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试题】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附参答)

【试题】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附参答)

【试题】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附参答)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历史残片系列任务_奖励的历史_历史的残片最终奖励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8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高坎垅遗址进行了部分挖掘,墓中随葬器物的数量、种类、质地有所不同,随葬品大部分是实用陶器,陶器轮制,器体高大厚重,主要器形有簋、碗、盆、豆、瓮、釜、罐等。据此可推知,该遗址

A.所处时代已迈人阶级社会门槛

B.所在地具有较理想的农耕环境

C.陶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日臻成熟

D.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

2.《韩非子·解老》中记载“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贵虚静而重变法”。这反映了韩非子

A.重法令并保持其相对稳定

B.强调道德教化与法治并重

C.追求虚静且反对变革法令

D.重视治国的稳定和持续性

3.《盐铁论》记载了桑弘羊与贤良方正就专卖制度的辩论经过,桑弘羊认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并以此作为盐铁官营、均输、榷酒政策的理论依据。汉代专卖制度的实行

A.淡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激化了矛盾导致王朝覆灭

C.推动了工商业迅速发展

D.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大历四年正月十八日,敕有司:“定天下百姓及王公已下每年税钱,分为九等……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亩税四升。秋税,上田亩税五升,下田亩税三升。荒田开佃者,亩率二升。”据此推知,该税制

A.不抑兼并,按财产两次征税

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计亩征银

C.以均田制为基础,分类征收

D.废除丁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5.皇帝的诏书,在唐代归宰相中书省拟定。皇帝亲览后在纸尾批几句,加盖御印,经宰相出旨。到宋初,宰相对于某事提出几项意见,拟成几条办法,送由皇帝决定,然后宰相再照皇帝意见正式拟旨,谓之“面取进止”。这反映了唐至宋

A.中枢权力机构的不断变动

B.君权侵揽强化专制

C.宰相的意见愈发受到重视

D.中央决策愈发民主

6.表1为明初徽州部分土地买卖契约文书。由表可知,明初

表1 明初徽州部分土地买卖契约文书

契约

内容

歙县汪镒卖山骨并苗契

四至内该身叁分之一,自情愿凭中将前项山骨并苗尽行立契出卖与本都李宗明名下为业,面议价银陆两贰钱五分正

休宁县张孟威卖地契

面议作时值价银贰两正,其银当日收足,其地今从出卖之后一听买人自行叫工看管

休宁县李彦清卖田契

今来无物支用,自情愿将前项四至内田骨并租苗柿木尽行立契出卖与李希泰名下,三面议作时值价白银拾肆两正

A.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B.政府主导促进白银货币化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D.市场调节推动白银货币化

7.1901年6月,清廷正式向列强宣战,东南督抚随即与各参战国达成和平协议,并签订“上海租借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各国商民教土产业归南洋大臣……切实保护”等条款。这一现象

A.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

C.反映了政府以保境安民为要

D.体现了适应外交近代化的需要

8.1915年美国举办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邀请中国参加。北京政府专门成立了巴拿马赛会出口协会,在各地征集10万多件赛品参展,会上中国展品获得各项大奖742项,展后中国出口大幅增加。这一事件

A.便利了美国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

B.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C.助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D.造成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9.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的各阶层占比为:工人4%,贫农65%,中农25%,富农1%,商人1%,知识分子2%,地主2%。这一做法

A.发展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

B.旨在保障边区农民的根本权益

C.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D.落实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征收祠堂、庙宇、寺院、教堂、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但清真寺所有的土地,在当地回民同意下,得酌予保留。”这一规定

A.巩固了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推动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

D.反映了地方回民势力十分强大

11.近十年来,中国一东盟自贸区3.0版建设加快推进,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等合作项目为当地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弘扬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这些反映了我国

A.贯彻“亲、诚、惠、容”理念,发展友好关系

B.秉持“真、实、亲、诚”原则,构建伙伴关系

C.直接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

D.基本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包围

12.西塞罗(公元前106年—前43年)认为判断法律的好与坏“并非看其是否是以元老院的决议抑或是以人民大会的决议形式通过的法律。当那些违背自己的诺言和声明,给人民制定有害的、不公正的法规的人立法时,他们什么都可以制定,只不过不是法律。”这说明西塞罗主张法律

