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王凌彬: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

王凌彬: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

王凌彬: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那么,如何认识诚信的内涵?王凌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诚”

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那么,如何认识诚信的内涵?

王凌彬: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谓“诚”,就是真诚、诚实;所谓“信”,是指守信、信用、信任。“诚”是“信”的内在依据,是“信”之根;“信”是“诚”的外在体现,是“诚”之用。“诚”与“信”的结合,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内在道德修养与外在行为准则的统一。孔子把“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孟子将诚、信结合在一起,提出道德修养论。程朱理学把“诚”推到了道德本体论和哲学本体论的绝对化巅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视“诚信”为立身之本和自身的道德修养,历经时代变迁,逐渐形成了“诚信”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评价标准。

诚信是人类的普遍道德要求。诚信在人际关系、社会秩序、治国理政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文明社会道德和法律的根基。现代社会,从普遍的道德要求出发,诚信应包括诚实劳动、恪守承诺、真诚待人三个方面。其一,诚信是劳动创造的态度和品德问题,要求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不作假,不投机取巧、偷奸耍滑。其二,诚信要求人们遵守诺言、契约,既包括由人们自己承诺而引发的特定权利和义务,也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政令、规章制度等规定的普遍权利与义务,反对毁约和违背诺言的行为。其三,诚信要求为人做事实在、实诚,不欺人亦不自欺,反对虚伪和欺骗。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无论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还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基本社会属性,或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其立足点都是诚信。以国家层面为例,诚信在现代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中起着基石作用,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以诚信为基础;以诚信为重点的思想道德建设本身就是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和基本手段;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石,诚信的缺失,将导致社会道德沦丧、世情冷漠、腐败横行、犯罪高发。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要素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而诚信处于基础地位。

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的意义

记者:您刚才介绍了诚信的内涵,那么,把诚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其意义又何在?

王凌彬: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高度,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提出的基本要求。倡导和培育诚信的核心价值观,既是党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的重要举措,也是通过社会伦理规范对接主流价值体系以凝聚社会共识的一次尝试。

我们党历来重视诚信建设,并把诚信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规定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明礼诚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要坚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则强调“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党的十八大将诚信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社会转型期呼唤诚信的价值回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成绩喜人,中国人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但市场经济大潮涌动,却暗流不息。社会转型期,诚信的缺失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积极倡导和培育以“诚信”为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加强以诚信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建设,是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有效途径。

践行和培育诚信价值观的路径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具体到实践中应如何加强诚信建设?

王凌彬:培育和践行诚信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历史任务和系统工程。当前,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建立诚信政府。古人云:“政者,正也。”要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树立法治思维,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行政;依法公开政务信息,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消除腐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制度科学、合理、有效,运行依法、规范、高效,不能政出多门、朝令夕改;政府官员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树立诚信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

重视制度建构。诚信价值观需要倡导和培育,更需要科学的制度建设来保障。在健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与国际规范接轨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关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出台体现了顶层设计对当前经济社会运行中不诚信现象的重视,但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积极推进。

营造诚信氛围。一是开展系列诚信教育,使人们明确在信用经济时代如何利用“信用”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如何通过诚信的收益累积增强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从而增强人们诚实守信的行为动力;二是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讲诚信的社会文化氛围,引导、教育人们在社会生活、商业活动中诚实守信;三是大力宣传诚信道德模范真实感人的事迹,营造诚实守信光荣、虚假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诚信道德模范的道德标杆和社会辐射效应。

加强诚信监督。当今社会之所以存在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关键是监管不到位,惩处力度不够。一是要动员社会公众的参与,让公众拥有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二是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一经发现个人、企业和政府的失信行为,就应该通过各种媒体进行曝光,使之成为过街老鼠;三是依靠法律的威严与制度的力量,可借鉴西方对处理假冒伪劣的立法和执法经验,对制假卖假者绝不轻饶,增强法制的威慑力。(李力)

上一篇: 我读︱国法与社会惯行——明清社会的正面与背面
下一篇: 宋朝的船在南海沉睡了八百年,船里面究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