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人工辅导咨询
❶ 专本毕业论文辅导
❷ 函授学位论文辅导
❸ 职称期刊论文辅导
❹ 文科理科论文辅导
支持人工降重修改润色
添加微信轻松搞定论文☞
在撰写毕业论文或学术研究论文时,为帮助同学们高效找到撰写思路及完成写作,老师给大家推荐一款AI论文写作神器“论文自动生成器“(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即可使用),此生成器可辅导同学们快速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范文
针对完全没有写作思路的同学,也可扫描上方二维码添加老师,进行人工写作辅导哦,助你写作无忧,轻松搞定论文!
社会工作专业的开题报告标准范文来了,比较齐全,可以参考架构思路,希望能给大家的开题报告撰写提供一份助力!
仅供参考
一、选题依据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理论解释层面,Cobb (1976) 的社会支持理论和 Bowlby (1982) 的依恋理论均发端于西方社会,在解释社会支持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及亲子关系对子代的影响方面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得到国外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支撑。但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使用相关理论分析和探讨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仍缺乏足够的经验研究支持。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具体体现在:
一方面,本研究将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及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探究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验证社会支持理论与依恋理论在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下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从宏观视角出发,社会支持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与留守儿童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但考虑到个体之间的差异性,留守儿童之间会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本文将探究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留守儿童自尊程度的差异性,进而发展出适用于我国留守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理论模型,以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原有的理论内涵。
2.实务意义
从社会工作实务层面来看,研究结果可为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提供指导意义。首先,从社会工作视角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相关的服务体系,从学校、家庭、社区等角度综合介入留守儿童自尊水平发展,建立健全的应急干预机制,开展针对性的帮扶工作,并对特殊个体提供指导、咨询等关爱服务。其次,留守儿童的问题预防大于干预,根据鲍尔比的依恋理论,父母与孩子良好且持久的生活体验会被孩子内化为一种积极的依恋关系。这种内在化构成了儿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需的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安全感 (Bowlby,1969,1982)。由于长期与父母的分离造成留守儿童情感上的疏离将会伴随其整个成长过程,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首先针对留守儿童的家长做相应的知识培训,增强其与子女的亲密关系,从而避免因疏忽造成的性格上以及人格上的缺陷。同时,积极开展相应活动,鼓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增进集体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引导其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在必要的时候为其提供专业的个案辅导,促进留守儿童积极健康的成长。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 Cobb (1976) 的社会支持理论和 Bowlby (1982) 的依恋理论作为理论分析视角,以我国西南E县的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自尊的心理健康反映指标来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并分析不同来源与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自尊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儿童自尊问题常被认为是个体属性问题,然而事实上,社会因素作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学校、同辈群体以及重要他人和不同类型的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物质支持,评价支持和信息支持四种类型,以探讨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尤其是探究不同来源及类型的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自尊水平的影响机制,从而为社会工作实务的开展提供指导借鉴。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对 “留守儿童” 问题的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当时的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因父母在国外工作而留在国内读书生活的儿童 (周福霖、段成荣,2006),与现今留守儿童的概念界定并不相同,也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直到 2004 年后,中国各大媒体报道了诸多有关留守儿童在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同时,教育部也专门召开了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座谈会,才使得中国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广泛关注,学术界也加大了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研究力度。
多数的研究将父母与子女分离的时长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王艳波,吴新林 (2003) 指出,父母与子女长时间的分离,不仅会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以及社会交往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导致儿童情感体验和情感生活的严重缺失,常常表现为胆怯,低自尊,自卑和感情淡漠等状态。王丽芬 (2002) 认为,父母离开子女的时间长短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离开的时间越久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越大。例如,一些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寄养在亲戚家中会导致儿童产生焦虑、紧张、不信任等心理情绪。当留守儿童遭遇到突发事件或者情感问题时,由于不能即时与父母保持联系也无人帮助他们作出正确引导或心理疏导,导致 4.5% 的留守儿童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比如自杀,自残,仇恨父母等 (沈冠辰,陈立行,2018)。王东宇的研究中具体分析了父母外出时长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发现,留守儿童与父母分离的时间越久,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进而各种心理健康的问题也越突出 (王东宇、王丽芬,2005)。
2.国外学者就中国“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
在中国,“留守儿童” 是指父母双方或父母一方外出到城市务工,留在家中 6 个月以上的儿童 (Duan等,2005年)。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见证了一些学者所描述的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和平时期人口流 (Roberts,2002),人们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寻求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2010 年 18 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为 6100 万人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6)。此外,也有一些儿童与父母一起在城市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回到农村老家。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失去了城市的工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回去,因为在不具备城市户口的情况下是不允许他们参加高中入学考试。而这些复杂的经历也会对这些儿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通常会是负面的影响。
