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历史概念.doc准确把握历史概念
——以三民主义为例
特级教师:谢芳青
江西省赣州中学
节目介绍:
本课结合全国卷高考题,以三民主义这一历史概念为切入点,分四步讲解掌握概念的方法,通过分析解读丰富的历史材料,说明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重要性,最后在历史和现实中搭建桥梁,分析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
课题内容:
一、高考试题剖析
我们先从高考题入手。
〖示例一〗[2011·大纲全国文综] 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
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首先明确“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事件反映了南宋爱国军民坚决抗击元军的民族主义精神。近代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都意在激发民族主义,号召人们反对满清政府的统治(“驱逐达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故选D项。
二、把握历史概念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 如何掌握历史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以三民主义为例
任何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这是概念的两个基本特征。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具体范围,今天我们以三民主义为例分四个步骤学****如何掌握历史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第一步:梳理相关史实
(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
第二步:分析概念背景(关注时代特征)
第三步:解读概念内容(关注本质和核心特征)
第四步:评价概念影响
第一步:梳理相关史实(理清发展脉络)
,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解释为“三大主义”。
,辛亥革命。
,形成新三民主义。
当然,在相关的史实梳理中,我们可以用长时段的眼光看待三民主义的产生,三民主义是自1840年以来西学东渐的产物。
第二步:分析概念背景(关注时代特征)
(一)、三民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
以上五点可以看到三民主义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背景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刻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外延。
(二)、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
“中国人的民权思想都是由欧美传进来的。所以我们近来实行革命,改良政治,都是仿效欧美,…中国革命以后,要仿效欧美实行民权,欧美的民权现在发达到了代议政体,中国要跟上外国实行民权,所以也有代议政体。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
1924年4月,孙中山发表演说称:我们“所主张的民权,是和欧美的民权不同。我们拿欧美已往的历史来做材料,不是要学欧美,步他们的后尘,是用我们的民权主义,把中国改造成一个‘全民政治’的国家,要驾乎欧美之上。”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否完全照搬欧美呢?
借鉴西方,超越西方
孙中山对日本记者说: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民权思想作为孙中山的政治思想的基础,源于汤武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