A.以维护罗马民主制为前提

B.要具有折中色彩

C.需满足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D.应实质大于形式

13.所有中世纪西欧的城市都是一种社会共同体,成员一般无血缘关系,把他们结合起来的纽带是一种契约或是封建主赐予的特许状,或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城市章程。没有任何城市公开宣示或建立等级制。据此推知,中世纪西欧城市

A.已初步体现了近代文明精髓

B.实行王权与教权共治的体制

C.构成欧洲政治结构主体单位

D.封建主对城市控制日益加强

14.表2为英国政府在19世纪采取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

表2 英国政府在19世纪采取的一些措施

年份

措施

1834年

颁布《济贫法修正案》

1842年

颁布《矿井法》

1844年

颁布《工厂法》

1847年

颁布《十小时工作日法案》

1848年

颁布《公共卫生法》

1849年

废除《航海条例》

A.维持了自由劳动力市场需求

B.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C.解决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

D.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15.1916年,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所谓民族自决,就是民族脱离异族集合体的国家分离,就是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民族自决“这种政治民主要求并不就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列宁认为的民族自决是

A.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有权以自决的方式进行民族分离

B.各个民族可以在自主选择基础上自由决定分立还是联合

C.以被压迫民族反抗殖民统治和异族压迫为主要历史背景

D.每个民族都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并决定自己的政府的权力

16.下图所示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画中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右边床上的人依次得了“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该漫画说明

历史的残片最终奖励_奖励的历史_历史残片系列任务

A.经济危机使欧洲各国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B.二战初期美国仍受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

C.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大转折点

D.二战以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冷战对峙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下表示意“封”“郡”二字的字形结构演变。

历史的残片最终奖励_历史残片系列任务_奖励的历史

材料二:公元前227年,罗马建立第一个行省,之后,随着罗马海外征服的范围不断扩大,行省数目大为增加,行省制成为罗马统治海外领地的重要制度。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行省制度趋于完善。长期的战争以及行省需要重兵驻扎,从而为军阀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行省制的发展,破坏了罗马城邦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即与氏族血缘关系有联系的具有闭塞性质的罗马公民集体,最终导致罗马城邦走向崩溃。……古代中国的县,出现在春秋时期。……郡大概到春秋末期才出现,秦国郡辖县制度的形成,大概要到战国末期。秦帝国建立后,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为帝国的地方行政制度。

在秦汉帝国,氏族血缘关系残余被较为彻底地铲除,但罗马帝国仍存城邦时期血缘关系的残余。罗马与秦汉的专制政体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秦汉郡县的机构庞大,尽管秦汉郡县机构复杂,人员众多,但管理层次则是相当分明的,罗马行省机构则远不及秦汉帝国那样复杂。罗马行省之下为城市,由于城市具有自治或半自治的性质,所以罗马行省机构设置简单,官吏人数不多。行省主要负责税收、司法和治安等方面事务,远不及秦汉郡县管辖得那样广泛。尽管随着罗马帝国的发展,中央政府对行省控制不断加强,但罗马行省始终没有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机构。

——摘编自易宁《秦汉郡县制、罗马行省制与古代中西文明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从表中字形结构演变来分析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主要区别。(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秦汉郡县制和罗马帝国行省制建立的异同点,并分析不同的主要原因。(14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当时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参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章士钊一战后曾游历欧洲,目睹其满目疮痍后,片面地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归因于工业化。因此,为了避免中国重蹈覆辙,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他于1923年8月发表《业治与农》一文,他宣称“吾国当确定国是,以农立国”。此文一出,争议不绝于耳。

梁漱溟鼓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在农业,工业发展应摆到农村、农业发展之后,“乡村建设是中国工业化的唯一道路”。在董时进看来,世界工业国已有许多,竞争激烈,如果中国再加入其中,不会有太大发展空间;中国如以工立国,必然导致外资入侵,进行资源掠夺;相较而言,以农立国更适合中国国情,以农立国能保持社会稳定,无所谓失业和罢工。

