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上得殿堂,下得厨房

上得殿堂,下得厨房

上得殿堂,下得厨房人物志上得殿堂,下得厨房初唐有“四大家族”,即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当时修《氏族志》,依惯例清河崔氏本应列第一,只不过因唐太宗李世民太过小家子气

人物志

上得殿堂,下得厨房

初唐有“四大家族”,即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当时修《氏族志》,依惯例清河崔氏本应列第一,只不过因唐太宗李世民太过小家子气,方居于帝姓李氏和后姓长孙氏之后列第三。幼时读唐史,窃喜之余还是有些心虚,——毕竟在当时的语境下,世族属于腐朽没落的反动阶级,其势力的削弱被视为历史的进步;并且,虽然清河崔氏在唐代有二十三人位居宰辅,却没有留下多少可以说道的事迹。后来读魏晋,总算寻到了底气。

魏晋风度滥觞于河洛,经正始、竹林和中朝三代名士而蔚为大观;永嘉之乱后,更随着衣冠南渡风靡江南,并由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等后浪推前浪掀起新高潮。而此时的中原,正群胡乱舞满目血色,但还是有留居的世族子弟在胡风异俗下保持着名士风流的底色,其中佼佼者首推历仕元魏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和太武帝拓跋焘的清河崔浩。

魏晋风度,讲究“形、识、性”兼具。所谓“形”,即形貌,不见得貌美如花,但必须有气场有辨识度,如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如桓温,“鬓如反猬皮,眉如紫石棱”;甚至如刘伶,“貌甚丑悴,土木形骸”。当然,貌美如花就更佳了;并且,以庄子《逍遥游》中男女同形的藐姑射山神人为标杆,即追求中性美。清河崔氏美男辈出,风姿各秀。崔琰,史载“声姿高畅,眉目舒朗”,令其老板曹操常常自惭形秽压力山大,——为显大国之雄威,曹操曾安排崔琰装扮为魏王接待匈奴使节,自己则持刀作为侍卫立于崔琰身后。后来,曹操逼死了崔琰,原因众说纷纭,但至少有部分是羡慕嫉妒恨,——毕竟一位绝世美男终日在眼前晃悠,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而崔浩,史载“织妍洁白,如美妇人”,在承继先辈优良基因的同时与时俱进,更为契合中性美的时尚追求。

魏晋风度之“识”,即学识,不见得学富五车,但必须有灵性,至少有些神来笔惊人语;如阮修,仅凭“将无同”一语三字即谋得一份好差事。当然,学富五车就更佳了。清河崔氏家学渊源,崔浩的父亲崔宏号称“冀州神童”。而崔浩,自幼博览群书涉猎百家,并且学一门精一门;史载“才艺通博,究览天人”,用现在的话说,至少是书法家、经学家、天文学家、史学家和阴阳学家,属于天才、通才加奇才的宗师级人物。崔浩写得一手好字,因此成为拓跋珪的近侍;时人以获得其片纸只字为宝,并裁剪黏贴作为临摹的样本。崔浩曾为《五经》作注,并为拓跋嗣讲解百家经典。崔浩曾制定《五寅元历》,主持编纂元魏《国史》……。最为神奇的是崔浩具有近乎通灵的能力,能够通过异象准确预知未来。后宫无端有兔子出没,崔浩断定邻国将进献嫔妃;不久,姚秦国主姚兴果然将其女西平公主嫁于拓跋嗣。荧惑(即火星,系灾星)突然消失不知所踪,崔浩讲了一通没人听得懂的道理,然后断定荧惑将降临姚秦并带来灾祸;不久,荧惑果然现于姚秦,姚秦发生天灾国主姚兴去世,继而发生内乱并亡国。彗星略过紫微(即北极星,象征帝位),崔浩还是讲了一通没人听得懂的道理,然后断定刘裕将代晋;不久,晋恭帝司马德文果然将帝位禅让给刘裕。

魏晋风度之“性”,即性情,必须是性情中人,该吃饭时吃饭,该放屁时放屁,随心而动旷达率真。作为“形”“识”皆具的天才美男,崔浩有足以自傲和张扬的资本。其时,拓跋鲜卑初入中原,同侪们基本是些大字识不上几个的胡酋,崔浩自然不会正眼瞧他们。偏偏崔浩总是讲些没人听得懂的道理并且总是被事实所验证,兼之生得细皮嫩肉非其族类,自然不会被那些皮糙肉厚的大老粗们所待见。再结合崔浩的死分析,崔浩应该是一位性情中人,最终也因为其自傲和张扬而惨死。

