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派友提出想要了解古代。
渺渺就想啊:了解古代啊,那肯定从上到下嘛!对吧!
然后……就开始今天的选题:古代官制。
古代六部是哪六部(古代六部对应现在什么部门)
(ps:偷偷吐槽自己的选题,真的太复杂啦!!!)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商代王室百官总称多尹,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政务官,有“尹”、“卿士”等.、
一类是宗教官,有“多卜”、“占”、“巫”等
一类是事务官,有“宰”、“小藉臣”等.
对外则实行分封制:
分封制:天子将土地分封给王室弟子、功臣或者古代帝王的后裔。这就是大家常见的“诸侯”、“藩王”。
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事寮和太史寮。
卿事寮即卿士寮,其职权是处理四方诸侯以及夷戎部族的事物。
卿事寮的长官,西周初期是太师或太保,西周中期以后为太师。
属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马、司土(徒)、司工(空)。
司徒是掌土地徒役的官;司马是掌军赋的官;司空是掌建筑工程等的官。
三司之外有司寇,是掌刑狱警察等事的官,地位较低。
又有“师氏”、“亚旅”、“虎巨”,是掌军旅的官。有“趣马”,是掌马的官,“膳夫”,是掌王食和出纳王命的官。
太史寮是则是秘书机构。
太史寮中有等级不同分工明确的“五史”:
主官太史属六卿之一,兼管神职与人事,相当于中央政府的秘书长。
小史是太史的副手,主要职掌邦国之志和贵族世系,相当于掌管贵族人事档案的秘书官员。
内史也称“作册”,是为商王起草机要文件的文字秘书。
外史:其职在书写天子下达京畿以外的命令,掌理四方邦国的史记以及三皇五帝的典籍。
御史也称“柱下史”,常侍立殿柱之下接收四方文书,还负责保管档案和典籍。
社会背景:秦始皇大一统
中央行政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式的皇帝制度。
秦朝实行三公九卿:
三公: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太尉,管理军事;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理国家监察事务。
九卿分别为:
奉常,掌管宗庙祭祀,和国家之礼;
郎中令,负责皇帝禁卫;
卫尉,负责皇宫守卫;
太仆,负责皇帝车马;
少府,负责皇帝财政;
廷尉,负责司法;
典客,负责外交和内部少数民族事务;
治粟内史,负责粮食和财政;
宗正,负责皇室事务。
汉朝初期,大致沿用三公九卿制。
汉武帝时期,为削弱相权,逐将奏章的拆读和审议之权交给尚书,尚书最初由宦官担任,在汉成帝时改由士人担任。尚书的官署在宫禁内而称为台阁,故有尚书台之称,尚书位卑而权重,以小制大。
发展到后来,三公基本被架空,只有议事之权,尚书台成为成为中央决策机构,尚书台设立六曹,为六部奠定基础
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作为选官标准。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因此他们往往不注重才能。而才能出色但出身低微的人则很难出任高官。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这种制度已无法继续。中央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有中书省和门下省,逐渐形成三省体制。
尚书省由尚书台发展而来,是处理行政事务为主的最高机关。
中书省:曹操为魏王时,置秘书令掌管尚书奏事。曹丕称帝后,改秘书为中书,这是中书机构设置之始。不过就其职权来说,实相当于汉代的尚书台。
集书省:为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掌评议、规谏、驳正违失等事,以散骑常侍为长官,故又称散骑省。
隋唐时期,开创了科举制,不根据门第,而是根据才学选官。
官制上,实行三省六部制。
尚书省是中央行政管理的中枢,下辖六部二十四司。
尚书实行联合办公制。都堂居省内中心,为政务活动中枢。尚书省长官左右仆射、左右丞,俱在此办公,下设左右司,分掌六部。
宋代初期设中书、枢密、三司分掌政、军、财三大务,宰相之权为枢密使、三司使所分取。
宰相、枢密使、三司使三者的事权不相上下,不相统摄。宰相之权既已分削,又设参知政事互为牵制,相权益弱,而皇权却由此加强。
另一方面的变化是,中枢机构中三省制已进入衰落荒废的阶段。职权的转移,是三省制消亡的先声。
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撤销中书门下,恢复唐初三省制度,置三省长官——尚书令、中书令和门下侍中。
不过,这三个官位只是虚设,从不授人。又仿照唐制,用尚书左仆射、右仆射代行尚书省的职权;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代行侍中的职权;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中书令的职权,他们是正宰相。
这时,参知政事的名称被取销,而增设了四名副宰相,即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尚书右丞。
不总结不知道,一总结发现,古代官制这个课题,真的很大。
一个官制背后暗含的社会发展趋势、官职之间的权衡、中央地方的管理。
本来渺渺想的很美好,从社会背景出发,谈谈官制变化与背后的原因:这个职位是怎么来的;设立或者变化到这一步的原因是什么?各个朝代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为什么?
但开始研究之后……真的太复杂了……
如果研究明白都可以写论文了……
(ps:发现高估了自己,泪目)
所以渺渺今天先整理出元代以前的官职资料(元代以后的越来越复杂,今天弄不清了)制作出简洁的图给大家。
资料都来源于互联网,如有疏漏错处欢迎大家评论区指正。
需要详细了解的派友,建议找专业的书or知网下载论文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