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历史试卷分析.pdf

历史试卷分析.pdf

历史试卷分析.pdf历史试卷分析.pdf,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1 、试卷结构 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

2009-2010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1 、试卷结构本次考试采取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分:选择题(四选一)、历史诊断题、图说历史题、材料分析题、以史为 鉴题五种,题型稳中有变。2 、考试质量从这次考试中反映出学生学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考生失分较多的题目为选择题的第12 、13 、 14 、 19 、24 题;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题;以史为鉴题。从总的来说,本份试卷难度较大,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的阶 段评价。3 、试卷的主要特点:(1) 、历史责任感、时代感强这种时代感在选择题与问答题均有突出表现。这种把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起来的试卷风格,不论是对初中历 史教学还是学生的历史学习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它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绝不是过去的简单再现和复述,而 是和现实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对这句话的体验在今年的历史试卷中得到最好的 印证。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必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深远的良性影响。(2) 、立足强调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概括性大,突出表现在选择题与材料分析题。结合问题谈感想,使学生立足本国国情,增强使命感。从这不 难看出,对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已提上初中历史教学的日程,这不能不引起中学历史教师的反思。

(3) 、注重学科渗透,着眼培养学生融会贯通根据考纲精神,历史考试渗透时代精神,在答题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是试卷的精彩之处。(4 )、此外,试题灵活、新颖也是这份试卷的可贵之处。整套试题中能够从书上直接翻来,试题内容来源于 课本,但设计上显得灵活。而问答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个人见解,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贯穿。4 、关于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具体阅卷中, 我们发现相当的学生初步表现出可贵的历史思维能力及综合运用、文字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及对时事的关注,这种发现特别是在材料题的答案中得到印证。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首先还是基本知识问题。尽管是阶段总结性考试,还是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 甚至是无知。其次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甚至混淆了时间概念,尽管 答得有条有理,但不能得分,实在可惜。最后,不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较低,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突出表现在材料题和问答题的解 答方面。有的学生不明题意,或思维模糊,当然无从答起。5 、关于对今后教学的启示这次历史试卷所体现出的新特点、新思路、新创意,给历史教学以极大的启迪,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 、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历史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它不是让教师 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放松了要求,恰恰相反,它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它对历史思维和 实际运用能力的要求,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有力推动,尽管在具体把握上尚有欠缺之处,但这种思路和试卷内容 本身已给了我们足够的暗示或指导。因此,学校教学必须跟上考试改革的步伐,不但要从师资上加强历史教学队伍, 更要从思想上重视历史教学,从模式上探索历史教学。(2) 、初中历史教学在注重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的同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概念。在这过程中,必 须注意到并注重培养学生可贵的创新意识。但有一个误区必须要避免:即由开卷考试可能带来的轻视历史基本知识、 片面重视能力的问题。必须明白这样一个事实:知识是能力之源。(3) 、还必须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比如和地理、文学以及政治常识初步的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变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历史内容本身的博大精深就注定了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好的园地。总之,通过这次考试,我会吸取教训,弥补不足,争取在来年的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2008~2009 学年度八年级 ( 下) 历史与社会试卷分析为了全面地了解我市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水平,研究和分析我市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 现状,深化学科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在上交的25 所学校 1147 份试卷中, 随机抽取了200 份试卷, 对试卷进行了分析、统计, 并结合试题及学生答卷反映出来的情况, 进行分析总结如下:一、试卷结构分析( 一 ) 命题意图此次命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一 ) 》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并结合我市八 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注重从二个维度考查学生,( 即考查学生对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 基本观点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查学生在 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提炼、归纳、整合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辨 析能力和综合运Hj 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

( 二 ) 基本题型本张试卷共六大版块,四道大题,30 道小题,,共 100 分,共有四种题型,题型的类型和分数分配 如下:试卷结构及赋分题号题型小题号分值一单项选择题1-2020 分二识图填图题21-2541 分三材料分析题26-2723 分四列举题28-3016 分总分100 分( 三 ) 难易比例整套试题难易比例为7 :2 : 1 ,试题有一定梯度,坡度适宜。试题70 %的易题的起点在充分分析学 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制定的,起点不高。二、试卷特点分析《历史与社会》作为人文学科,突出时代性、人文性、思想性、教育性,关注联系实际。并把考试 作为一次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在价值判断中明辨道 德是非,在观点阐述中提高思想认识。试卷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本 卷主要特点如下:( 一 ) 注重基础,考查历史线索和主干知识。考查内容基本上是中国近代历史线索及主体知识。试题立足课本,紧扣课标,基础知识考察细致 丰富,比较全面,突出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学科的重点主干知识。例如选择题1、2 、 4、6 、 7、8、9、 10 、 11、 13、 16 题等,识图题的 21 题光绪帝、 22 题鸦片战争形势图等,列举题28 、29 题 等。

