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8月17日电(记者朱羿)8月17日,《敦煌通史》(七卷本)在兰州出版发行。该书旨在对秦汉至明清时期敦煌地区的历史进行贯通性、总结性研究,系统呈现敦煌及丝绸之路东段的历史变迁,对西北历史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敦煌通史》是“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组织编纂,历时十余年精心编研而成。该书包括两汉卷、魏晋北朝卷、隋及唐前期卷、吐蕃卷、晚唐归义军卷、五代宋初归义军卷、西夏元明清卷共七卷。
《敦煌通史》主编、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表示,敦煌历史研究是敦煌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敦煌文献的整理、研究对中国中古历史时期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等各方面承担着补史、证史和纠史作用。但该书“远远称不上是敦煌历史研究的终结,而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头”,在之后的持续研究中,书中部分观点还需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其中,《敦煌通史·两汉卷》是目前学界研究两汉时期敦煌历史的第一部系统性专著,涉及政治、军事、民族、职官、对外关系等多个研究方向,并注重利用悬泉汉简、马圈湾汉简以及敦煌文献等出土资料进行两汉敦煌历史研究。《敦煌通史·隋及唐前期卷》以专题形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隋及唐前期的敦煌历史做贯通性、总结性的叙述与梳理。
同期出版的还有《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瓜州东千佛洞》。该书以精美画册的形式,展现出瓜州东千佛洞石窟艺术的全貌,代表了西夏时期的石窟壁画艺术最高成就,为开展石窟寺考古、佛教艺术与考古、丝绸之路考古与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图像素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