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
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
(二)心理发展的性质
整体性,社会性,活动性,规律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方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
1,心理发展是在时间中进行的。
2,心理发展与年龄大致对应,而非绝对同步。
3,年龄与心理发展不是因果关系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2,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
3,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4,关键期问题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和特殊性
(一)功能
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二)特殊性
发展心理学专门研究个体心理和行为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发展变化,体现的是心理发展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即发展性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方式:
(一)横向研究设计
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
优点:适用性,时效性
缺点:人为的联结性,组群效应
(二)纵向研究设计
对相同的被试者,在不同的时期进行比较研究。
优点: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能够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较差,被试者容易流失,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三)纵横交叉研究设计
先对不同的被试者进行横向研究,再对这些被试者进行纵向研究。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1,跨文化比较研究
2,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研究
3,研究方法的整合
4,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到重视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一、遗传决定论
1,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
2,心理发展过程只是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
3,环境只起引发作用
二、环境决定论
1,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2,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的作用。
3,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三、二因素论
1,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2,把遗传和环境视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同等成分,看做是两种各自孤立存在的因素。
3,企图揭示各因素单独发挥作用的程度
四、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的理论
1,观察学习
2,替代性强化
五、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理论
1,高级心理机能的制约因素
2,文化历史因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源泉
3,教育和教学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两者可以相互转化,两者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调节
2,认知发展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四个基本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3,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4,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心理发展过程的学派理论:连续论,阶段论,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以认知结构发展特点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两岁以内)
2,前运算阶段(两岁到六七岁),特点:泛灵论,自我中心主义,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特点:具有守恒性,脱自我中心性,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岁及以后),特点: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埃里克森):
1,婴儿前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的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倦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埃里克森划分年龄阶段的特点:
1,心理发展阶段是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的划分
2,二维的发展阶段说,包括纵向维度和横向维度
3,动态过程,即在人格维度上成功与不成功两极之间具有变化的空间
4,个体一生发展是连续一生的渐进发展过程,先前各阶段发展得好与不好,会影响以后的发展阶段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
关系:
1,内动力是指人类具有的自生成、自发展的心理动力
2,外动力是指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和教育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是内动力和外动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六单元 儿童早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的观点内涵:
1,儿童早期发展的优劣,对毕生心理发展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2,儿童早期是独特的发展时期
3,儿童早期的发展变化既迅速又显著
4,个体发展的早期对环境改善和负面影响最为敏感,且早期不良教养的后果可能持续终身
第七单元 发展心理学简史
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基础
思想基础:人本主义思想,儿童教育,心理化教育
研究基础: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
(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儿童心理》
(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涌现一批先驱者,包括霍尔,杜威,比内,施太伦,格塞尔等
2,不同学派的论述和纷争
3,学派的演变与增新
二、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新生儿的发展
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定向反射;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巴宾斯基反射
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
三、新生儿的心理发生
新生儿的心理发生指标: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
第二单元 婴儿期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一)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1,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
2,动作是评估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3,动作的发展使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4,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1,手的抓握技能,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2,独立行走,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3,遵循普遍的原则和顺序,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4,影响因素有成熟程度、刺激物的支持、环境提供的动作机会、成人的激发、探究环境的愿望、母亲的抚养方式等
第三单元 婴儿期的学习
一、模仿学习
二,条件反射学习方式
三,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
第四单元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
婴儿感觉的发展:视觉技能的发展,听觉技能的发展
婴儿知觉的发展:跨感觉通道的知觉,模式知觉,深度知觉
婴儿的注意: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受知识经验的支配,注意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
