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任性富家子弟,
拥有着最时尚的癖好!
洁癖
倪瓒代表作品(倪赞画)
洁癖
洁癖
赵元《倪瓒写照》1352年作
TOP.1
“逛窑子、找妓女”
让其一遍一遍的洗澡
全身闻味检查,
最终因洗到天亮而作罢。
TOP.2
他的香厕是一座空中楼阁,
用香木搭好格子,
下面填土,
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
“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
不闻有秽气也。”
《杨竹西小像》,元代/1363年,王绎/倪瓒,长卷,纸本水墨,纵27.7厘米,横86.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TOP.3
一日其好友夜宿家中,
夜晚忽听朋友咳嗽一声,
天亮便命人寻找痰迹,
佣人找遍也没发现,
怕挨骂便找了树叶顶替,
他斜睨了一眼,
便厌恶地闭上眼睛,
捂住鼻子,
叫佣人送到三里外丢掉。
▲倪瓒《画寒烟清静》
TOP.4
后因故入狱,
到吃饭的时候,
却让狱卒把碗举到眉毛高度,
狱卒问他为什么,
他说怕把唾沫喷到饭里。
狱卒大怒,
把他锁到马桶旁边,
后经人求情方得释放。
▲李可染《倪迂洗桐图》
TOP.5
文房四宝
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
随时擦洗。
院里的梧桐树也要
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
TOP.6
好饮茶,于是亲身特制,
好友慕名而来得此茶招待,
友觉此茶一般便生气道,
吾以子为王孙,故出此品,
乃略不知风味,真俗物也,
遂与之绝交!
倪瓒《幽涧寒松图》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这样的谨慎孤高,
使其不仅激怒了敌人,
也丧失了朋友
作为报复,
其死因酿出了多种版本,
一说临终前患痢疾,
“秽不可近”,
一说被朱元璋扔进粪坑淹死……
可就是这样一位
清冷孤僻的人,
明代江南人却以有无
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
其至今仍被评为
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
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家富、博学好古,
四方名士常至其门。
与黄公望、王蒙、
吴镇合称“元四家”。
他就是
↓↓↓
(1301~1374)
倪瓒《秋亭嘉树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134厘米,横34.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容膝斋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水墨,纵74.4厘米,横35.5厘米。
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青少年时期的倪瓒虽然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对自身的学习修养,抓得挺紧。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閟阁”,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
倪瓒《水竹居》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55.5厘米,横28.2厘米。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除精心研读典籍外,对佛道书籍也多有涉猎。“清閟阁”内还藏有历朝书法名画,倪瓒对这些名作朝夕把玩,心摹手追,潜心临摹,揣摹其神韵气质。
倪瓒《雨后空林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63.5厘米,横:37.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同时,他常外出游览,见到有价值的景和物随手描绘,他精细地观察自然界种种现象,认真地写生,归后往往画卷盈笥。倪瓒一方面注意继承传统技法,博采各家所长,勤奋的学习,为他后来在绘画上的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倪瓒《虞山林壑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94.6厘米,横34.9厘米。
(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元泰定五年(1328),长兄倪昭奎突然病故。继之,母邵氏和老师王仁辅相继去世,使倪瓒悲伤不己。他原来依靠其长兄享受的特权,随之沦丧殆尽,倪瓒变成了一般的儒户,家庭经济日渐窘困,他怀着忧伤的情绪,自作述怀诗,详述当时自己痛苦的环境。
倪瓒《六君子图》
【年代】元代
【简介】纸本,水墨,纵:61.9厘米,横:3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元天历三年到至正十一年的20年内,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这时期,倪瓒广泛交际,友人多为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梧竹秀石图》。
《梧竹秀石图》
元倪瓒
纸本水墨纵95.5厘米横36.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画家黄公望亦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道学深邃,比他年长32岁。黄公望曾花10年时间,替倪瓒画《江山胜揽图》卷,是黄氏浅绛山水中的杰作之一。
那时倪瓒48岁,此时,他开始信仰道教(全真教),养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画上,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向。
倪瓒《琪树秋风图》
【年代】元代
【简介】立轴,纸本,墨笔,纵62厘米,横43.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他行踪飘泊无定,足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以诗画自娱。
这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他对太湖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细心观察,领会其特点,加以集中、提炼、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倪瓚《紫芝山房圖》台北故宫藏
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淡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此种格调,前所未有。
这一阶段,倪瓒创作了《松林亭子图》(1354)、《渔庄秋霁图》(1355)等许多力作给后来的明清绘画以巨大的影响,成为元四大画家之一。
《渔庄秋霁图》
元倪瓒纸本水墨纵96厘米横4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十八日(10月25日),其妻蒋氏病死,倪瓒受到很大的打击。长子早丧,次子不孝,生活越觉孤苦无依,内心烦恼苦闷,无所适从。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他在画上题诗书款只写甲子纪年,不用洪武纪年。
倪瓒《枫落吴江图》立轴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洪武七年(1374),倪瓒在江阴长泾借寓姻戚邹氏家,中秋之夜,他身染脾疾,便到契友名医夏颧家就医,夏筑停云轩以居之。倪瓒一病不起,于阴历十一月十一日死于夏府,享年74岁。他的遗体埋葬在江阴习里,后改葬在无锡芙蓉山麓的祖坟,周南老撰墓志铭。
书法
倪瓒42岁的书法落款书于至正二年(1342年),
按:倪瓒(1301~1374)。
倪瓒工书法,擅楷书,他的书法作为在野的高人韵士,参禅学道,浪迹天涯,以一注冰雪之韵,写出了他简远萧疏,枯淡清逸的特有风格。倪瓒真正做到了既“隐”且“逸”,其书既遒劲、精美,又率意、简逸,无怪乎后人多称其为“倪高士”。
倪瓒65岁时的作品结构
倪瓒52岁时候的作品
倪瓒64岁所书作品(落款是至正甲辰,1364年)
诗词
倪瓒生活于战乱的环境中,想逃避现实,放弃田园产业,过着漫游生活。倪瓒对现实常常采取消极姿态。他有一首散曲《折桂令》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他不隐也不仕,漂泊江湖,别人都不了解他,他也不想被人了解。
▲倪瓒《画寒烟清静》
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
总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
好像听不到城市的喧嚣
只有风声和水声
他既属于这个时代,
又不属于这个时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