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武侠小说的地名里,襄阳的出镜率未必是最多的,但影响力堪称是最大的之一。因为83版《射雕英雄传》和95版《神雕侠侣》的影响力,再加上其他版本,无数人记住了襄阳。
据统计,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两部小说里,襄阳被提到的数次多达260次。而在两书中,和襄阳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郭靖是完美大侠形象的化身,你看郭靖几乎没有缺点,以至于更多的人反而喜欢优缺点更明显的杨康。但写到最后,郭靖在国家大义面前表现出来的正气,折服了很多人。杨康再能招女孩子的喜欢,但在国家大义上明显不如郭靖。
郭靖与夫人黄蓉死守襄阳数十年,面对蒙古大军的围攻,郭靖召开武林大会,各地义士共聚一堂为国抗敌。在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历史大势面前,郭靖选择了与襄阳城同生共死,书写了一代大侠最慷慨忠烈的江湖壮歌。
有人喜欢对号入座,研究起了历史上是否真有郭靖这个人。
还别说,在金宋天翻地覆的历史大动荡中,还有一个叫郭靖的宋人。这个郭靖是四川蜀地一个土豪的护卫首领,其实就一个保镖头儿。郭靖的一生,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江湖事迹,即没有弯弓射大雕,也没去桃花岛罗蔓蒂克。而当金朝大军压境时,很多宋朝官员屈膝投降,郭靖却留下一句:吾不忍弃汉之衣冠,然后跳江殉国。几百年后的明末,大儒钱谦益也准备跳水殉国,因嫌水凉,又爬了上来。《宋史》取其大义,将这么一个“小人物”列入正史,千秋万代旌其英雄壮举。
第二个原型,也姓郭,却不叫郭靖。郭侃,蒙元时期的汉族名将,唐朝中兴名臣汾阳王郭子仪之后。郭侃自祖父就仕于蒙古,是蒙古大汗少有的能信任的汉族将领。郭侃一生最大的功业,就是跟随旭烈兀西征,有两件事最值得一提。一是郭侃跟着旭烈兀屠灭了“山中老人”教,据说是中东地区阿萨辛派的势力。另外就是灭亡了黑衣大食,《一千零一夜》中的都城巴格达就此划上了休止符。
郭侃也被人称为“东天将军”,他的生平与郭靖做金刀驸马,随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的情节比较接近。有人说郭靖的原型就是郭侃,但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郭靖死守襄阳,最后与宋朝共存亡。而郭侃却向忽必烈献平宋策,绕开钓鱼城,先攻襄阳,直取宋之要害。1270年,蒙古军围攻襄阳城,郭侃就是主力之一,直至1273年襄阳城破。也就是说,郭靖的原型竟然是灭宋的“罪魁祸首”,这实在太不靠谱。
另外,郭靖还有一个原型,即不叫郭靖也不姓郭,就是著名的襄阳守将吕文德。为了在小说中突出郭靖的形象,吕文德被描述成软弱无能的虾将,遇大事腿就打哆嗦。实际上呢,吕文德是南宋名将,熟读兵书,作风强硬,史称“自奋于兵间,周旋三边,大小百战。”
在南宋抗元的过程中,吕文德堪称是中流砥柱,就是在他的带领下,襄阳城被蒙古军狂攻了五年,屹立不倒。虽然吕文德个人操守有点问题,喜欢金元宝,识者笑之。但就南宋抵抗蒙古全面进攻而言,没有吕文德死守襄阳五年,南宋早完了。
当然,小说是小说,和历史不是一个概念。小说里说蒙哥汗死了襄阳城下,实际上蒙哥死于合川的钓鱼城,传说是被炮石震伤,不治而死。小说中杨过用飞石击杀蒙哥,应该就是受到蒙哥在钓鱼城“上帝折鞭”的启发。
小说里,郭靖与襄阳共存亡,但真实的历史,却是南宋守将吕文焕(吕文德之弟)死守襄阳,弹尽粮绝,空城孤悬,最终在1273年投降了元朝。襄阳的丢失,让南宋国都临安失去了最后一道战略屏障。苦撑三年之后,公元1276年,小皇帝赵显出降,南宋灭亡(之后的三年流窜史不能算南宋正史)。
不会有人拿真实的历史硬套小说,否则四大名著都是假的,孙悟空、猪八戒原型又是哪朝的名臣良将?金庸通过描写郭靖与襄阳的不世奇缘,歌颂的是一代大侠的忠与义,传之后世,成为中华民族美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足够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