婴儿的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表象记忆,词语记忆
婴儿的信息加工整合能力的发展:信息分类能力
婴儿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无效尝试,有效尝试,无须尝试而直接成功
第五单元 婴儿期的言语发展
一、婴儿的发音
婴儿发音的阶段性:
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
婴儿发音的特点:
1,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2,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
3,3岁左右的幼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
二、婴幼儿词汇的发展
1,词汇量的发展
2,掌握词汇的特点:从所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开始,理解的词义与成人不尽相同
三、婴幼儿句子的发展
单词句到多词句,简单句到复合句
四、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成人与婴幼儿进行言语交往要采取的规则和语用技巧:
1,内容要贴近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要想引起婴幼儿的注意和兴趣,必须采取诱导注意的方法
3,句子要简短,语速减慢,话语多重复
4,采用互动方式和促进发展的策略
五、语法的获得
影响婴幼儿言语获得的因素:
1,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人类语言发展的生物性前提
2,认知发展是句法发展的基础
3,婴幼儿与周围人的言语交往是句法获得的必要条件
4,对成人语言的学习和选择性模仿是句法习得的重要条件
第六单元 婴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的气质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1,按活动特性划分: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2,按三种类型划分: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征
1,在出生后第一年,婴儿气质的稳定性呈连续增长的模式
2,气质的稳定性是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三)婴儿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
1,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是指婴儿的气质在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是可以被控制和改变的
2,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育的适应性和要求不相同
3,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作用取决于环境教育的要求是否与婴儿的气质特征相符合、相适应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一)婴儿兴趣的发展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1,自发性微笑阶段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阶段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阶段
(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1,自发性的哭
2,应答性的哭
3,主动操作性的哭
(四)分离焦虑
婴儿分离焦虑的过程:
1,最初阶段,婴儿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以及痛苦地求助、愤怒地抗议
2,第二阶段,婴儿在无人理睬、无法摆脱陌生环境、无从改善困境的情况下,渴求妈妈的急切愿望受到打击,希望破灭,在悲戚中尝受失望,便减少啼哭,出现情感冷漠
3,第三阶段,婴儿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之下,开始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表现出似乎超脱分离焦虑困扰的状态,企图去适应新的环境
(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一是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二是婴儿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一)依恋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喜欢所有人
2,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只喜欢熟悉的人
3,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把母亲作为安全的基地
4,第四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能够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
四、婴儿自我的发展
(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
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
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
(二)促进婴儿自我的健康发展
1,对孩子充满爱心,给孩子以安全感
2,一贯地对孩子的需要做出敏感的反应,使他享受满足感
3,热情地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使他体验成就感
4,能够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
5,如果对孩子缺乏爱心,对孩子的主动自主的愿望不提供尝试和学习的机会,而是一味地否定态度,贬低他们的能力,甚至羞辱、责骂他们,这会导致婴儿产生否定的自我表征,对其自我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幼儿期的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1,幼儿的游戏主导着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2,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3,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
1,古典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和重演论,着重从游戏与人类关系的角度解释游戏的原因和目的
2,现代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理论着眼于游戏与儿童人格和情绪发展的关系,认知学派理论着重游戏与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关系
三、游戏的发展
机能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四、幼儿期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1,以主题游戏为主
2,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
3,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境
4,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5,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1,非社会性游戏,独自游戏和旁观游戏
2,平行游戏,具有参与意向,靠近他人游戏场所,进行雷同的游戏,但没有相互交流
3,社会性游戏,协同游戏,合作游戏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
1,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2,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3,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4,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发展较迅速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二)幼儿的记忆策略
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
1,五岁之前,基本没有记忆策略
2,五岁到九岁,经指导能够运用记忆策略
3,十岁以后,主动自觉地运用记忆策略
幼儿后期能运用的主要记忆策略:
1,视觉复述策略
2,口头复述策略
3,特征定位策略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的思维特点:
1,具体形象性思维
2,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一)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可塑性,动态性
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1,由近及远
2,由表及里
3,由片面到比较全面
4,由浅入深
(二)幼儿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1,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
2,幼儿概括能力发展
3,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幼儿的想象的独特性:
