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教学研究 | 虞森:历史学科初高中衔接摭谈

教学研究 | 虞森:历史学科初高中衔接摭谈

教学研究 | 虞森:历史学科初高中衔接摭谈中学历史教学,请关注历史园地!

|精品资源 |

如果说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与初中历史在内容编写上相去甚远,那么即将于今年秋季使用的部编《中外历史纲要》则与初中历史一脉相承:《纲要》的编写形式与内容与初中历史文本的相似程度近乎于让初高中“衔接”成了一个“伪命题”。作为初三毕业生的同学们,大可将初中的社会历史教材仔细阅读、反复记诵,便是最好的“衔接自习”。

当然,历史事实(内容)上的一脉相承,并不意味着我们对历史学习的态度与方法“一脉相承”。由于中考的规则限定,历史学科在初中阶段一定是“小微”学科,不大引起同学们关注,虽然伴随多年,但多半仍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不过这也是好事,暑期有空与这位“陌生人”打打交道,也不失新鲜感。

高中阶段,由于高考7选3模式的原因,历史科获得了与其它所有科目同等课时与分值,大家应当及时改变对历史科态度,谈不上重视,但绝不能轻视。甚至它还蕴藏着无限机遇:由于历史在初中阶段向来边缘,因此很少有所谓拿“历史成绩优异”来标榜初中生。

进入高中,在很多科目上,不同的同学由于基础不一样,实际上并非完全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但对于历史科,起跑线显得分外齐整。所以,你对她的态度改变,也是给自己一个新的机会与挑战。这点可算是态度上的衔接、心理上的准备。

再谈谈方法上的衔接。这点初高中差别是很大的。“小学学其礼,大学明其理”,朱熹将修养过程按照年龄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翻译过来大概意思就是小学阶段要知道是什么、做什么,大学阶段要探讨、理解这样做的道理。朱熹说的大学阶段,大概是从十五六岁开始,正好是我们的高一年级。

这个由“礼”入“理”的过程,拿来讲初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是贴切的:事情还是那个事情,可能高中的文本表述详细了,内容稍稍扩充了,但更重要的在于你记忆的扩充之外,需要更多思考此一事情的来龙去脉,思考何以如此,假设“如若不然”等问题。试摭一例:秦始皇的事迹、功过评价。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间为公元前221年,此后他实行郡县制、称皇帝、统一文字、修建驰道、驱逐匈奴出河套,修长城、统一度量衡等等。与此同时,他也迷信方士求长生之道、大兴土木、过度征发劳役兵役、焚书坑儒,这些暴政最后导致秦短祚而亡。以上是关于秦始皇的基本史实描述,描述中还附带了功过的评价,从“论从史出”的观点看,没有问题,有理有据,非常恰当。

但是,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我们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入到文本的解读中,返回到《秦始皇本纪》中去,毕竟考试的大量材料出于原始文献。阅读文本,就不能轻易用功过将始皇的事迹一分为二。你将发现,全方位推广郡县制固然是“功”,但当时反对者以“燕齐荆地远,不以置王,无以镇之”反对,而提倡自古已然的分封制。秦始皇的态度是开明的——在坚决实行郡县制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反对者关于“地远”的意见,采取了一系列如修道路、统一文字等技术性措施来解决“地远”引发的统治效力不及的问题。

然而,即便如此,反对者依旧有之,且大发“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的迂阔言论(博士淳于越语)。返回现场,平心而论,由此引发对“以古非今”的反感确也在情理中——秦始皇的“焚书令”就是在这一语境下,经李斯点燃而蔓延开去。同情?理解?还是有“原来如此”之叹呢?我想,这种重返元典的材料阅读,定会让你对功过的界限与边界产生模糊印象,“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的喟叹正由此生。

高中历史的测验最大的特色就是材料的阅读。初中毕业的同学,需要强化的不是历史知识的扩充,从应试角度而言,这并非症结。从上例可知,阅读能力的培养,透析文字背后的作者宗旨,是大家需要强化的要点。向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这个“文”字其实就是对语言的敏感性的培植,因为历史学不等于历史。历史是过往所发生的一切事实,而历史学是对一切过往的编撰记录,此中参杂着多少时人、后人、“有心人”的“深思远虑”啊!对文本语言没有一点挑剔的眼光、审慎的睿智,是很容易掉入说教的窠臼。

所以,衔接要从阅读做起。阅读什么呢?可选择一些历史倾向较浓郁的文学类作品。如《史记》就很好,纪传体极适合闲适阅读,不必从头到尾,兴致所起,择“人”观阅。二高有个历史社团叫“春秋学社”,我曾经让同学阅读《淮阴侯列传》、《项羽本纪》等佳作名篇,选的是中华书局繁体竖排版本。同学初看畏惧不可言状,可静心细读,理解起来却也丝毫不费气力。可见,对古文的畏惧,主要还是畏惧本身,真要深入虎穴,找本专业编辑起来的古籍读读,一定会有“原来不过此如此”的窃喜。

最后跳出应试,说点题外话。和所有的传统学问一样,历史学在19世纪走向了高度的专业化。但是专业化并不意味着让同学们将所学专业视为终身职业,而是让年轻的灵魂学会如何聚精会神地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研究所必须的严肃品格。

用布克哈特的话来说,专业训练就是“通向精神自由的一种途径”,就是“在智慧和情趣方面超脱日常无聊”,“不让报纸和小说”——在今天应该是电视和手机——荒废自己的精神。高中历史学习,并不旨在让你以此为终身职业,而是以历史学科的视角,培养你今后的研究品格和高级趣味。

高中历史内容学情分析_高中历史学什么内容_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

『今日编辑』:柯雯

高中历史内容学情分析_高中历史学什么内容_高中历史学科知识点

点赞和在看,为梦想加油!

上一篇: 2007年第2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报告
下一篇: 2018高考文综全国卷二2卷很难吗 2018年全国卷二2高考文综卷难度调查问卷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