吴景超对董时进的观点提出了批评,称其观点为“经济上的复古论”,中国要摆脱经济上的落后面貌,必须采行西方“机械的生产方法”。他指出,“在目前这种外患严重的时期,我们对于如何使中国由弱而强一问题,一定看得比如何使中国由贫而富一问题更为重要”。张培刚指出,“只有政府实际负起责任来,加以社会人士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农国的工业化。这是对梁漱溟、晏阳初等知识分子主导乡村建设派的一个善意提醒,也是对政府在乡村建设和农业工业化过程中作用发挥的呼吁。

最终,“以工立国”这一观点获得了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对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这两派对于近代中国发展的贡献都应予以肯定。

——摘编自李蕴哲、陈旭东《“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近代中国发展道路之争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展道路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2013年至2015年,我国对“丹东一号”进行了考古调查。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北京组织召开“丹东一号”水下考古项目专家论证会,经过对出水文物的考察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判定“丹东一号”沉船应为致远舰,沉舰身份得到确认。

奖励的历史_历史残片系列任务_历史的残片最终奖励

图1清代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1897年)

清代姚锡光在甲午战后根据当时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整理成《东方兵事纪略》,详细记载了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沉没过程。(此书多参考当时的公文、电报、私人信函等)

历史的残片最终奖励_奖励的历史_历史残片系列任务

图2一截主炮管残片

一截主炮管残片,2014年出水。通过该残片对主炮进行复原,发现与“致远舰”配备的装备一致

奖励的历史_历史残片系列任务_历史的残片最终奖励

图3印有“致远”铭文的餐盘

“致远”专属白瓷餐盘,2015年出水。盘心印有篆书“致远”二字,上下排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YüAN”(“致远”的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IMPERIALCHINESENAVY”,共同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宽口沿处再绘一圈锦纹,并有描金(受海水侵蚀只存印痕)

材料二:关于“致远舰”沉没情形的描述在各方资料交出现了不同的记载:

“2300吨的护卫巡洋舰‘致远’号,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

——北洋水师总教习兼副提督汉纳根的书信

战既酣,致远弹将罄,世昌誓死敌。将士知大势败,阵稍乱,世昌大呼曰:“今日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众乃定。世昌遂鼓轮怒驶,欲猛触吉野与同尽,中其鱼雷,锅船裂沉。

—赵尔巽《清史稿》(1914年据清档案、私家著述和典籍开始编订)

下午3时左右,战斗更加激烈。“致远”遭到日军重炮轰击,弹孔累累,水线以下也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登上驾驶台,两手紧握舵轮,开足马力,向“吉野”猛冲过去。敌人发现“致远”向“吉野”冲来,立刻集中火力,轰击“致远”。“致远”的甲板起火了,但仍继续前进,像一条火龙乘风破浪,冲向“吉野”。……就在“致远”将要撞上敌舰的时候,不幸被一颗鱼雷击中,顿时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教科版三年级语文课文《爱国将领邓世昌》

2015版(受赵尔巽《清史稿》记载影响)

此次调查,也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

考古发现外壳板保存完好……近艏部处发现保存完好的鱼雷引信、一些完好的弹药,均说明并未发生被鱼雷直接击沉或鱼雷舱中炮发生殉爆。

致远舰……处于北洋舰队左翼最外围的位置,也是最容易成为日军集火攻击的对象……中炮进水后……一直坚持在战场上(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

——《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2023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1、图2、图3对于考证“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的史料价值。(6分)

(2)根据材料二,围绕“致远舰”沉没的相关问题,谈谈你的看法,并对致远舰沉没时可确知的历史史实进行说明。(1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01-04:BADA

05-08:BDBB

09-12:DCAD

13-16:ABCB

17.(18分)

区别: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

相同:形成都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都是向帝国发展及扩张的产物;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都促进了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

不同:前者机构复杂,职能广泛,管理层次分明;较为彻底地铲除氏族血缘关系残余。后者机构设置简单,职能有限,管理层次不够分明;存在氏族血缘关系残余。

原因:秦汉帝国建立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大一统基础之上;罗马帝国通过武力征服,缺乏统一的基础。

