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物 > 当阳历史上的两位文化名人

当阳历史上的两位文化名人

当阳历史上的两位文化名人少有人知的是,当阳历史上曾出现了两位文化名人:一个是大唐时期的弘景禅师,一个是两宋之际的朱震。《宋高僧传》、《佛祖统纪》、《律宗纲要》等史书在弘

郭汉闵

荆门历史名人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名人录

湖北当阳市

少有人知的是,当阳历史上曾出现了两位文化名人:一个是大唐时期的弘景禅师,一个是两宋之际的朱震。弘景禅师是名震北方两京的一代帝师,对中国佛教特别是天台宗产生了重要影响;朱震是北宋、南宋之际著名大臣、理学家、易学集大成者,对宋儒理学在南方的形成以及传播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弘景原称宏景,因宋人避讳后改称弘景。因为弘景从玉泉寺走出,后又葬于玉泉寺,后人习惯称其为玉泉弘景。《宋高僧传》、《佛祖统纪》、《律宗纲要》等史书在弘景的传记中记载了他的俗姓和祖籍:“释恒景,姓文氏,当阳人也。”唐代的玉泉寺高僧辈出,但当阳本土孕育出的大德高僧仅弘景禅师一人。就当时的影响与名气而言,弘景并不比神秀逊色。

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历史名人_荆门名人录

《宋高僧传》

弘景十五岁剃度,初修天台宗。根据《宋高僧传》的记载,弘景“一闻能诵,如说而行”,《妙法莲华经》可倒背如流。在众多有文献记载的高僧中,二十岁前剃度的本就很少,在十五岁剃度入佛见诸记载的,唯有弘景一人,足见其天份之高。

根据《宋高僧传》、《佛祖统纪》、《律宗纲要》的记载,在弘景剃度几年后,玉泉寺住持即在寺南十里的地方,专门为其建了一座寺庙,号龙兴寺。从此,龙兴寺成为弘景道场。在玉泉寺真正将天台宗发扬光大的,是弘景。由于弘景讲解《妙法莲华经》举重若轻,口出光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每日听众达一千余僧,其盛况远超智者大师。在龙兴寺,弘景除了宣讲天台宗,还兼修禅宗、律宗与净土宗。以禅宗、律宗、净土宗教义补充天台宗之不足,是弘景对天台宗的一大贡献。玉泉寺作为天台宗的重镇、继天台山国清寺之后的第二个祖庭,智者大师虽居功至伟,但弘景的弘法也至关重要。

荆门名人录_荆门历史名人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

《佛祖统纪》

《宋高僧传》、《佛祖统纪》对弘景应诏入宫的记载是一致的:弘景“自天后至中宗,凡三诏,入宫供养为受戒师。”学界普遍认为弘景是壮年北上,时间不迟于乾封二年(667年)。从乾封二年(667年)至景龙三年(709年),弘景在北方两京地区弘佛时间长达四十年有余。唐人李华在《故兰若和尚碑》中记载:“当阳弘景禅师,国都教宗,帝室尊奉”,是朝野尊崇的高僧,人们见弘景如见真佛。

这一时期,弘景除了给两京的达官贵人宣讲天台宗义理之外,主要精力用于佛经著述、译释工作。《顺了义论》二卷、《摄正法论》七卷、《佛性论》二卷就出自这一时期。这三部书系统阐述了《妙法莲华经》的义理,因其文辞优美,晓畅简明,广受信众欢迎,对玉泉天台宗的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荆门历史名人_荆门名人录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

《佛祖统纪》

证圣元年(695年),62岁的弘景应武则天之诏,驻锡东都洛阳遍空寺,协助于阗国高僧翻译梵本《华严经》,历时五年,至圣历二年(699年)完成译稿,共八十卷,故又称称《八十华严》,是大乘佛教主要经典,与《法华经楞严经》并称为佛经之王。在《华严经》三个汉译版本中,学界公认弘景参与译释的版本质量最高。久视元年(700年),弘景应诏入颖川三阳宫翻译《大乘入楞伽经》。弘景跨天台、禅宗、律宗、净土四宗,一生著述等身,佛学造诣是唐朝众多高僧大德中的佼佼者。

这四十年中,弘景曾奉诏回过一次当阳。那一次,他身负特殊使命,带着武则天亲授的佛舍利回到玉泉寺,修建砖塔供奉。到了北宋嘉祐六年 (1061年),砖塔改为铁塔。没有弘景带回的佛舍利,也就没有玉泉的铁塔。

荆门历史名人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名人录

玉泉铁塔

弘景一生弟子无数,其中鉴真、一行、怀让、惠真四人最为知名。相比弘景,弘景的几个弟子在后世知名度更高、影响也更大,远超他们的恩师。现今知道鉴真、一行的人多,但对二人的老师——弘景却知之甚少。

