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货币(其二)
今天是帝国货币系列的第二期,这一期将围绕如下几个问题展开:
1.用什么作为帝国的一般等价物,即货币;
2.发行这种货币会引起通货膨胀吗?
3.混沌四神制造假币造成帝国经济崩溃怎么办?
just as planned(gigigigi~)
1.生产力发展与金银不再作为货币的原因
马列经济学告诉我们,金银天然适合做货币,但多数人没有深入考虑过一件事(包括GW的数学菜狗们),就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没有人会再用金银进行交易了,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各种产品的极大丰富——当近乎无限的商品面对有限的金银时,就会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通缩”。
弗里德曼,瑞思拜~
这里简单讲一下“通缩”和“通胀”的原理。经济学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有过一句名言,“通货膨胀都是货币现象”。这是啥意思呢,一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人类帝国只有三颗星球构成:泰拉、火星和一颗农业星球——泰拉发行货币,火星生产泰坦,农业星球生产粮食。在M41.999年,机械教生产了1台帝皇级泰坦,农业星球生产了1亿吨粮食,这两者被认为是等价值的。与此同时,泰拉当局发行了100帝国币,因此有:一台帝皇级泰坦或一亿吨粮食各自价值50帝国币。
所谓“通胀”有两种情况:(1)由于某些原因,泰拉超发了100帝国币,总共发行200帝国币——这时一台帝皇级泰坦或1亿吨粮食就各自价值100帝国币了——帝国币(由于数量变多)贬值了,造成了“通胀”;(2)另外一种情况,是机械教的STC坏了,今年的帝皇级泰坦没造出来,今年帝国的产出只有1亿吨粮食,用100帝国币标价,即1亿吨粮食价值100帝国币。
“通缩”的情况正好相反:(1)帝国发行的帝国币数量少于100;(2)或今年机械教扩充产能,生产了超过1台的帝皇级泰坦。
就是造的玩儿~
所以,“通胀”或“通缩”的本质是“发行的货币与实际的产能之间的比率变化”——钱少而产能大则“通缩”;钱多而产能低则“通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进入下一步。
很多人很难想象“工业化”的力量,在有足够的资源前提下,其能创造的人类财富是小农经济时代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现代工业化社会制造了海量的各种商品,但金银供给的数量却越来越少,以无限的商品对有限的金银(钱少而产能大)——结果就是“通缩”。无限的商品由此催生了对于近乎无限的货币供给的需求。
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纸币就此走上历史舞台。生产的产品越多,国家印的纸币越多。纸币本身不值钱——它可以是实体的纸片,甚至可以只是计算机中的一组数字——一国央行需要扩张货币供给时,只需要像某个账户上输入一串数字即可;但有了过国家的武力和国力做支撑,一国人民都心安理得的使用这种货币,纸币就可以迅速的流通起来,取代了金银。
2.暴论:帝国国教作为帝国货币发行部门的可行性思考
(1)帝国币的制作
帝国庞大的疆域,即使大多数星球技术落后,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数量或规模也是极其惊人的。在GW的一些设定中使用了金属货币,这显然是难以推广的——贵金属的数量总是有限的,难以支撑庞大的跨星际贸易,因而只能局限于小部分区域的应用。
跨星际的宏观尺度,需要我们突破常规生活的局限去思考问题
理想的帝国货币,首先得能大规模的制造且成本较低;同时其必需要有足够强大的防伪措施——这似乎对帝国全境整体落后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然而方法总是有的,在帝国,有一种东西,它的产量近乎于无穷,但它的获取来源却相对稀少,异形异端乃至混沌四神也难以复制——他就是人类伟大的帝皇,全人类之主!更准确的说,是帝皇的神力:
你小子总能给我整出点新花样~
帝皇的神力随着全人类的祈祷,其数量是不断在增长着的;能大规模获得帝皇神力的地方,多数在“E大魔”聚集的国教圣地中;一般异形异端都难以接触到帝皇神力,混沌四神在理论上也是难以复制帝皇神力的——如果能的话,本质上就是在制造另一个神了。
绝对不希望再来一个......
具体制备帝国币的方法,大概流程就是把羊皮纸泡在富含帝皇神力的圣水中,或者直接对这些羊皮纸进行祝福,最后印上面值即可——大额的帝国币神力浓度可以高一点,小额的稍微低一点。如此,可以大规模制造,神皇认证,馋哭隔壁四神的帝国币就制造完成了!
来生愿做帝国人!
