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宫建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到“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观念、文化意识深刻碰撞、交融,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成强烈冲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理论探索滞后于实践发展、教育方式滞后于形势发展、教育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脱节、形式教育与内容教育脱节,以及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脱节等问题,使得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国家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因此,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不断创新教育方法,找准教育载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一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校建设。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各种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场所,意识形态领域不是你来占领就是他来占领,必须强化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统领地位。二是加强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形成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要认真分析社会转型期的经济社会变化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造成的影响,在教材、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大学生的情感需要、接受能力和个体差异,以适应大学生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三是要强化实践教育,积极推动将实践教育列入大学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育的养成作用。四是要强化礼仪制度、庆典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通过建立和规范礼仪制度,涵养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价值观念。五是要积极推进现代科技创新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高度融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生动形象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
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形成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完善的思想内容教育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三个倡导”,不断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内容教育,打牢大学生的思想基础。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设置的理论研究,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化、系统化、层次化、特色化、趣味化,增强教育内容的广度与厚度、感染力与吸引力。要重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代青年的责任教育。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凝聚力、向心力;通过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使理想信念入心、入脑;通过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不断强化环境教育,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携手育人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要强化社会环境建设,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通过完善社会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及制度保障,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国家认同感,进而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与实效性。积极推动高校“小社会”环境建设,强化学校育人氛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抢占校园文化传播的制高点,使其成为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的思想文化源泉。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建立高校与家庭联合育人机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与互动,学校和家庭要在大学生思想成长过程中站好最关键的一班岗。
(作者系东北林业大学博士生、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