鉴真是弘景晚年所收得意门徒,日本人称其为过海大师、传灯法师。鉴真之所以为后人所铭记,主要是其六次东渡日本传道的壮举。一行是唐朝天文学家、佛教密宗领袖,为弘景北上东京洛阳后收的得意弟子。一行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曾编制《大衍历》,在我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比到太阳近的观点,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恒星运动的科学家,并在全世界首次准确提供了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怀让跟随弘景历时十三年,开南岳一系,度众无数,世称“南岳怀让”。惠真曾历事多师,最后拜于弘景门下,专修天台宗,尽得天台之精髓、弘景之真传,后世多称为玉泉惠真。

荆门名人录_荆门历史名人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

湖北当阳玉泉寺

朱震(公元1072年生),字子发,世称汉上先生,宋徽宗政和年间中进士,曾任县令、州官,后来官至朝中重臣,历任礼部员外郎、起居郎,后又调任翰林院大学士,当过太子的老师,以廉正守道闻名于世。朱震一生政绩显著,著述颇丰,著有《周易(卦图)》三卷、《周易丛说》一卷、《汉上易解》、《汉上易集传》八卷、《春秋左氏讲义》三卷。

朱震一生虽著述颇丰,但留传下来的很少,仅有《汉上易解》、《汉上易集传》传世,从其中也难以寻找到有关家乡的片言只语。关于朱震的祖籍,目前有两种说法:一是荆门军或荆门州说,一是武夷邵武说。《宋史·朱震传》、《湖北省通志》均记载其为荆门军或荆门州人,但部分研究宋儒理学的专家学者认为其是福建邵武人。这两种说法各有所据。但无论哪种说法,均隐隐指向当阳。

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历史名人_荆门名人录

朱震画像

荆门军或荆门州说表明,朱震曾生活于荆门军或荆门州。

军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名,受府所管辖,跟现今地级差不多。荆门在宋朝就叫荆门军。同治《荆门直隶州志》对这一段历史有明确记载:南宋绍兴十六年(1146年),荆门军由当阳移至荆门,属江陵府。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荆门军迁回当阳,以长林为属县,属江陵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为荆门府,仍治当阳,属河南行省,直至1368年元朝亡。至元朝时,荆门军改荆门府,管辖范围不变。元末至明末,荆门州或兴或废。清顺治元年,荆门州升为直隶州。两宋之际的荆门军,管辖现今荆门东宝、当阳、远安三地。《宋史·朱震传》、《湖北省通志》虽记载朱震为荆门军或荆门州人,但并未确指其为荆门军或荆门州哪一县的人。

正是因为《宋史·朱震传》、《湖北省通志》的这一记载,荆门一直认定朱震是荆门人,并以此为荣。同治《荆门直隶州志》沿袭了这一说法,并将朱震列为乡贤。明成化年间,荆门县衙修建三贤祠,专门供奉陆九渊、胡文定、朱震“荆门三贤”。为了纪念朱震这一乡贤,后来又在沙洋县汉江大堤的关庙(铁中寺)后面修建书院,名之为汉上书院。荆门人与荆门军人或荆门州人是隶属关系,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荆门偷换了概念,将荆门等同于荆门军或荆门州了。当然,同治《荆门直隶州志》视朱震为荆门人,也不无道理。

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名人录_荆门历史名人

《湖北省通志》

由于当阳与荆门是隶属关系,故明清以来的《当阳县志》并未记载其人,但却有质疑之声。乾隆版《当阳县志》艺文志载有南宋人李英的《荆门军贡院记》一文,可视朱震为当阳人的证据。其文开首写到:“荆门军,古玉州当阳地,山水秀丽甲湖湘。楚汉以来,人物相望,未易枚举。近世如内翰朱公震,秩宗胡公寅,秘校范公如圭,率由科举。”该志书记载的玉阳城区四贤堂,亦名玉阳书院,专门供奉唐质肃、胡文定、朱汉上、陆象山四先生,已暗示朱震即荆门军或荆门州的当阳人。该志书在方舆志中记载玉阳城区的北山书院时态度更加明确:北山书院在沮河北,为朱震、朱巽兄弟读书处。朱巽字子权,是朱震的弟弟,以博学与朱震并称,时号二朱。

邵武地处武夷山南麓、富屯溪畔,史称南武夷。而朱震的恩师胡安国正好也是武夷人(今福建省武夷山市),故学者称其武夷先生,后世称胡文定公。武夷邵武说表明,朱震与胡安国可能是福建老乡,朱震可能是因仰慕而追随胡安国从祖籍地邵武迁徙到当阳。

胡安国曾长期隐居当阳漳水之滨、并于龙泉寺(地处现今桐树垭村)创办文定书院,不仅有大量文献记载支撑,更有遗迹佐证。

荆门名人录_名人荆门历史简介_荆门历史名人

上一篇: 李治被误解千年,历史上的李治有多恐怖?看看外国咋评价他
下一篇: 贵州安顺地戏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