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新历史主义;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的理论背景与特征;维柯卢梭;然而,20世纪以来的历史研究以及历史批评却深陷了所谓的“艰难时代”。历史主义备受责难步入穷途末路,这些不同声音促进了历史研究的自身反思和自我批判,为新的历史观登上舞台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观念的重大转变也构成了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出现的理论背景。20世纪文学批评在历史与形式之间完成一次批评旅途之后,重又回归历史与文化,这也为新历史主义文论的出现创造了重要的理论条件。;二、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特征(一)理论来源的多元化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来源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中既有解释学与接受美学的理论影响,也有福柯关于权力话语的理论渗透,还有人类学、原型批评的理论身影。;(二)新的历史观新历史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将“大历史”转变为“小历史”,提倡用综合的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地理、心理等因素)的观点和方法,建立史学与包括文学在内各门学科之间的同盟,以此扩大历史研究的方法。;受当代各种新的史学观念影响,新历史主义高举克罗齐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历史哲学和美国学者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哲学大旗,否定传统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史学观念。
;(三)新的文本观在新历史主义的研究视野中,文本的历史维度不再是线形的、矢量的、连续的时间延伸,而是一个充满无穷的中断、交置、逆转的断片存在,文本可以通过“历史事实”去寻找历史寓言和文化象征,于是,现在与过去,过去与未来都在文本的意义中达到瞬间融合。;(四)独特的文学观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文学文本不过是人类的各式各样文本中的普通一员,与哲学、宗教、法律、科学等文本并无二致,皆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文学与政治、经济、信仰、文化、意识、权力等共同“构成”了历史。 ;第二节 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怀特著述甚丰,主要理论著作有《元史学》(1973)、《话语转喻学》(1978)、《形式的内容》、《比喻实在论》(1999)等,并写有大量的学术论文。;一、元史学观念的诗性预构从哲学基础上看,海登·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的建基于他的元史学的历史哲学观基础之上,这主要体现于他的《元史学:十九世纪欧洲的历史的想象》之中。;元史学观构成了怀特历史书写理论基础,“元史学”(Metahistory,又译作“元历史”),在怀特那里,元史学强调的是一种历史书写的深层结构,指向的是一种强调文学与历史相通相容的诗性历史哲学。
其主要理论内涵包括:;首先,怀特的元史学观认为,“在历史学家把他用来再现和解释历史场的概念及其用于历史场的数据之前,他必须首先预构那个场,即把它作为精神观照的客体建构出来”。其次,怀特坚信,历史编纂的深层结构具有文学性特征,因此,历史书写必然包含了一个难以回避的修辞学问题。;再次,怀特把对历史的理解看作一种语言结构,认为只有通过语言结构才能把握历史的真实价值。最后,怀特的元历史观以转喻理论和叙事理论为主要的理论支撑。;二、历史书写中的文本观念怀特的历史书写理论将文学与历史、叙事与修辞、比喻与转义、话语与意识形态、文化与政治等诸多因素纳入其理论框架,从而形成一种体系庞大、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较强的复杂的文本观念。;怀特元史学观念的诗性预构打破了文学与历史这两个学科之间的传统壁垒,也为我们借鉴其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文学文本提供了一把有效的钥匙。怀特认为,历史书写与其它方式的写作活动没有本质性差别,历史书写中最重要的工作不是书写的内容,而是书写形式,尤其是语言的运用。;首先,怀特界定了历史书写中的五个重要的范畴:(1)编年史;(2)故事;(3)情节化模式;(4)论证模式;(5)意识形态蕴含模式。
其次,怀特剖析了历史书写文本的构成。再次,怀特论述了历史书写的风格与其网络结构理论的整体性特征。;三、叙事的历史化与历史的叙事化怀特十分重视叙事以及叙事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首先是历史的叙事化。其次,是叙事的历史化。;海登·怀特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最突出的贡献于影响表现为消解了历史客观性与当代主体性、非历史文本与历史文本之间的界限,为重新思考审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第三节 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一、文化诗学的基本内涵所谓“文化诗学”,就是指试图通过包括文学文本在内的诸多文本的解读,还原构建文学阐释的诸文化活动之间的关系氛围的文学批评方法,它强调文学研究并仅仅专注于文学本身,而是包括了一定时代中的社会集体信仰与审美爱好的形成嬗变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文化活动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个层面上,与其说,文化诗学是一种文艺理论,不如说是一种文学研究的策略更为准确。;文化诗学的基本的理论特征是文学文本的越”与跨文本阐释。首先,文学文本的越界强调文本是文化文本和历史文本,而非囿于文学文本的狭小范围。其次,所谓跨文本阐释就是将历史的文本性与文本的历史性相融合。;文本的历史性是指所有的文本,既包括作为批评家研究对象的文本,也包括批评家研究之后撰写的文本,都含有历史的具体性,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指文本是特定历史的产物;二是指作为历史事件必然参与历史的建构。
;文本是不可能超越具体历史时空的限制而超然存在的。文本自身不仅是作为历史文化“事件”而存在于历史中,同时,又成为塑造历史的能动力量而参与建构”历史的过程之中。;二、文化诗学的文本间性文本间性批评策略的理论依据是文学理论中的互文性观念。“文本间性”研究非常有利于从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下研究文学。;在格林布拉特看来,文化诗学研究就是要有目的地把文学理解为构成某一特定文化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从而消解文学与社会、文学与历史之间封闭的话语系统,恢复文学研究中文本与创作主体、文本与读者、文本与世界等诸维度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以此揭示作为人类特殊活动的文学艺术问题的无限复杂性。;三、意识形态与社会能量在格林布拉特的文本间性批评研究中,意识形态的概念也显示出了与众不同之处,那就是他更为深刻地提出了文学意识形态的历时性问题,即文学如何作为历史事件而参与历史的建构活动,以及一个社会的成员如何在意识形态中被塑造、再塑造成为该社会的一个自觉的公民的过程。;格林布拉特是在他的《莎士比亚的商讨》(1989)中提出“社会能量”的概念与理论的。按照格林布拉特的看法,“社会能量”是社会文化产品中所具有的激发人的心智和唤起情感的力量,这种能量存在于“符号性的事物”中,文学文本作为“符号性事物”就可以承载社会能量。
;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新历史主义文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启发,新历史主义文论提出的文化诗学观念、文本间性批评策略、叙事的历史化与历史的叙事化、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大历史”与“小历史”等理论观念和批评方法至今仍然在不同的批评实践中有所体现。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辩证地分析新历史主义文论在哲学观、史学???与批评观上的局限性。;关键词解析:新历史主义历史书写理论互文性文本间性批评;思考题:1. 简述新历史主义文论产生的理论背景。2. 海登·怀特“元史学”观的主要理论内涵包括哪些?。3. 什么是文本间性批评?4. 如何辩证看待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贡献及其不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