( 二 ) 呈现学科特色,注重能力考核。试卷学科特色十分鲜明:注重考查学生从史料中、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注重文史结合。多数题设置了情境,以多元信息为载体,考查学生提炼信息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读图分析能 力、材料研读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如第 3 题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较,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第7 题 “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第23 题在考查学生 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线索的基础上,考查通过图片提取信息,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26 题材料分 析题:如何看待洋务运动?本题要求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综合分析 的能力,尤其考查学生从不同立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解读的辨析能力。( 三 ) 体现综合性和教育性。综合性是指把地理的知识和历史的知识相结合,图文相结合。如第22 题:读“鸦片战争形势 图”,试题在突出学生读图能力考查的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通过做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香 港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确“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第24 题读李四光图,第25 题读 宋庆龄图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了历史上杰出人物的高尚品质。

命题立足于将考场视为对学生进行思想 教育的课堂,将考试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发挥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育功能。总之,全卷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参考教材,视角新颖,形式多样且难度适中:人文性、时代性和开 放性体现充分;学科德育功能突山;知识和能力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三、试卷成绩统计分析( 一 ) 抽样试卷成绩统计表( 满分 100 分, 60 分是及格线, 90 分以上算优秀 )总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标准差200 人52.8244%9.4%21.66从以上平均分和及格率来看,没有达到预期的成绩,这是个水平考试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 掌握情况,从试卷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十分理想。今年很多学生把精力放在生物学科升学考 试复习上,所以,忽略了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复习,在后面的试卷分析中会详细分析说明。( 二 ) 各分数段人数统计分数(0-0.3) (0.3-0.4) (0.4-0.5) (0.5-0.6) (0.6-0.7) (0.7-0.8) (0.8-0.9) (0.9-1) (1)段人数1321225614302519 0( 三 ) 分数分布直方图从分数的颁布情况来看,50 分到 70 分人数居多,一方面说明学生的答题情况不够理想,另一方面 也说明多数学生在这一科的学习上还是具备很大潜力的,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督促,成 绩提升的空间很大。

( 四) 每题得分率各大题得分情况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一2015.175.5%二4120.249%三2312.253%四1610.968.00%大题得分率从各道大题的得分率的情况来看,分数比较高的是单项选择题和列举题,材料分析题和识图填图 题得分相对低些。说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对知识的掌握来讲要弱一些。各小题得分情况 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题号满分平均分得分率110.99799.7010.85785.70%210.71471.4010.23423.40%310.42842.8010.85785.70%410.71471.4010.14314.30%510.57157.10%2010.57157.10%610.85785.70%2163.7161.83%710.57257.20%2275.2875.43%810.57857.80%2391.7119.00%910.73573.50%24127.4361.91% 1010.73474.30%2571.2918.43% 1110.99999.90%26113.8635.09% 1210.14314.30%27129.7180.92% 1310.23423.40%2843.5789.25% 1410.97697.60%2942.7167.75% 1510.42842.80%3083.1439.25%从抽样统计调查情况可以看出,试卷在考试内容、考试目标的把握上和试卷难度的控制上均比较 好。

考试内容分布、考试目标分布基本上依据课程标准。但平均分和及格率比较低,说明学生对本学 科的学习还不太重视,也说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第一大题是单项选择题。选择题在考查本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具有客观性强、覆盖 面广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理解、运用等能力。从以 上统计数据统果看,是考生答的最好的一道题,得分率较高,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比较扎实, 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分析、理解能力。失分较多的是第3 题、 12 题、 13 题、 15 题、 17 题、 19 题。第3 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次农民战争的特点有一个总的综合和概括,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以及比较能力, 理性较强。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对历次农民战争把握不够全面或者没有抓住事件的主要方面。 第 12 题考查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很多学生选择的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 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一是因为审题不够仔细。二是概念模糊,没有区分开“初步形成”和 “正式形成”这两个概念。第13 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几次典型的战役,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类似 的历史事件特点的把握。

结果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忽略了这一点。第15 题是属于组合型选择题,要求学 生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一个全面和准确的认识。第17 题和第 19 题考查的是重要的历 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部分考生答错这两道题的原因是平时不认真学习,基础知识不扎实。第二题是读图填图题。该类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地图运用与分析,考查学生能否从图中获取必要 的信息,从而形成综合、归纳、判断等能力。因为该类试题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领域广,综合归纳 性强等特点,便于考查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生的综合归纳和判断等能力。从以上数据统计结 果看,此题得分率较低。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答题能力不强,或由于审题、答题 不够认真,结果导致失分。也说明一些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填图把握不准确,致使学生含糊不清,需 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第三题是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是新课程考试应用比较多的题型,是一种富有学科特色的主观性 试题,旨在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资料中发现、获取和整理有效信息,并由此形成相应的认识、评 价等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与思维能力。本次考试材料分析题共有两道 题。从以上数据统计结果看,第26 题题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材料是文言文,学生阅读起 来有一定困难。

