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鲜喵的第1563篇吐血原创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由战地作家魏巍所写的著名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曾感染过一代又一代的人,这篇入选教科书的文章是大多数中国人对抗美援朝历史的最初认识,里面用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导了志愿军战士用血肉和生命抒写的英雄事迹。
现如今,距离那段历史的发生时间已过七十载。这期间,为了致敬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号召大家铭记和学习抗美援朝精神,每一代创作者均在用自己的方式传颂着当年的往事。最近正在央视纪录频道热播的六集剧情纪录片《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就是一部这样的作品。
据了解,《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鹿鸣影业有限公司承制,重点解读了云山战斗、三所里战斗、长津湖之战、铁原战斗、上甘岭战役和金城战役六场经典战例,目前正在CCTV-9纪录频道22:00档播出。
从目前播出的几集来看,《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兼具大气磅礴的史诗风格与饱含深情的个体叙事风格,结合了现代高科技影像技术和电影化的制作规格,以兼备纪实性和艺术性的表达方式,重现了抗美援朝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除了剧情化再现指挥部与前线两个视角的历史场景,该片也使用了大量的珍贵史料,并且特别设计了具有宏观体验感的3D军事地图,使得观众可以直面战争现场,时空代入感极强,为历史战争题材的纪录片树立了新标杆。
纪录片最重要的当属真实性,尤其是对于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题材,不得有任何的曲解与杜撰。对此,在内容架构上,《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的史料考据严谨,力求做到重大史实无任何差错。
该片用志愿军和美军第一人称的自述回忆为线索,所以旁白均引用自传、书信或个人采访整理,一字不差。
首集《突击云山》以摘录自《三十九军在朝鲜》,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的自述为引子,交代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产生背景、国际形势和敌我两方的军力对比,以及战争爆发以后,志愿军首战美军王牌师的全过程。
第二集《挺进三所里》围绕摘录自《万岁军的一个老兵》、志愿军第38军第113师副师长刘海清的自述,突显了志愿军在硬件装备远远落后于美军的条件下,用超强的意志力战胜严寒、饥饿和疲劳,靠着双脚创造急行军“神话”的事迹。
第三集《血战长津湖》则依据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第239团2营4连副连长王祥林的口述采访和美陆战第1师第7团1营营长戴维斯的自述,还原了“长津湖战役”的悲壮。这场被称为“中美两国都不愿提及的血战”,改变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格局。
根据已播出的内容看,相较于其他同题材的文献纪录片,《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涵盖的历史影像资料非常多元化,仿佛是一座“抗美援朝”影像博物馆。不仅有各大战役的前方行军、实战和战乱难民的镜头,同时也有敌我两军指挥官的斗智斗勇,部署与指令,有些资料甚至在以往国内同题材作品中从未出现过。
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美军登陆仁川的情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重大战略决策的瞬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委员兼司令员彭德怀于后方运筹帷幄的画面。
此外,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时任南朝鲜总统李承晚、“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和南朝鲜军方历史人物的真实身影一一出现。
片中,重要的电报原件、历史人物照片、信件等也得以呈现。珍贵的战场纪录片资料更使得战斗双方的武器装备和战场生活得到一定篇幅的展示。
3D军事地图的应用,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这种纪录片擅长的表现形式使得敌我双方的战略和战斗部署、战局动态变化跃然纸上,抽丝剥茧,步步解谜,揭秘了经典战役中那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放大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以弱胜强的谋略,另外从视觉上精妙地呈现出军事战争题材纪录片的魅力。
《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成功将故事片与纪录片的两种创作形态相互融合,兼顾到电影的艺术性和纪录片的真实性,创新价值极高。
首先体现于叙事结构。该片大量采用第一人称回忆的方式,邀请专业配音演员用声音扮演角色,并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结合克制的台词、丰富的音效,通过视觉与声音两个系统,令观众迅速代入“剧情”里,搭配演员形神兼备的表演和娓娓道来的解说词,使得观众与人物情感高频共振。
以第一集饰演吴信泉的演员为例,第一集开场是其双眼的大特写,眼神中同时包含几种情绪,有对前方作战的勇敢和坚定,有对祖国故土的眷恋想念,当然更多的是对战争形势的思考。
再以第三集饰演的志愿军第27军第80师第239团4连指导员庄元东的演员为例,从指挥士兵在夜里的雪地里穿行,到发现美军“北极熊团”驻扎的帐篷和指挥伏击,仅仅几个镜头,演员就用肢体和眼神,把人物内心的谨慎、兴奋和勇猛展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饰演杨德盛的演员,初出场,一脸质朴的笑容透出了年轻人特有的朝气,但是当其亲眼看到班长中枪而不倒时,眼里的敬佩、震惊与悲恸无所遁形。《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更多从非知名人物的角度出发,放大战场上那些决定胜负的转折点以及动人的瞬间,以个体代表群体,展现出战斗英雄们的顽强与勇敢、坚忍与牺牲。
细心的观众可以发现,本片中剧情再现的画面与史料影像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无论是志愿军简单的斗篷,美军的造型装备,还是雪地山林的自然环境,场景和服化道的细节处,都有着浓浓的年代感。为了呈现朝鲜北部盖马高原的冬景,摄制组更是坚持在最低气温达零下10℃的张家口拍摄。战争场面的拍摄则采用“实拍+特效合成”的手段,通过添加弹着点、爆炸火球等三维特效,渲染出硝烟滚滚的战场气氛。
《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运用剧情纪录片这一跨界的表达手法,促使珍贵史料和情景再现形成了“1+12”的效果,以电影的质感,呈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的伟大壮举。全片通过纪录与剧情两种表现手段的创新性融合,既拓宽了纪录片的创作维度,也丰富了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
“有我在,阵地就在!”
“你们快撤,这是命令!”
当片中杨根思抱着必死的决心,喊出这句话的时候,相信感动的不只是他身边的指战员,还有荧屏前的无数观众。
片中这种令人泪目的瞬间还有很多。在死鹰岭, 60余位志愿军指战员冻死在零下40摄氏度的阵地上,依然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姿态,无声却极度震撼。
在力保史实的真实性和影像的艺术性之上,纪录片的情感内核是提升整部作品品质的关键。在这方面,《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做得极其出色。
“勇士与山河同在,英雄与日月同辉。”
《热的雪——伟大的抗美援朝》通过六场经典战役(或战斗)的解读,弘扬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致敬英雄的方式,传承抗美援朝精神,对启迪当代民众思想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