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曾指出——
“儿童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
可见,社会领域的发展对于幼儿未来生活独立性、生活习惯、自信、抗挫力、情绪管理、合作能力、社会适应、幸福感等生活必需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做好社会领域幼儿的观察记录,支持并促进幼儿社会领域的成长吧!
幼儿社会领域行为观察要点
在进行社会领域观察记录时,老师们常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就从这些问题入手,来看看到底应该如何实施社会领域的观察吧!
问题1:没有有效的社会性观察场景
许多老师表示,不知道自己应该在一日生活的什么场合进行社会领域的观察,这也就让老师们常常错过一些偶发的、一闪而过的社会教育契机以及幼儿的发展时刻。
事实上,一日生活有很多环节都和社会领域相关,如下图所示——
比如,在来离园时可以观察幼儿的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观察幼儿的人际交往、自我意识与社会适应,等等。只要涉及到幼儿与人、与环境交互的活动,都可以开展社会领域的观察记录。
问题2:缺乏记录要点
也有许多老师表示自己在开展社会领域观察时,不知该看什么、该记录哪些要点,也就难以记录下有效的观察内容。
对此,老师们可以从表情与情绪、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关键事件、人际交往对象、人数及交往表现、频次时间、表现及结果、表情与情绪这八大方面去进行社会领域观察,可以帮助老师们观察到想要观察的内容。
问题3:记录内容不够客观准确
还有一些老师表示,自己可以找到观察要点,但是记录下的内容不足以支撑后续客观准确的分析。
对此,老师们可以使用照片、关键词、数字、录像、录音、简笔画、图符等七种方式中的多种进行组合记录,可以最大程度确保记录内容客观准确,便于后续的分析。
案例:自我意识的观察记录
自我意识,在之观察指标库中,主要对应“认识小小我”与“自信小主人”两个观察指标。
①认识小小我
“认识小小我”的主要表现行为如下图所示——
对于这些不同的表现行为,可以采用不同的活动与方式进行观察。
下滑查看如何开展观察
针对这些表现行为,教师可以用自我介绍的方式,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姓名、性别的信息,或是利用绘本让幼儿了解自身的一些特征,还可以用照片墙的形式帮助幼儿展示自我。
老师们还可以运用绘画、谈话、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表现表达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等,以及自己与其他幼儿不同的地方。
针对这一行的表现行为,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观察,比如喝水打翻能否给老师提出需求,游戏活动中是否能向教师和同伴提出帮助、是否能倾听他人等。
在观察自我情绪上,老师则可以关注幼儿日常的情绪变化(如何时哭,为何哭,最后是如何缓和的),并以此开展观察记录。
②自信小主人
“自信小主人”的主要表现行为如下图所示——
与“认识小小我”一样,这些不同的表现行为,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与方式进行观察。
下滑查看如何开展观察
针对这一部分表现行为,教师可以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并以此观察幼儿的表现。
老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完成任务、活动过后的行为与情绪表现(欢呼、大笑、激动......)来开展观察。
针对这些的表现行为,教师可以在一日生活的生活、游戏、个别化学习等环节中,观察幼儿完成活动或任务的过程是否积极主动、是否自主完成、是否愿意挑战、是否勇于尝试等。
老师们也可以关注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否有组织有计划、是否能回顾完成任务的过程;还可以通过设置难度大小不同的多种活动来观察幼儿选择的状况,这些都可以观察幼儿的自信状况。
③ 如何撰写观察记录
回顾我们在之前讲到过的“如何撰写观察记录”的内容中,讲到了可以用“行为+能力+指标”的公式来进行撰写、在社会领域也一样。
以图中内容为例,首先老师先记录了幼儿跳鞍马的全过程,涵盖次数、情绪、状态、行为表现等多方面信息。其次,由行为过程归纳幼儿当前达到了什么样的能力。最后,回归指标,指出其达到了什么样的表现行为水平。
以上就是本期关于如何开展社会领域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了,你学会了吗?下期我们依然将聚焦幼儿社会领域的观察,老师们千万不要错过了哦!
2021年幼师口袋推出的【幼师口袋慧园通】已有 3000 家园所使用,其中观察记录工具广受好评,推荐给更多需要的园长们:
扫码填写信息
园所顾问将与您电话沟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