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通过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获得更大的利益,用舰炮轰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同时也打破了腐朽统治者们的“天朝上国”美梦。战争的结果显而易见,军事实力等各方面的巨大差距导致清政府战败,随后就是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通商口岸,出卖国家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
此时的朝廷虽然主和派占据上风,但主战派上台时期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事迹。比如:少数民族将领陈连升父子,坚守虎门,英勇不屈,直至为国牺牲;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部以寡敌众,负伤不下火线,最后壮烈殉国;定海总兵葛云飞,战前辞别母亲,弹尽粮绝时身先士卒,多处中弹身亡。清政府统治者虽堕落不堪,但仍有千千万万个优秀的中华儿女在抵抗侵略,谱写着英勇爱国的赞歌。
三元里抗英历史事件(三元里抗英遗址历史事件)
关天培雕像
其实,除了当时的官军在抗争,普通民众也没有坐以待毙。
1850年5月底,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与英军签订《广州条约》,在停战条约已经生效的情况下,英军为了炫耀武力,来到广州城郊区横行骚扰,发泄仇恨。
当英军劫掠队扫荡到三元里村一带时,几名士兵想要调戏韦绍光的妻子,结果被他联合村民赶走。众人料到英军不会善罢甘休,一定回来报复,于是乡亲们自发在三元古庙前集会,商讨武装抗击英军的策略,韦绍光则被推举为抗英领袖。村民的爱国举动,得到了众多开明乡绅的拥护与支持,他们联络到的乡民越来越多,据粗略统计约有15000人加入了“平英团”。
三元里古庙
一日,英军果然前来报复,一部分爱国民众且战且退,诱敌深入至牛栏岗丘陵地带,再加上此时天降大雨,英军的火器受潮无法击发,士气低落,而当地民众群情激奋,喊杀声震天动地,他们手拿大刀、长毛、鸟铳等原始武器与敌人展开殊死肉搏,激战几个小时后,打死打伤英军数人,直到英军主动撤退。
三元里抗英
几天后,约两万民众又一次包围了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英军看乡勇们人多势众,不敢迎战,不得不要求当地官员出面解散乡勇,官员们怕事情闹大为英军解了围。于是,当地民间盛传这样一句俗语:“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官怕洋人”。
奕山画像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侵略者的暴行,当时的民众并没有一味地忍气吞声,而是奋起抗争,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抵抗侵略的拳拳爱国之心。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民众自发的反帝反侵略的斗争,虽然取得的战果微不足道,对于当时的国内形势和战争结果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这种敢于斗争、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有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哈。关注小学生,让我们一起知历史,看世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