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一:定义
外部性,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考点二:分类
分类
正外部性(外部经济)
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
生产的外部性
生产的外部经济(培训)
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排污)
消费的外部性
消费的外部经济(化妆)
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吸烟)
举例:A企业培训员工,随着员工的向B企业流动,B企业不需要再次进行培训,且不用向A企业支付报酬,故A企业的培训带来了生产的正外部性。
考点三:结论
1.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2.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考点四:解决措施
1.使用税收和津贴。(对企业培训进行相应津贴补贴,企业更乐于提供培训,也为下一家企业提供生产的正外部性。)
2.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上游化工厂和下游自来水厂合并,化工厂则会考虑排污成本,不会排污。)
3.使用规定财产权的办法。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就能解决外部性(只要物品产权明确,被侵犯产权时可以获得相应赔偿。如:河流的水被污染后,河水有产权,产权人被侵犯权利,可进行诉讼。)
在常识考试中,最常考的考点是对于外部性定义的判断和相关的分类。在学习中,学员要谨记定义,经济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好的或不好的影响,并未因此得到收益或付出代价。分类中通过具体事例理解,无需死记硬背,以理解为主,用来解决考试中的相关问题。下面通过一道例题进行运用。
【例题】驾车玩手机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这种玩手机的行为属于()
A.消费的负外部性
B.生产的负外部性
C.消费的正外部性
D.生产的正外部性
【答案】A
【解析】外部效应又可以分成:生产者对生产者的外部经济,如水果园园主与养蜂场场主的关系;生产者对消费者的外部经济,如花园式厂房对周围居民区居民的影响;消费者对生产者的外部经济,如居生产者对生产者的外部不经济,如上游的化工厂对下游渔场的污染;生产者对消费者的外部不经济,如建筑施工对夜间休息的居民的影响;消费者对生产者的外部不经济,如空调的噪声对隔壁牙医的看病带来的影响;消费者对消费者的外部不经济,如隔壁邻居放声高歌影响自己的休息。驾车玩手机往往会导致严重的交通事故,属于消费者对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所以是消费的负外部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