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李琴)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docx

(李琴)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docx

(李琴)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docx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石门县第一中学.李琴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出现一方面使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负面的..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石门县第一中学.李琴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出现一方面使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一些负面的作用,网络成瘾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本文通过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和网络人际交往特征的调查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从而使青少年能正确认识和利用互联网,避免产生网络成瘾行为,认识到网络人际交往只是加强现实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而不是主要方式。关键字:网络成瘾;青少年;人际交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青少年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在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又由于不正常的网络使用行为而造成了网络成瘾问题,对他们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我对不少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调查的访谈中,我发现“QQ、网络游戏、微信、微博”等字眼出现的频率极高,这些虚拟社区、聊天室等网络社交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使用者与他人的交往与沟通,但我同时也发现很多青少年由于过度依赖这种“身体缺场”的网络虚拟交流方式(互动双方不是面对面的亲身参与沟通,而是以电脑为媒介的交流),造成现实人际交往中出现困难:引发个体心理的孤独和压抑感,导致自我封闭,形成人际心理障碍;引发情感危机,陷入网恋误区;引发青少年人格障碍;人际交往焦虑等。

青少年是互联网用户中最大且最特殊的群体,这部分人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性和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很容易由于网络过度使用和不健康使用而出现“网络成瘾”问题,影响其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所以本研究通过调查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分析网络成瘾倾向与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网络成瘾(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IAD),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过渡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的调查中,本论文采用由美国心理学家YoungK.S.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被试在网络成瘾量表上的得分情况,将青少年网络使用者分为三类:正常使用者、轻度网络成瘾者和深度网络成瘾者。经过对190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现状调查分析后,发现:190名被试中有96名轻度网络成瘾者(PIA),即有可能有网络成瘾问题的被试有96名,所占青少年网络使用者比例为50.5%;3名深度网络成瘾者(IA),所占青少年网络使用者比例为1.6%。

青少年网络使用者中网络成瘾者的比例在青少年网络使用者中达到了52.1%,这说明目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而且这个比例比以往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的文献报告中青少年网络成瘾者的比例要高,说明网络成瘾问题在青少年中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这可能与目前青少年的计算机拥有率越来越高、智能手机的出现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上网更加容易了、更加方便了,上网的时间也就增加了。而且计算机的各种功能也更加强大、丰富多样了,如微博、QQ、微信、网络游戏等各类软件的出现,使大青少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这些网络聊天和游戏上。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的分析中,还发现男生的网路成瘾倾向程度高于女生。这是因为许多成瘾和依赖行为与感觉寻求这一特质有关,感觉寻求是指追求变化、复杂与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甘愿冒身体,社会,法律和经济上的风险去寻求这种体验。以往很多研究在对中国被试的研究中发现,男性比女性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因此,与女生相比,男生具有更高的感觉寻求倾向,网络作为一种能够提供新奇体验的事物,对于男生也就更具有吸引力,这就使得他们更早接触网络,更可能沉湎于网络,对网络依赖程度较高。也有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更加重视网络的实用性,倾向于将网络看作是工具或者是技术,而男生更注重从网络获得快乐,将网络看作是一种玩具,这也是导致男生比女生网络依赖程度更高的原因。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一)隐匿性马克波斯特指出:“网络交往最主要的特征是使交往主体从时间和空间上脱离了原位,消解了主体性。”在网络交往中,青少年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性别、身份和立场,不需要暴露太多的真实面貌,自由地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重新建立相应的人际关系。(二)间接性网络交往与传统面对面交往方式相比,缺乏非语言沟通中的一些要素和沟通环境。网络交往完全依赖电脑和互联网所建立的场所进行互动,双方的言行举止并不能通过网络来观察。(三)虚拟性同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互动相比,网络中的人际互动无疑具有一种虚拟性的特征。人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往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交往环境和交往关系不同,交往角色也发生变化,且现实交往中的角色来源多样化,是直接的、真实的、稳定的,它所依附的是特定的物理实体或时空位置。而网络空间中的互动既不具有如人们在现实的物理空间中所进行的交往那样的实体性和可感性,也不具有外在的可触摸和可察觉的时空位置与形态,而只有一种功能上的实体性。网络交往中人们所扮演的是一种虚拟角色,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化名上网聊天,申请电子邮件,在BBs上留言,而且可以肆无忌惮、随心所欲地在网上申请自己想要得到的某种角色身份,放纵自己的言行。

这种虚拟化的人际交往方式致使网上的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更甚于现实社会。(四)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在现实社会中,行动者总是被打上特定社会的烙印,具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特征,并总是归属于一定的国家和文化。因此该社会的规范对人们具有普遍的制约力,人们的行动也具有一定的标准。然而网络空间却是一个虚拟的数字社会,交往对象的文化身份、地位等等都不确定,人们在其中交流时不需顾虑对方的身体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及地域属性等造成的各种沟壑,可以畅所欲言。同时网络跨越了国家、民族、文化、地域的界限,使得现实社会中众人约定俗成的规范逐渐消失时,网络交往也便没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参照体系,缺乏约束人交往行为的规范和有效的控制手段,只有技术上的TCP/IP通信协议是人们交往遵守的惟一规范。这种交往过程中的弱社会性和弱规范性必然引起人们内心的焦虑感、无归属感及行为的失范,甚至造成在现实环境中的交往困难。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网络人际交往一方面扩大了青少年的交际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压力;但是网络成瘾,也就是过度沉湎于网络人际交往会对他们产生一些消极的影响。引发个体心理的孤独感和压抑感,导致自我封闭,形成交际心理障碍很多网络成瘾的青少年日夜迷恋于电脑而不再与人直接接触,他们除了上网外,几乎不再考虑别的事情,学习成绩下降,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甚至心理状态也呈现病态。