(2)国教作为货币发行单位的优势
I.首先不用说,掌控着多数帝国圣地,与帝皇神力有着天然亲近的帝国国教,在制造帝国币的材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II.帝国的计算机技术受制于对人工智能的憎恶,其货币流通大多数必须采取纸币流通的方式。但如果只在泰拉或者奥菲利亚7号星(帝国国教总部所在地)上生产帝国币,在运输到帝国各处,实在效率太低——而在人类帝国疆域之内,国教教堂可以算得上是最为普及的基础设施了——各星区内的主要圣殿世界可根据本星区内的GDP数据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制造、储存和回笼帝国币,成为在该星区内的货币发行中心;分散于各个星球上的国教教堂,则可以发挥银行的作用,吸纳存款和发放贷款。由此形成三级的货币管理体系:
①奥菲利亚7号星或泰拉(总中央银行,负责制定总体的货币政策,协调全帝国境内的货币供给量)
②各个星区的主要圣殿世界(地区性中央银行,根据总行指示,协调本星区内的货币供给,并对跨星区的贸易进行指导)
③各个星球上国教教堂(作为基层的银行,提供储蓄和贷款业务,同时也可以承担收集经济信息的功能)。
III.在现实的人类历史上,宗教机构作为金融机构是有先例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大银行家和金融巨头,即是身兼教皇一职的美帝奇家族——天主教会会向那些穷兵黩武的国王发放高额利息的贷款。国教的境地与天主教会是有些相似的。但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的萌芽正是诞生在教会实力最为雄厚的地方——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想要在帝国僵化的庞大躯体上打开一个改革的缺口,最为保守封闭的帝国国教反而成为了一个机会。
IV.国教作为货币发行机关,执行“货币政策”;内政部管理帝国税收,执行“财政政策”,这恰恰与主流的西方经济学“中央银行应该与政府保持独立性”的观点不谋而合。同时拥有货币发行权的国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对势力过于庞大的内政部形成牵制,同时两者之间由于经济上的联系,会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相对良性的关系,这对于稳定帝国的政治格局也是有利的。
(3)对于国教货币发行权的监督
国教内部宗教气氛浓厚,一定程度上对于限制贪污腐败行为是有力的(当然长期依然有堕落的可能),因此与其有竞争关系的内政部就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审判庭更是可以作为独立的监察机关进行监管。在总体的货币政策方向上,高领主会议做出决策并由国教及其下属单位具体实行。
【总结】以帝皇神力为原材料,可以生产出易于制造且难以仿制的帝国货币;国教由于其自身优势,可以作为全帝国的货币发行部门;内政部,审判庭对其进行监管,高领主会议有总体政策的决定权。
3.发行帝国币会引起通胀吗&混沌四神造假币怎么办?
这两个问题可以结合起来说。
上面已经说过,通胀的本质是“过多的货币,过少的商品”,考虑到帝国的资源和财富实在过于庞大,加上统一货币推广后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我个人觉得“通缩”的可能性都要高于“通胀”。
即使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混沌袭击了某星区内的圣殿世界,开足马力生产帝国币想要制造通胀。但由于星区之间的跨度实在太大,通胀效应的传导恐怕需要很长时间,帝国完全可以采取对该星区的经济封锁或降低周围星区的货币供应量,就可以平稳度过危机。至于混沌同时袭击多个星区的圣殿世界的更为极端的情况,我想如果混沌能做到那个地步,帝国恐怕已经没了,这种可能性也是较小的。
星际文明的公民眼中要有星辰大海
神力作为一个亚空间神明的标志,“唯一性”应该是个重要特征,不然狡诈如奸奇早就能模仿恐虐的神力了。大E在黄金王座上做了那么久,一只脚已经踏上神坛,甚至能在纳垢的后花园里搞事情(参考瘟疫战争),其神力作为“防伪标识”应该是绰绰有余的。混沌四神想要制造假币,尤其是要制造数量足够大——大到能够搞垮帝国经济的假币数量,原材料这关就基本卡死了。小规模制造通胀,倒是缓解了帝国可能面临的通缩问题(忠诚是什么?是恐虐红!是纳垢绿!是奸奇蓝!是色孽紫~)。
忠诚的颜色~
爱这个帝国,爱的深沉~
【后记】在我看来,帝皇和他的原体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们本质上都是尼采“超人哲学”的信奉者,认为凭着一己之力或少数几个强大个体的力量,就能“挽天倾”。然而真正强大的,浩浩荡荡,光明正大的力量,存在于无数个普通人之中。当这些普通人没有被有效的组织起来时,他们是混沌的玩物,不堪一击的虫豸;但当他们被有效组织起来时,万亿帝国人的力量,恐怕亚空间的神明都要颤抖。货币就是这样一个工具,它利用人类对于过上更好生活的欲望,将人类组织起来,并为进一步的变革埋下伏笔……
如果有帝皇,我想对他说:
Воспрянет род людской! Никто не даст нам избавленья: Ни бог, ни царь и не герой!
Добьёмся мы освобожденья. Своею собственной рукой.Чтоб свергнуть гнёт рукой умелой.
Il n'est pas de sauveurs suprêmes.Ni Dieu, ni César, ni tribun.Producteurs, sauvons-nous nous-mêmes.Décrétons le salut commun!
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全帝国人民的幸福,全靠我们人类自己!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The United of Galaxy and Humankind Must Be Achieve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