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在不断地改变的,比如说在几年前提到的“穷人是因为不努力”“996是福报”到现在“穷人是因为客观原因而陷入贫穷”“996是不合理的”的转变。
其实,所有对立的思想几乎都是资本主义思想观念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对立。
比如很多学者论述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对革命的态度,强调了他们对待资本的偏爱和革命信念的不坚定。
现在的中产阶级也是如此,在经济状况好的时候鼓吹“努力论”,在经济下行的时候认清状况。
那些资本家有一个底层逻辑是:这个社会是需要穷人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 创造价值
穷人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个很好定义的词,经济学的定义是贫穷是指收入低于某个水平。
中国的贫富标准中提到的穷人的标准是:年收入在3-8万之间,往上是中产者、高产者、富豪,往下是非常穷的人,特别穷的人。
当然,这是以收入为判断标准的,并没有算上个人资产。
我们大概了解穷人的标准了,接下来就要讲到这个社会需要穷人的第一个原因。
首先,你认为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资本创造价值呢?
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经济学家佩第提出,发展于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完善于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指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只有通过人类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就像机器是资本的一种,但机器本身是没有办法创造价值的,只有人通过劳动使用机器才能创造价值。
商品价值由生产资料价值、劳动力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组成。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只是他创造的价值的一小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所剥削。
这里出现了一个二律背反,即创造财富的主体是劳动者,但是占据社会财富的主体是资本家。
支持资本主义的论调有很多,比如说“资本承担风险论”,其实作为劳动者同样承担了风险(失业)。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有些人写个几千字就想否定马克思的价值理论,那只能说明他们并没有了解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这个社会需要穷人,因为正是这些大部分的人创造了价值。
就像淘宝不是马云的功劳,是他背后无数阿里员工的功劳。如果你在淘宝上买东西,没有快递员,没有仓库拣货的人员,你如何能够收到货?
二、 消费下沉
淘宝和京东之前的电商平台都主要盯准中产阶级,所以淘宝推出了主打品牌营销的天猫,而拼多多的崛起刚开始是不被看好的。
可是当拼多多慢慢发展起来却抢占了淘宝的一部分市场,在这个时候淘宝推出了淘宝特价版,京东也推出了京喜。
为什么呢?因为拼多多看准了随着互联网发展,网民的增加中有一大部分的低收入和低学历群体,这部分人群的消费市场是不可小觑的。
很多人不屑使用快手、也不屑咪蒙的洗脑文字,但很客观地说,他们的成功和对目标人群的把握是无法脱离的。
每一个群体的人都会用他们的方式向社会发出属于他们的声音,以前我们无法听到这部分人群的声音,因为那个时候互联网普及的范围没有现在这么广。
但现在已经不是中产阶级的声音掩盖这部分人群的声音了。
这个社会是需要穷人的,第二个原因在于穷人的消费市场是有巨大潜力的。
消费是对社会做贡献,穷人也尽了属于自身的力量。
三、 自卑心态不可取
穷人的划分标准是很复杂的,从个体的角度看,贫穷和富有都是相对的。
网络上有很多像“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这样的形容词,它本身是对穷人和富人的异化,它是资本主义文化的象征。
“穷”并不代表是“懒惰、愚蠢”的象征,如果一个穷人学了所谓的富人思维,他就能够获得成功了吗?这无疑是忽略了平台的优势、资本的优势。
富人的子女创业失败了还会有家庭兜底,可是穷人失败了不仅没有办法完成阶级跨越,还会倒欠一堆债务。
有些人会用成功的穷人举例,但是从庞大的穷人基数来看,这个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穷人没有必要自卑,也没有必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是个穷人。时代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个体难以改变的,虽然我们身处同一个时代中,但我们每个人需要面临的具体的问题是不同的。
我们需要着眼于自身的生活,比如说多存钱完成自身的财务自由。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