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通章节习题简答题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通章节习题简答题答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通章节习题简答题答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 参考 答案答题时需注意 :1.如果是简答题,仅答要点,不要展开阐述。2.如果是论述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思考题 参考 答案

答题时需注意 :

1.如果是简答题,仅答要点,不要展开阐述。

2.如果是论述题,每个要点之下都要展开阐述 ;如果题目要求联系实际则必须联系 。

3.部分课后思考题题目很大,可以拆分成若干道题,复习时注意自己总结。

4.老师总结的答案仅供参考!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1.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答: 人生观是人们 关于 人生目的 、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等人生问题的总观点和总看法。 人生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用社么样的方式对待实际生活 。 每个人都会对“做什么人”和“怎样做人” 的问题形成一定的认识,无论自觉与否,都会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实践自己的人生。因此,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由于人们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地位不同,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不同,生活经历、人生遭遇、认识水平不同,人们对人生的看法也不同。不同的人生观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生活道路和生活方式,并赋予人生以不同的意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理应认真严肃地思考人生,努力领悟人生的真谛,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实现应有的人生价值。

2.如何理解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的关系? 为什么说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答: 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 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具体讲就是, 人生目的决定着人们对待实际生活的基本态度和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 人生态度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目的的持守和人生价值的评判,人生价值制约着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

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做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 方向 前进。 其次, 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使人 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 顺逆曲直,错误的人生目的使人投机钻营、违法犯罪、或是虚度人生、放纵人生, 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 。 再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分享,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从而把追逐个人私利视为有价值的人生,而漠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

3.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原理说明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答:个人与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社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 的,离开了人就没有社会,社会是人的存在形式。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离开了社会人也无法生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二者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有社会决定的。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答:(1) 理想信念 昭示 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 样的 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 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 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 将 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大学 生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 、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都离不开理想信念的指引和激励。

(3) 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并在追求和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 能 激发起为民族 复兴 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答: 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结合起来:

(1)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崭新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富强中国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

(2)共 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社会制度。 我们应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始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朝着这个伟大理想前行。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有机统一。一方面,远大理想是现阶段共同理想的奋斗目标,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 当前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就是朝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迈进。另一方面,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是远大理想的坚实基础。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坚持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向着远大理想所进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必然会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1) 立志当高远。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量,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于个人私利的多与少、得与失。树雄心、立壮志,是关系大学生一生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

(2) 立志做大事。在今天,做大事就是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为国奉献之志,立为民服务之志,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在 为 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 立志须躬行。漫长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点一滴地奋斗。通往理想的路是遥远的,但起点就在脚下,在一切平凡的岗位上,在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伟大出自平凡,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个普通劳动者。

(结合自身实际)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

答: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和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构成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 其中, 民族精神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部实践,体现在时代精神的各个方面。

大学生要弘扬中国精神,就要做忠诚的爱国者和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做忠诚的爱国者, 见下面第2题 内容 。

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见下面第 3 题内容。

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与时代要求是什么?如何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答: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 ,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和爱自己的国家。

新时代 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

做忠诚的爱国者,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维护和推进祖国统一 :必须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二)促进民族团结 :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认清“疆独”和“藏独”等各种分裂主义势力的反动本质,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坚决斗争。

(三)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 增强国防意识 、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大学生该如何走在改革创新的时代前列。

答:大学生要做 改革创新 生力军 :

(一) 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 增强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树立敢于 突破陈规 的 意识 ,树立 大胆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 。

( 二)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夯实创新基础, 培养创新型思维,投身 创新 实践。

(本题如果是论述题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每一点都要展开论述)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深刻解答。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结着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追求。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的重大问题,揭示了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价值目标,从国家层面标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和憧憬,是衡量现代社会是否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重要标志。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的重大问题,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契合,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敬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诚信才能赢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友善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一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有了这样的价值追求,人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国家、社会、他人的关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谈谈为什么要增强价值观自信?