二是学生对洋务运动的理解掌握还不到位。第四题是列举题。此类题型的特点是理论概括性强。从得分率上来看,此题的得分率比较高,但 个别学生缺少综合概括能力,知识单摆可以,但是一旦需要综合来看就显得束手无策。再有就是有的 学生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以上逐题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重点主干知识掌握较为扎实,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 决、评价现实问题。大多数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基本上能依托已知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 解题并按质按量完成考试任务。从试题的得分率可以看出,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历史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比较方面的能力均有相当大提高。开始注重历史与社会,历史与个人生活的 联系,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综 合。学生的知识视野比较开阔,能关心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现实,因而答案既多元又开放,说明了新 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很人变化。但是,从试卷分析看,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审题 不认真。对题目的限定词或关键词没有认真审读,没有注意分析,导致失分。在材料解析题的解答 中,有的学生没有对材料内容及设问进行认真阅读,没有抓住关键词回答问题而影响了得分。

二是基 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有一些都是课本出现或平时练习过的基础知识,但错误的学生还比较多。三是学 生的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包括识记能力、材料的阅读、分析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历 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和比较能力。特别是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利创新能力的培养应 引起足够的重视。四是考生的书写及语言表述能力差,从试卷的卷面看,有部分考生字写得不规范、 不准确,对主观试题语言表述缺乏逻辑性、语言不精练、重点不突出,这说明平时教学中还需对考生 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五、对教学的建议期末考试对教学具有导向、反馈、调控等多方面的功能。现结合平时教学调研、评卷情况,对如 何进一步改进学科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如下建议:( 一 ) 正确认识学科地位,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应试观念指导下,不少学校、教师、学生、 家长产生了历史与社会学科学不学无所谓的错误认识,一些教师也受此种观念影响而忽视自身教学, 对学科发展前途信心不足。其实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与社会》它承担了公民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主要功能。在初中,学生不仅要夯实文化课基础,更要夯实做人的基础。

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 充分认识对实施公民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也要树立一种理念,把教育看成一种事业,而不是谋生的 手段。教育是要为学生一辈子谋幸福,而不是送几个学生上重点高中作为终极目标,也不要因为不受 重视就气馁,在教学时敷衍了事。在课堂教学中要认真备课、上课、提高课堂45 分钟效益。学生的课 外其他科作业多,负担重,希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复习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因此,教师只有认真 研究课标,分析教材,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使课堂教学能达到知识点多而不乱,容量大,易接受 的高效目标。( 二 ) 教学在立足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教学的同时要加强学习能力培养。要正确处理好教学目标 中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阅读理 解、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审题解题、创造性 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以及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三 )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 性,变学生“教师要我学”、“教师教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倡导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让学 生在课堂上大胆探究和质疑,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 四) 进一步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①加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从学业成绩上看后进面 大,有的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都未掌握,反映出学习态度极不端正,因此,要注意结合历史教学实际 加强思想品德、优良传统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 学生的潜能,教书育人并重,以提高教育质量。②教师的指导应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层次性,要有助 于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和历史概念,突出理解、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比较、迁移、 表述等能力的培养。③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教学效益。要紧扣课程标准组织学习,以减轻学生 的课业负担。要抓基础,抓重点、关键、热点,加强制表制图、材料解析、活动设计等题型训练,重 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切实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切忌无的放欠地教学。④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如审题、语言表达等。审题是答题的关键。在审题上多花一点时间,更有利于答题,否则一着不慎, 满盘皆输。同学们要学会“读”题。读懂材料,充分挖掘材料的有效信息。要对设问作仔细的剖析, 看清楚问的是什么,有哪些具体限制,然后按要求答题。语言表达要规范,从评卷过程来看,很多同 学对学科术语不够重视,有些名词更是自编自造,尤其是法律术语和专有名词。

很多同学回答问题没 有语言逻辑、思维层次不清,或者回答问题针对性不强。还有同学一时马虎,关键词上错字、别字很 多,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扣分。同学们平常要训练自己书面表达能力,在课堂中勤记笔记,回答问题要 经过缜密思考,不要信口开河。( 五 )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 学中要坚持运用启发式原则,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及时抓住每一个思维的火花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 的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教师在备课时应精心选材,合理设计,科学穿插,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课堂流程设计一 环,要求教师对所教知识内容的整体把握和周密的逻辑思考。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引路,让学生带 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然后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只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 识点,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思考精神和自学能力。( 六 ) 研究答题技巧与方法。教师要仔细研究不同题型的解题的方法,如获取信息的方法、归纳分 析的方法和提炼信息能力、概括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读图分析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要研究不同 题型的特点是什么,要知道怎样把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米,寻找关键词,找准答题角度。

上一篇: 忆申城发展史 看申城新成就——记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喜迎二十大”国庆主题特别活动
下一篇: 静安寺这家酒店,开业27年见证上海发展历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曾经住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