1,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2,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3,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幼儿创造想象的特点:
新颖性,神奇性,超越性,未来指向
第三单元 幼儿期的言语发展
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1,语言是儿童人际交流的工具
2,言语是有助于儿童适应环境的重要工具
3,在儿童超越具体环境,进入新的境界过程中,言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4,言语发展是幼儿期心理发展的助推器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的增加
2,词类范围的扩大
3,词义的深化
幼儿期掌握词汇的特点:词义笼统含糊,词义所指非常具体,幼儿末期掌握词汇的概括性逐渐增加
儿童真正理解和正确使用词汇的指标:
1,理解词的指标。对词汇的理解具有间接概括性
2,使用词的指标。自发地使用词,而不仅仅是模仿;所用的词是人们通常使用的而不是自造词;时常运用某个词,而不是偶然冒出一次;所使用的词具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意义,而不是停留于对应某物
三、句子的发展
1,理解句子的策略:语义策略,词序策略,非言语策略
2,掌握句法结构的发展:从不完整句发展到完整句,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语发展到有修饰语
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五、语用技能的发展
儿童语用技能的发展表现:
1,早期沟通的手势
2,听的语用技能
3,说的语用技能
幼儿说的语用技能表现在三个方面:
1,对影响有效沟通的情境因素十分敏感
2,对同伴的反馈易于做出积极的反应
3,能够有效地参与谈话
第四单元 幼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个性的初步形成
1,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
2,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
3,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
4,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
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1,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
2,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
3,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同伴关系因素
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
认同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1,认同带给儿童以归属感和成就感
2,认同使儿童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的动力
3,认同对儿童的性别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一)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2,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二)父母如何应对儿童的表现
1,父母要明确认识到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并应积极而又理智地面对
2,父母要正确认识到第一逆反期的矛盾焦点
3,父母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帮助儿童,指导儿童并创造条件,以满足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
父母帮助儿童的主要方法:
1,最好的教育方式是通过游戏活动,以满足他们参与社会生活活动的需要
2,培养并持之以恒地训练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能力,以体现他们很能干的价值感
3,了解儿童的特长和优势,创设条件,有针对性地培养认知方面的、艺术方面的或其他方面的才能,使儿童获得成就感
4,以民主型等良好教育方式,正确地选择、积极地引导,帮助儿童顺利度过人生这一重要转折期,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一单元 童年期的学习
小学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
1,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导活动
2,教和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
3,小学儿童的学习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4,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
5,学习促进小学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第二单元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学龄儿童的主要记忆策略:复诵策略,组织策略,系统化策略,巧妙加工策略
二、童年期思维的发展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征
1,童年期思维的本质特征,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2,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3,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年龄,在9-10岁之间
(二)思维形式的发展
1,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2,词语概念的发展:第一类是不能理解实验要求,第二类是功用性和具体形象特征描述,第三类是接近本质定义和本质定义
3,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三)新的思维结构形成
1,掌握守恒
2,形成守恒概念的推理方式,恒等性、可逆推理、两维互补推理
(四)自我中心表现和脱自我中心化
1,4-7岁儿童具有自我中心现象,但并不是认知的主要成分
2,9岁以后儿童的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
3,8岁组儿童处于脱自我中心化的转折时段
第三单元 童年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包括多个方面,社会支持因素对儿童自我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评价与情感密切联系,小学儿童自我评价与学业经验、同伴交往、自信心等都有密切关系
2,自我控制能力及影响因素:认知和策略,榜样作用,家庭教育
二、道德发展
1,道德情感的发展,包括移情、情感共鸣、内疚、羞愧、良心等
2,道德认知的发展,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3,道德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
获得亲社会行为的条件:
1,道德动机的发展
2,逐渐形成能设身处地为需要帮助者着想的能力
3,需要具备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攻击行为的改善措施:
1,改善儿童所处的环境条件
2,教给儿童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
3,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了解
4,发挥榜样的作用
三、童年期的同伴交往
(一)童年期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1,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
2,同伴交往促进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
3,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
1,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学习成绩好,有主见,独立活动能力强,热情,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易于合作
2,不受欢迎的儿童,往往具有攻击性,对人不友好,不尊重同伴,缺乏合作精神,常出一些不良主意和恶作剧
3,受忽视的儿童,往往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既不为同伴所喜欢,也不被同伴所讨厌
四、友谊的发展
(一)友谊对童年期儿童的重要性
1,朋友为儿童提供学习上的相互帮助
2,社会交往中的相互支持
3,情感上的共鸣
4,提供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力量
5,增加快乐和兴趣
(二)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
1,3-6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2,6-9岁,单向帮助关系
3,9-12岁,双向帮助关系
4,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三)影响选择朋友的因素
1,相互接近
2,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
3,人格尊重、心理和谐、相互敬慕
五、家庭人际关系对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一)亲子关系的发展变化
1,直接交往时间明显减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