太郎”是一个取宝的小英雄。自 明治初年收入小学国定国语教科书中始,到明治 年代, “桃太郎”就变成一个20 “惩罚恶鬼”的大英雄。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近代史上, “桃太郎故事”多次被选 入日本的教科书,用以作为煽动日本人发动对外战争、鼓舞士气的工具。可以说, “桃太郎故事”的每次流行都与战争有关。因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意识的形成,需 要历史文化和现实舆论的支撑,所以,改编历史事实甚至改编人们喜闻乐道的童话故 事,就成为一种迫切现实需要。于是,日本社会中深谙其中奥妙的御用文人们就秉承 当时统治者的意志,将桃太郎改头换面成为一个代表国家和人民去征讨魔鬼的 “武 者”。

例如,1894年,岩谷小波改编桃太郎的故事,塑造了近代桃太郎的原型。随后 236日本民间童话故事 “桃太郎”的文化解读 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1933-1934年,佐藤红绿改编了桃太郎的故事,发表了 《桃太 郎远征记》,故事中,桃太郎从 “大和村”出发远征,连续讨伐那些 “精神上已经混 乱已极的鬼国”。而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军队正从中国的东北地区开始向中国的全土 发动入侵。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新渡户稻造曾提出,桃太郎故事中的 “鬼 岛”其实就是南洋诸岛的总称,以此为日本对东南亚诸国的侵略制造舆论。年1924 7 月,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套用 《桃太郎》传统故事的原型进行了创造型改写,并在 《每日》上发表了小说 《桃太郎》。这一改写,从根本上颠覆了 “桃太郎”原 SUNDAY 本颂扬的武士道精神,他将桃太郎塑造成为一个强盗,对热爱和平的鬼岛上的 “鬼 们”的讨伐行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侵略行径,是对文明的亵渎。芥川龙之介的改 写,剑指假借桃太郎之名实为侵略正名的御用文人,是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当头棒喝。总之,从桃太郎故事原初象征意义上看,桃太郎虽然死了,但依然活在人们的 心中;而当统治者把桃太郎妆扮成为一个御用政治符号的时候,他即使活着,也已 经死了。

“桃太郎”故事叙述母题的演化如同一面历史之镜,它清晰地反映了过去, 诠释了现当代,同时也昭示了未来。1[日]关敬吾著,金道权、朴敬植、耿金声译, 《日本民间故事选》,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2年 版。2参见,林乃新, 《中华风俗大全》,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年版。3[日]滑川道夫, 《桃太郎的变容》,东京书房,1981年版。[日]柳田国男, 《桃太郎的诞生》,译文见 《湘潭大学学报 民间文学增刊》年。4.1982马兴国, 日 宫田登,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五) (民俗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5[]1996 年版。6[日]源了圆著,郭连友、漆红译, 《日本文化与日本人性格的形成》,北京出版社 1992年版。[日]柳田国男 著,连湘 译, 《传说论》,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版,第 、 页。7819855 349宋协毅, 《桃太郎故事》新探———从文化史与跨文化交际的视觉出发, 《日语学习与研究》2004年 第 期。 1(韩若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翻译学院日语系)237

上一篇: 大名县村名来历,为啥你们村叫这个名,你知道吗?(上)
下一篇: 自古名人出赣州,赣州名人录……自豪ing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