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浅议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技巧

浅议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技巧

浅议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技巧浅议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技巧曹 莉(重庆市大渡口新工小学 重庆 400084)摘 要:思品课所教授的很多知识都源于生活,比如道德规范、生活常识和社会知识等。可想而知

浅议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技巧曹 莉(重庆市大渡口新工小学 重庆 400084 )摘 要:思品课所教授的很多知识都源于生活,比如道德规范、生活常识和社会知识等。可想而知,思品课上的知识绝不是人们凭空制造出来的,而是通过人们实践总结出来的。本文将围绕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技巧进行详细分析与探讨。关键词:生活化;体验;讨论师生平等【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2377 ( 2016 ) 25-0013-01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生活化十分注重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观愿望,还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将教学活动设置在现实生活中。而小学思品课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体验与知识技能。教师只有努力将教学目的不断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愉悦,更快地吸收知识。本文将分如下几方面探讨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的技巧。1 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如在教学《在温暖的集体里》这一单元的主题内容时,可让学生充分回忆、想象我们班在学校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并用多媒体再现我们班在学校歌咏比赛、广播体操比赛、运动会中的种种表现。当学生看到歌咏比赛的情境时,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表情,不由自主都跟着唱起了歌儿;当学生看到运动会中800米赛跑的情境时,都不约而同地喊出了“高丰涛,加油!……”“噢 !高晨阳得了第一名!”这些欢呼声、歌声不正是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感受吗?2 走进社会、学会实践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在讲《金色的秋天》这一单元的主题时,我邀请任课教师配合,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学生到田野里到蔬菜大棚去观察,并给学生布置了观察的任务。要求到教室后能说出秋天的样子,画一幅秋天的画。明确了观察任务,同学们仔细观察、细心的感受秋天的变化。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简直是太快乐了!回到了教室,一个个都显得异常兴奋,有的竟能口述一段百来字的秋天景象,还有的画出了美丽的秋天。只有通过细心观察了,学生才能得心应手。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3 组织讨论、学会交流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为了使我的课堂教学中的讨论真正做到实用有效,我采取了以下办法:3.1 凡是下一课需要讨论的话题,教师必须准备好材料,小学品社课与生活联系紧密,讨论问题也是与生活有关,这个需要老师和同学一起搜集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然后放到课堂中来消化解决。

我的原则是,不做准备不讨论,不打无准备之战。3.2 讨论小组工作分配要精确、合理:我以 4 人为一小组,在这 4 人中选出成绩优秀有威信的同学为组长,给他编号为 A ,选择性格活泼善于发言的同学为 B ,基础最差的为 D 。然后 A 负责记录小组同学的发言,并且对小组的发言情况做统引,如出现小组成员准备不足或者发言不够积极, A 负责进行引导。 C 为主要发言人, B 在 C 发言时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引导,D 是属于那种学习成绩较差,精力却较充沛,往往容易被忽视的那种,于是我给他安排任务是课下搜集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资料。并且在讨论过程中, A直接负责 D的知识的理解与消化,B直接负责 C 。这样人人有任务,没有偏颇,各负其责,才可以使小组的讨论真正落实到位。4 师生平等,和谐课堂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师生平等”常见于各种书刊杂志中,并成为许多师生时常交流的话题。在学校这样的特殊环境里,平等的侧重点就有了不同。在学校,以教学为主,因此,师生平等也就在教学过程中更体现得多一些。教与学的过程并非教师居高临下,学生被动接受的活动,而其本身就是师生活生生的现实情感交往的过程。

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称老师为“恩师”,把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老师誉为“良师益友”。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尊重学生的人格,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而师生关系本身就具有教育意义,同时它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才足以给孩子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有时候弯下腰去,孩子会与你走得更近。同时教师也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养成平和谦逊的品格,这也是我们品德社会课程的目的所在:在生活中,在课堂上,养成优良的品格,才是关键。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课,这种性质,决定了它是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百花齐放。教师也应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热爱生活的价值观,这才是本课程的真正目的。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础。参考文献[ 1 ] 王淑玲.小学《品德与社会》实施开放性教学的方法[ J ].文理导航, 2014 ,(30 ) .[ 2 ] 王晓华.小学品德生态课堂教学中的开放性与生活性实践[ J ] . 课程教育研究,2014 ,( 30 ): 167-168.[ 3 ] 王呈 . 谈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怎样关注学生参与[ J ] . 课程教育研究, 2014 ,(33 ): 237-237.—3 1—2016 年9月上 第 25 期 中华少年 青少年德育工作研究

上一篇: 无锡人,你的医保卡又加钱啦!快查查到账没?
下一篇: 社保缴费基数全按最低标准申报?异地就医报销难?回应来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