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对于宋朝的评价无不有一个“弱”字,主要就是立国之初“杯酒释兵权”,大大限制武将的权力,束缚军队的指挥,从而使得宋朝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屡屡败北。那么在海陵王兴举国之力南侵的时候,一介文人虞允文是如何赢得采石矶之战呢?具体情况,且看诗人破石细细道来。
首先,淮河一线的溃败,南宋已无退路。
采石矶之战历史上共发生几次(常遇春采石矶之战)
按照一般的军事理论来说,北方少数民族弓马娴熟,善长骑兵作战,而南方山林茂密、河道密布,大大限制对方的军力优势。但是在宋金之战的初期,淮河一线宋军的溃败,只剩下长江最后一道防线。故而此时此刻的宋王朝,只能背水一战,奋力向前。尽管主帅没有到达,这时的虞允文作为当地的最高长官,深刻意识到此战的关键,义无反顾承担起统兵作战的重任。故而在虞允文的领导下,聚拢各部,提振士气,积极备战。
同时,采石矶距离临安较远,山高路远,宋高宗早已经想逃往海上,主帅又迟迟不来,朝廷哪里还管得了采石矶的这一部宋军。以往的宋军作战,受到层层束缚,难以灵活应对,眼下无人顾及,这就给虞允文极大的发挥空间,可是使其尽展才华,调兵遣将。
其次,金国内部的叛乱,大大动摇其军心。
对于海陵王完颜亮来说,原本大举南侵就不得人心。再加上地理环境不适应,不习水战。更关键的是金国贵族集团内部矛盾重重,南侵不久完颜亮之从弟完颜雍,乘中原空虚而在东京(辽阳)称帝。南征将士中一部就从前线逃回去拥立完颜雍,导致其军心不稳。故而当下的采石矶之战,形势发生巨大转变。原来是一团散乱的宋军被从新整合,决一死战,而金军上下面对完颜亮的一意孤行和残暴,却是人心惶惶,不知所措。
最后,急功近利的完颜亮被虞允文打败。
在这里需要纠正一个常识,那就是很多人觉得宋朝军队孱弱,其实那只是马步军,而宋朝的水军在当时可是世界一流的。水军不仅船高吃水深,吨位大,而且训练有素,配备火药,杀伤力极强。这些都是北方金国所没有的。故而,貌似人十五万的“旱鸭子”金兵对阵一两万的宋军,原本不习水战,根本不存在人数上的优势。
故而,在虞允文的得力指挥下,很快在采石矶打败对面的金军水师,从而大大提振宋军的士气和信心。同时,金军的失利,加剧内部的矛盾,失败的完颜亮不禁大怒,气急败坏,下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否则处死,这更加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最终被部下杀死。至此,宋军取得此次战争的全面胜利,虞允文的功绩也被载入史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