与大多数的魏晋名士不同,崔浩长于政事自比张良;并且其所有的判断和建议没有发生过哪怕一次失误,以至于拓跋嗣曾敕令群臣“凡军国大计,卿等所不能决,皆先谘(崔)浩,然后施行”。拓跋嗣时代,正是在崔浩的建议下,经太子监国实现了拓跋嗣和拓跋焘之间的平稳过渡,避免了历代胡族政权必经的皇位继承时的权力争斗和政局动荡;而面对刘裕的北伐,崔浩准确判断出刘裕北伐的直接目标系姚秦终结目标系立威以代晋,避免了拓跋鲜卑初入中原即与刘裕之北府强兵作正面对抗。拓跋焘时代,正是经崔浩独排众议,拓跋焘于公元427年破赫连胡夏的国都统万城,彻底将匈奴自国史中清除;于公元439年灭沮渠北凉,彻底终结五胡十六国。也恰恰是没有采纳崔浩的建议,拓跋焘于公元429年大败柔然后没有将余勇追穷寇,柔然卷土重来成为终元魏一朝未能清除的北部边患。

大多数的魏晋名士皆有自己的小确幸,崔浩也不例外。崔浩的小确幸是美食,时常自己动手整俩小菜。当然,作为宗师级的人物,崔浩对美食的追求不会流俗于普通的食客吃货;并且,天才美男难免有些自恋,崔浩也担心自己的美食心得不能流芳于后世,于是在日理万机之余撰写了国史中的第一部食谱《崔氏食经》,第一次将美食升华到理论高度。可惜《崔氏食经》还是佚失了,但通过《齐民要术》等古籍的引述,还是可以窥得崔浩作为杰出美食家的非凡造诣,——首先在于技艺之精,针对不同的食材选择最适宜的烹制方法;《崔氏食经》记载的烹制方法即有酱、菹、齑、鲊、羹、臛、蒸、瀹、炒、䏁、奥、煎、拌、炸、醉、糟、蜜、烧、冻等二十一种,足以令如今的米其林五星大厨汗颜。其次在于方法之巧,对于梅子、柿子和板栗等时令瓜果,《崔氏食经》均载有保存秘方;而对于酒和酱的酿制,则强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以获得不同的口感。最难得的则在于范围之广,莼羹和羊酪系魏晋时代南北美食的代表,来自江南的陆机曾以“千里莼羹,未下盐豉”回应王济对羊酪的自得;张翰更是因对莼羹鲈脍的思念而去官归乡,留下了吃货的千古佳话。而世居北方的崔浩,竟然能克服当时运输条件、保鲜技术以及南北对峙的客观限制,钻研出三种莼羹的制作方法。

崔浩的死非常突然,并且直接被诛了九族。国史中关于其死因语焉不详,历代史家则有华夷之辨、佛道之争、国史之狱甚至阶级斗争等多种解说,但皆不足以为信。崔浩是汉人,但与元魏前三任帝皆堪称好基友,经常一起探讨服食寒食散的嗑药技巧;崔浩信奉天师道,但“灭佛”本是拓跋焘的决定,其至多添了把火;崔浩将《国史》凿刻于碑林以公示,但烝母、报嫂乃至扒灰本是拓跋鲜卑的寻常事,谈不上“暴扬国恶”、“备而不典”,——以拓跋焘对崔浩的倚重,以上种种均不足以致其于死地。其实崔浩的死因没有那么复杂,如同恶俗的职场小说,——某位高帅富才华横溢深得老板赏识,但不擅于或不屑于中庸之道引得无数嫉妒羡慕恨,最后因某根导火索三人成了虎死得很难看。

陈寅恪先生认为谢灵运是最后一位魏晋名士,自然很有道理;但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崔浩之死是魏晋风度的终结。崔浩和谢灵运是当时北南世族的代表人物,皆因魏晋风度未能善终,但崔浩的死晚了十七年。再者,魏晋风度是美的觉醒,以审美作为价值取向;而崔浩虽然“形、识、性”兼具,但上得殿堂下得厨房,可谓国史中最具有实用价值的人。崔浩的出现,标志着世族的价值取向由审美到实用的嬗变;崔浩死了,世间再无魏晋风度。

民以食为天,如同拿破仑关于《法国民法典》的名言,或许崔浩亦可言“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无数次的算无遗策,国史之狱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食经》”。而所谓“上得殿堂妙计谋天下,下得厨房巧手烹小鲜”,千古唯清河崔浩一人尔!

后记

崔姓现今已算不得大姓,不过家乡崔姓者还是有不少;并且应该同宗,近十代皆依着“德隆昌忠广,世益恒荣建”排辈分。当年中学同班就有两位本家,一位是父辈,一位是孙辈。虽然没有考证过祖上是否自清河迁徙而来,但据说家乡使用的下江官话最接近于河洛古音,想来总该有些渊源吧。先祖有此大牛,后辈虽不能及其万一,但也该奋进,谋天下是没可能了,唯有烹小鲜还可努力。

上一篇: 乳源史 | 原来这些历史名人与乳源有这么大的渊源
下一篇: 很多金沙人晓得敖家坟,但不一定晓得敖家“大女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