答: 坚定的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厚的历史底蕴、坚实的现实基础、强大的道义力量为我们坚定核心价值观自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有其特定的历史底色和精神脉络。深深地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底蕴的集中体现。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2)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根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然要求有自己鲜亮的精神旗帜,有明确有力的价值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同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相适应,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生动展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性、可信性的检验。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推进,也不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入丰富而鲜活的时代内涵,提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任务新要求,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创造提供了广阔空间及有力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相应条件。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体现在它是社会主义制度所坚持和追求的核心价值理念。作为人类社会最为先进社会制度的本质规定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着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价值制高点。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体现在它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的最广大人民的价值诉求,引导着最广大人民为实现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人民性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运动为实践根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特性。鲜明的人民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道义感召力。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还源于它的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则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实现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前提和制度保障,使得自由、民主、公正等价值观“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成为真切、具体、广泛的现实。

3.大学生应当如何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答: 大学生应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一)扣好人生的扣子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大学生把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立场,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大学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强大的青春能量。

(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

参看 P86 – 87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试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

答:道德的起源:(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劳动创造了 任何人类社会,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二)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调节各种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需要,道德是适应社会关系调节的需要产生的。(三)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充分意识到自我作为社会成员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意识到自我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意识到自我与他人或集体不同的利益关系,并由此产生调节利益矛盾的迫切要求时,道德才得以产生。

道德的本质:(一)道德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特殊意识形态。其一,道德的性质和基本原则、规范反映了与之相应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其二,道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其三,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同时,不同阶级之间的道德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之处,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其四,作为社会意识的道德一经产生,便有相对独立性。 (二)道德是社会利益关系的特殊调节方式。 这种行为规范与法律规范、政治规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用善恶标准去评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来维持的,因此是一种非制度化的、柔性的规范。 道德作为一种调节方式,是处于同一社会或同一生活环境中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它通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个人的道德风范来调节利益关系。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作为实践精神,道德是一种旨在通过把握世界的善恶现象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并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的社会意识。具体来说,道德是一种以指导人的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的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知行合一的。

2.社会主义道德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p107、108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要继续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p109-111

补充反对个人主义: P 25 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是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原则,它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个人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人生观的核心。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在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方面,个人主义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同学们应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没有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对人的需要的理解极端、狭隘和片面,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之私利。

4.结合”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思考如何积极吸取借鉴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道德成果?

p96-106

5.如何理解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社会公德 111、职业道德116、家庭美德121、个人品德125

6.大学生如何通过参与道德实践引领社会风尚?

p133-135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1.联系我国实际,说明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

p140-142

2.如何理解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的地位: 宪法至上地位主要体现在其特有的作用、效力和内容等方面。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我国宪法是国家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

基本原则:

(一) 党的领导原则 (二) 人民主权原则 (三) 人权保障原则 (四) 法治原则 (五) 民主集中制原则 。(论述题中,每个原则的内容需要具体阐述,内容见P 149 – 151 )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P 162-164 ( 复习到本部分内容时,还要注意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4.如何理解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P 170 – 171

5.大学生如何培养法治思维?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P 173 – 177 法治思维的概念、基本内容;P 181 怎样培养法治思维。

6.如何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P 185-186

答: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不可分割,相互依存。在法治国家中,不存在只享受权利的主体,也不存在只承担义务的主体。首先,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法律权利的实现必须以相应法律义务的履行为条件;同样,法律义务的设定和履行也必须以法律权利的行使为根据,不存在没有权利根据的法律义务。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离开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就失去了履行的价值和动力;离开了法律义务,法律权利也形同虚设。最后,有些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复合性的关系,即一个行为可以同时是权利行为和义务行为。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原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方面。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其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再次,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平等实现,要求权利人只能按照权利的内容行使权利,不能“得理不饶人”,向义务人提出过分要求。同样,义务人必须满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不得逃避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

在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相一致的情况下,一个人无论是行使权利还是履行义务,实际上都是对自己有利的。总之,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不能只是写在纸上的条文,要让它们成为现实中的权利和义务。大学生应当正确把握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基本要求,既珍惜自己权利又尊重他人权利,既善于行使权利又自觉履行义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_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_社会公德基本要求是

谜题君永久会员

上一篇: 美国历史多少年
下一篇: 美国历史多少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