18.【参考示例】

【明确争议】明确争议近代中国仁人志士在内忧外患中探寻中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农立国”和“以工立国”之争是这一探索的缩影。

【评析争议】

章士钊、梁漱溟等主张“以农立国”,深受中国古代重农思想的影响;一战使国内出现对西方工业文明内在冲突的反思;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广大农民的生活并未从洋务运动以来的工业化中得到多大改善,他们强调以农业立国来振兴国家。这一方面夸大工业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另一方面又过分强调“农国精神”的重要性,使得他们的观点流于陈旧、保守落后,未能捕捉到工业化浪潮正磅礴于世界的时代新形势。

吴景超、张培刚等主张“以工立国”,认为要挽救民族于危难,非建立强大的工业基础不可。鸦片战争战败让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工业的落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甲午战后“实业救国”逐渐成为时代潮流;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随着日本侵华的逐步加剧,中华民族处于危难境地,只有实现农国的工业化,才能生产出先进的武器装备,取得战争胜利,才能实现民族复兴。这一争论,促使“农本商末”传统经济思想进一步瓦解,“以工立国”派获得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了较大成就,同时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得到极大推进,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结提升]】工业、农业相互配合则可走向共荣,相互隔绝则会走向两败。这对于当下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仍有借鉴价值。

19.(18分)

(1)

图1是历史研究专著,且史料来源多为一手史料,对于了解致远舰的相关细节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但应与其他史料相互对照使用。

图2是考古实物,是一手史料,对于考证该残片是否为致远舰主炮部分从而确认“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具有极高史料价值。

图3是考古实物兼具文献史料的特征,是一手史料,瓷盘上的铭文“致远”对于考证丹东一号沉船是否为致远舰提供了直接证据,史料价值极高。

(2)

致远舰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艘重要军舰,但在黄海大战中不幸沉没。关于致远舰的沉没原因,一直存在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是,致远舰在战斗中被敌舰的炮弹击中,导致船体受损,最终沉没。例如,北洋水师总教习兼副提督汉纳根的书信中提到,致远舰被日舰32厘米加农炮的榴弹击中吃水线,炮弹从舰体的一侧打穿到另一侧,军舰立即沉没海中。

另一种观点是,致远舰在战斗中被鱼雷击中而沉没。例如,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以及受其影响的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爱国将领邓世昌》的描述,认为致远舰在向“吉野”冲撞时被敌舰发射的鱼雷击中,导致全舰爆炸起火,不久就沉没了。

最新的考古发现表明,致远舰的沉没原因并非被鱼雷击中也不是单纯的中炮弹后立即沉没海中。根据《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报告》,对致远舰的破损情况有了较准确的掌握,整体保存一般,钢板、锅炉零件因爆炸而抛离原来位置,火烧情况严重。致远舰的外壳板保存完好,鱼雷引信也未发生殉爆。这说明致远舰的沉没原因并非被鱼雷击中。同时,考古揭示出大面积的火烧痕迹,说明致远舰在被击中后仍坚持在战场上,并未立即沉没。

考古调查报告与前述描写致远舰沉没细节有出入,一方面说明了虽然关于历史事实的阐释几乎总是伴随着时代、政治环境和叙述者立场的变化而变动,但是历史事实是唯一的(历史是客观的,历史学是主观的);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在历史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挖掘新的材料的重要性,新的史料的出现可以修正原有的一些历史结论。(历史研究方法要注重地下材料与地上材料的互证)

说明:有关致远舰沉没细节可确知的历史史实是——致远舰的沉没不是被鱼雷击中所致,而是被炮弹击中导致船体受损进水引发锅炉爆炸、船身大面积着火、船舰长时间遭受敌舰攻击,沉没之前邓世昌携全舰官兵一起,英勇无畏,冲向敌舰,壮烈殉国。

微信moer040406

上一篇: 市发展改革委玉溪市恢复和扩大消费工作方案的通知
下一篇: 《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震撼热播,历史纪录片如何打开新维度?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