3.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之研究综述
从社会支持对个体自尊水平的影响看,Kong & You (2013) 指出,当个体获得社会支持时,其容易对生活感到满意,自尊水平较高。具体来说,物质上的帮助可以增加个人的愉悦感,安全感以及自信心,尤其是当个人面对压力事件时,及时的物质援助可以阻止或缓解压力带来的影响,提高个人的积极情绪,进而提高个人的自尊 (Li& Ju,2015),当个体发生危险时,朋友提供的帮助和关怀 (Birch & Ladd, 1996;Boivin等,2001;Marion等,2013) 以及在校期间,老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传授学生技能,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能够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Kim&Park,2003)。此外,父母向子女提供的温暖与关爱,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 (Su等,2013)。大量实证研究已经证明,社会支持与个体的自尊水平有关 (Kong & You,2013)。例如,Danielsen 等 (2009) 通过对 1736 个 13 岁儿童以及 1622 个 15 岁儿童研究发现,父母与同辈群体提供的支持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都能够产生显著影响。同样,Kim(2013)也指出,老师通过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以及感情上的支持,也可以改善他们的自尊。此外,还有研究表明,个体当前经济的窘困状况以及未来对经济方面的担忧都会导致个体自尊水平的降低 (Shek,2003)。
综合已有文献来看,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前人研究分别从宏观与微观视角进行分析,研究主要为原因分析与影响探讨。尽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社会支持与儿童自尊程度有关联,但不同类型与来源的社会支持在留守儿童自尊水平的影响中可能发挥的不同作用尚未得到系统的检验,特别是在中国农村-城市移徙的背景下的相关研究较少。虽然众多的研究调查涉及到儿童心理、行为、学习成绩、品德道德等方面,也提出了有关教育、安全等问题。但就其建立精准的理论框架、具体数据的论证过程以及使用量化研究方法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自尊状况,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及来源的社会支持对留守状况下儿童自尊水平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是如何通过儿童家庭、学校、社区、朋辈群体等社会支持发挥具体作用。同时,期望研究结果为促进留守儿童自尊程度提升的社会工作实务与社会政策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论文人工写作辅导】
资深老师一对一辅导咨询
助你写作无忧,轻松完成论文!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内容
近年来,留守儿童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2013 年,中国的留守儿童数量达 610 万,占中国农村儿童总量的 37.7%。到 2016 年,留守儿童的数量增加到 902 万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16),较 2013 年人数增长近 300 百万人。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数量庞大,增速较快。由于父母与子女的长期分离,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表现在较低的自尊水平。
基于理论与文献梳理,本文将着重探讨不同维度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自尊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如下图的理论框架。社会支持作为关键因素将直接的作用到留守儿童的自尊方面,并基于前人研究,本文将性别、年龄、年级作为基本人口变量纳入控制变量,将父母教育水平、父母职位以及父母的收入水平作为社会经济地位变量纳入总体模型,以期使得本研究尽可能实现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准确评估。
(二)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包括研究方法、实验手段、技术路线、可行性分析等)
1.研究方法
本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为定量的研究方法,具体搜集资料的方法为问卷调查法,采用的抽样方法为多阶段随机抽样法。
2.技术路线
3.可行性分析
就可运用的资源方面来看,一是由于调查地有熟悉的同学能够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使得本人进入调查地的障碍大大减弱。二是笔者所在的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有丰富的藏书和现代化的电子图书馆资料可供查阅文献资料。
(三)问卷调查内容
针对本问卷内容一部分送往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问卷测评,另一部分用来进行小规模的试调查,并最终将调查结果和专家意见相整合,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问卷调查内容。并在正式进入实地调查之前,调查人员事先与学校取得联系,征得同意之后,将由研究员对所抽取班级的老师,学生以及家长进行调查研究的说明并发放调查同意知情书,征得同意后,调查员将对愿意配合调查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同时,问卷调查严格遵循保密原则,自愿参与等伦理规范。
本研究的数据以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西南地区 X 县进行数据搜集,预计发放问卷900份,具体方法如下:
1.按照简单随机的抽样方法在该市中随机抽取一个区
2.在随机抽取的这个区中,再按照简单随机的抽样方法随机收取一个 3 个乡镇
3.在每个乡镇中,分别随机抽取一所中学和一所小学
4.在所抽取的小学 (4-6年级) 和中学 (7-9年级) 中分别随机抽取一个班级
5.在随机抽取的班级中,再抽取 50 名学生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
由于本学期暑假时间较长,新学期不再有课程安排,笔者有充足的时间进入到调查地,能够保证充分搜集资料,撰写论文。
(四)参考文献
[1]段成荣,赖妙华,秦敏.(2017).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变动趋势研究.中国青年研究.
[2]段成荣,杨舸.(2008).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人口研究.
[3]李金涛,(2003).农村留守孩现象亟待关注.中国改革.
[4]李庆丰.(2002).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的影响--来自湖南、河南、江西三地的调查报告.上海教育科研.
[5]林宏.(2003).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刘霞.(2007).小学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的特点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7]沈冠辰,陈立行.(2018).社会工作介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实务模式研究.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8]谭深.(2011).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述评.中国社会科学.
[9]王进军,张军.(2018).“关系”视域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工作生态介入.中国社工.
[10]王东宇.(2002).小学“留守孩”个性特征及教育对策初探.健康心理学杂志.
[11]王东宇,王丽芬.(2005).影响中学留守孩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研究.心理科学.
[12]王艳波,吴新林.(2003).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青年探索.
[13]续梅.(2004).无奈的留守让他们失去多少关爱,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系列报道之一.中国教育报.
[14]朱科蓉,李春景,周淑琴.(2002).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分析与建议.教育科学.
[15]张帮辉,李为.(2016).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张德乾,仰和芝.(2007).亲情呵护缺失:聚焦农村留守儿童交往.中国统计.
[17]周福霖,段成荣.(2006).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
以上是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模板范文”的相关内容,因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展示了,在撰写论文时如有遇到困难的同学,建议点击下方“论文自动生成器”公众号关注使用,可助同学高效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论文范文
同时针对一点写作基础都没有的同学,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老师微信,进行人工写作辅导哦,助你写作无忧,轻松搞定论文!
▍论文写作人工辅导咨询
❶ 毕业论文写作辅导
❷ 函授论文写作指导
❸ 职称论文写作辅导
❹ 学位论文写作指导
资深老师驻群辅导!
添加微信加入群聊☞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