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记忆里,没有几篇课文烙下的痕迹呢?
一代又一代人,在教材的启蒙、熏陶和指引下,学习文化知识,涵养品行素养,学会观察和认识世界,也,由此开始走向更远的地方。
尤其是语文教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尤其大。
那么,和我们同根同源的台湾人的语文教材是什么样的呢?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文章入选了吗?课文的文体和主题是怎样搭配的?......
2016年,我们大陆的东方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台湾高中语文教材——不一样的语文。
这套教科书依据台湾2010年教育部门修正发布的"普通高级中学国文科课程纲要"编写。高中三年,一共六册,分别供普通高中三年六学期使用。
翻开这套语文课本,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新面孔,也会体味到迥异于大陆的教材编写理念、框架。
虽然与大陆隔着一道海峡,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重视,台湾比大陆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从课文编选内容来看,全部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一篇外国文学作品也没有。
再从题材上来看,没有科技说明文,全部为诗歌、散文、小说或者戏剧。
最让人大吃一惊的是,从作品年代来看,古诗文的篇目占到全书的百分之九十左右。这个比例,大大高于大陆高中语文教材。
六册教材里,一共设计了57课内容,82篇选文。其中,现代文仅有7课,9篇选文,分别是:
高中第一学年上:现代诗选(一)一、《秘魔崖月夜》,作者是现代白话文的倡导者胡适;二、《再别康桥》,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徐志摩。
高中第一学年下:《我的书斋》,作者是台湾作家,被称为“倒在血泊里的笔耕者的”钟理和;《孔乙己》,作者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鲁迅先生。
高中第二学年上:现代诗选(二)一、《狱中题壁》,作者是现代著名的雨巷诗人戴望舒;二、《无题》,作者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民国才女林徽因。还有一篇小说——《一杆“称仔”》,作者赖和,有着“台湾新文学之父”和“台湾的鲁迅”之称。
高中第二学年下:《序》,作者是连横,这个名字大家可能陌生,但他的孙子很多人应该都知道,就是积极推动两岸关系改善的台湾著名爱国人士,国民党前主席连战。
高中第三学年上学期均为文言文,未选录现代文。
高中第三学年下:《容忍与自由》,作者是我们之前见过的一个名字——胡适。
文言文中,选文包含文学、思想、文化等层面,以文辞优美、平易可读、亲切动人,具经典性,并合乎时代潮流之代表作品为主。
大部分选文都是我们广为熟知的,如《世说新语》、《师说》、《谏逐客书》、《谏太宗十思疏》、《过秦论》、《赤壁赋》、《兰亭集序》、《长歌行》、《始得西山宴游记》、《论语》、《孟子》、《劝学》、《老子》、《墨子》、《韩非子》的节选等均入选。
教材的编辑目标,旨在提高学生阅读、写作及语文运用能力,并兼顾文化传承、情意陶冶、人格培养等功能,开阔学生胸襟器度,使学生具有高度之人文关怀与文化素养,做高质量的现代公民。
在体例安排上,依次为分别设计了学习重点、题解、作者、课文与注释、问题与讨论,等六个项目。
其中,"学习重点"说明选文动机与标准,并提示学生学习方向及要点;"题解"揭举文章出处、解释题意,并陈述范文相关之背景与知识;"作者"介绍作家生平事迹、文学风格、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注释"以简明清晰之语体文解释字词意义,若遇典故,则尽量不直接引用原文,改以浅显文字说明;"问题与讨论",针对范文提出深浅难易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切磋,加强其感受、分析、整合、贯通的能力。令人惊喜啊的是,在每册书的最后,编选者针对每篇选文,另外附有由名家精心撰写的“课文鉴赏”。
历史不容改变,文化自有渊源。
从这套教材的编选,我们可以看出,一汪浅海,始终割不断两岸根植于血脉,源于千年绵延的文化牵系。
站在新世纪的风口上,回望中华文明如长江大河般源远流长而又曲折回环的历史,在无限荣光与感慨之余,愿我们的文化之河激浊扬清、奔腾不息;愿被这古老而优秀文明滋养的一代代中华儿女,能够携手再创更多令世界瞩目的辉煌业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