由此可见,长期依赖网络,通过网络传递信息——那些不带感情的符号,不仅不会改善他们的人际交流,反而会使他们对现实的人际沟通缺乏信心和耐心,造成他们的现实人际关系障碍和社会角色错位,沉溺于网络而不能自 拔,造成“人机热、人际冷”的局面。那些铺天盖地的信息还会威胁到他们的思 考判断能力,让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并逐步走向自我封闭,从而在社会生活中 处于不适应的状态。斯坦福大学学者诺曼说:“网络制造了一个充满孤独者的世 界!”。卡内基梅隆大学心理学家克劳特的调查也表明经常使用因特网及电子邮 件的人与亲戚朋友之间的交流明显减少,孤独感加剧并出现严重的压抑现象,而 且无论什么人,电脑使用得越多,孤独感和压抑感就越强。面对内心的孤独和压 抑,青少年只好继续向网络寻求虚拟的人际交往模式,这样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最终导致严重交际心理障碍的形成。 引发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数字社会,它很难形成像现实世界那样的社会规范, 有很多行为也难以受到法律的明确约束。大部分青少年都以化名的形式上网,放 纵自己的言行,忘却自己的社会责任,任意说谎,伤害他人,从而丧失了道德感 和责任感。互联网上,有相当多的青少年是抱着游戏的心态参与网上交往的,他 们往往认同网上的欺骗行为,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相互欺骗是很正常的。

他们不仅自己撒谎面不改色,对他人言谈也毫无信任感可言,有的甚至发展到了 网络诈骗,一步步走向犯罪。这样就导致网上交往的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这两 种危机必然会影响到青少年的现实人际交往,导致现实生活中对他人真诚性的怀 疑和自身真诚性的缺乏,进而造成现实的人际交往紧张和人际交往障碍。倘若青 少年在网上远离忠诚,以无聊、无耻、无爱的私欲为满足,一切从自我出发,想 怎么样就怎么样,丝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并以消极的人机联接替代积极的人际 沟通,那么他们将永远陷入“上网——忘记现实烦恼——享受网络带来的虚拟乐 趣——疏远现实人际关系——再上网”的人际交往扭曲模式之中,从而远离现实 社会。这种极端自私、不负责任的交际态度很容易形成任性、放纵、撒谎、不负 责任、不守规矩等恶习,从而加剧现实生活中的责任危机和信任危机。 引发情感危机,陷入“网恋”误区与现实交往相比,网络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情感环境, 青少年一方面能大胆而直接的与异性交往,但另一方面这种真真假假、半真半假、 时真时假的交往又对他们情感的健康发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一般来说,青 少年网上交往的情感问题主要有:(1)有些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失恋或其 他挫折后,上网寻求解脱,发泄情绪;(2)随着青少年身心的发展,他们渴望爱 情,相信“网恋”的真诚和浪漫,但辨别能力差的他们却给一些居心不良的诈骗 犯提供了可乘之机;(3)有的青少年本来就把感情交往当做游戏,更不相信网络 感情的真实性,于是在网上戏耍、玩弄他人,这极不利于自身及他人情感的健康 发展;(4)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和责任危机使各种畸形恋爱日益增多,如婚外恋、 忘年恋等逐步得到了青少年的认同和接受;(5)网络的虚幻性让上网者备受迷惑, 但现实时空的局限使网恋往往变得十分脆弱,且成功率非常低,一旦真情付出后, 就很容易造成感情投入后的情感挫伤,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出现一些精神问题, 甚至出现精神崩溃。

由此可见,网络恋爱对于正处于身心成长关键时期并承担着 重要学习任务的青少年来讲是不可取的。痴迷于网上恋情,除了消耗大量的时间、 精力和金钱,影响学业外,还让人误入陷阱,付出更惨痛的代价,因此,“网恋” 对青少年心理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结语对于网络成瘾引发的一系列青少年人际交往的障碍与问题,社会、学校、家 长和青少年自身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青少年发育不成熟、认识能力有限、 控制力较差,所以学校和家长应该对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严格控 制其上网时间,使他们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社会则应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安全、 健康的网络环境,对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要严加防范,避免这些不健康的网络信 息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造成不良影响。而青少年自身也应该认识 到网络成瘾的危害性,认识到网络人际交往只能是加强现实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 而不应该成为自己与他人交往的主要方式。

上一篇: 五四运动的五大历史贡献
下一篇: 五四精神的当代意义有哪些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