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成为中考科目、体育课时增加、更多的体育项目进入校园……“双减”之下,学校体育该如何发力?校园体育会有怎样的变化?“教会、勤练、常赛”在校园中又是怎样的情形——
学校体育,如何让学生感觉“过瘾”
光明日报记者 靳晓燕
体育老师不再“被生病”。
“体育老师现在和班主任一样重要。体育教育被重视起来了,教育局支持,老师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价值。”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体育教师龙克威说。
在“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2021年秋季每天锻炼1小时方案”中,记者看到的都是“零点体育”“体育走课”“课后服务体育类”之类的文字。
“这些都是不同年级学生在校体育活动的时间。一二年级与课后服务相结合,就相当于一周有八节体育课。”龙克威说,“区里将常赛机制列入考核,各学校都在积极准备比赛,一学年基本都超过100场比赛。”
体育老师忙了,学生在校体育锻炼的时间多了。
跑起来!练起来!
在北京,清华附小、实验二小、人大附经开学校等学校开启“零点体育课”——孩子们进入学校之后的第一节课是体育课。
体育打卡小程序成为人大附二分校学生赵靓怡生活中的好助手。“它对每个同学的体质情况都进行了精准的分析,很明确地告知我们擅长的、薄弱的、需加强的内容。”赵靓怡告诉记者,上完课回到家或者在节假日里,她都会在学习之余,根据小程序中的建议进行体育锻炼,并将视频上传,完成打卡。
光明图片
课堂还是“吃大锅饭”?
新变化 体育走班,爱上体育
体育课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在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足球、篮球、花样跳绳、健美操等都成为学生可选择的运动项目。经过系统学习,学生在小学阶段能真正熟练掌握1~2项体育技能,改变过去课堂“吃大锅饭”“蜻蜓点水”的情形。
“这得益于‘体育走班制’的推行。每个年级每周有体育走班4节,孩子们打破常规的行政班级,自由选择项目,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教学。”龙克威表示,学校经过三年的“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既解决学生的兴趣不高、技能不会、比赛不多的学校体育难题,又解决了体教融合中人才培养体系的问题。经过三年的实践和探索,体育学科从学校的薄弱学科发展为优势学科。
正踢腿、侧踢腿、弓步冲拳、马步格挡……随着行抱拳礼,一堂课就结束了。这可不是学校的武术社团活动,而是北京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高中体育模块课程的内容。高中学生根据自己选项进行技能学习,老师们根据自己的所擅长的专项为学生开课。目前开设的课程有足球、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武术等,形成了学校特色体育课程项目集群。
教育部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提出,打破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性,积极探索与适当增加“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组织形式,一些学校正在积极探索与实践。
光明图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毛振明表示,对各校来说,场地器材的情况差异较大,有些学校设施好,场地器材不是问题。有些学校室外场地小且没有室内场馆,短期无法解决场地的困难,不能立即实施“体育走班制教学”,但可以通过部分场地的改造、教室的改用、场地的开发、场地的立体化等方法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场地器材问题,推进“体育走班制教学”。
运动会还是“少数人在跑,多数人在看”?
新变化 人人都是运动员,班班都是啦啦队
“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最近,全国各地的学校运动会如火如荼地进行。潜龙腾渊、鳞爪飞扬,奔跑、跳跃、投掷,激情之下是青春的模样,体育的精神与魅力在赛场涤荡。
本着一个都不少,人人都参与的原则,人大附中第二分校连续两年举办“全员运动会”——打破年级、班级界限,赛场上,人人都是运动员;赛场下,人人都是啦啦队,运动会“少数人在跑,多数人在看”的模式成为过去式。
赛场上,红蓝两队的运动员们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从小一到高三,从年级到年龄,都实现了极大的跨越和极高的融合。同学们全员参与、全员协作,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光明图片
不再是运动场边的看客,不再是跑道边默默无闻的旁观者,大家都成了运动场上的主角,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考验灵敏度和协调性的“我是大力士”、充满趣味的“抬小猪”、唤起童年回忆的“夺冠高手”、团结协作才能胜利的“四向拔河”、欢声笑语的“滚大球”、融合了篮球与短跑的“抢地瓜”、带来阵阵笑声的“车轮滚滚”、紧张刺激的“穿越火线”、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疯狂汉堡包”……一队又一队意气风发的少年在赛场的中央拼搏,一阵又一阵加油助威的呐喊在赛场的周围响起,全员运动会的17个项目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动起来了。
人大附中第二分校体育组组长张媛媛介绍,目前,学校正在全面推动旨在提高体育课的锻炼实效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趣味课课练1260例”的全员体育课身体锻炼工作,推进全校学生的“全员性校内班级联赛制度”,掀起学生课内外全员快乐健身的热潮。
随着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改革,全员运动会的推广,体育运动更加科学,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改革后,班级足球赛不再像过去情况,一群不会踢球的队员像蜜蜂一样围着一两个会踢球的队员打转转。改革后,足球队员的脚下功夫有模有样,队员之间有了位置感,小学生的班级足球赛开始有点‘世界杯’的味道。”龙克威告诉记者。
长沙高新区虹桥小学“体育走班制”教学改革三年,确保学生100%全体参与,每名学生每年不少于5场体育比赛,做到“教会、勤练、常赛”,培养学校中坚力量。通过连续的校队人才培养模式,形成5%左右的精英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区、市、省比赛,形成有基础的大众体育和有梯队的精英体育,各班级都有体育苗子,通过体育形成了各班的班队文化。
对人大附中第二分校而言,高校专家教授团队也将来校进行精准测试,然后分析,并进行干预。
农村体育还是“一只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
新变化 因地制宜推广特色课程
开学日,在湖南长沙高新区白马学校朴素的开学典礼上,“绳舞飞扬”,每班都派出了最强选手参赛。徐敏校长在放假前就叮嘱孩子们:假期中除了学习和休息外,每天还要坚持家务劳动和进行体育锻炼。
有人曾这样形容农村学校的体育活动“一只哨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在白马学校是另一番情形。在专家带领下,学校组织体育组教师,加强学校体育教学研讨,确定了定向越野为学校特色项目。白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的农村学校,学校建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校园及校园周边有山有水,建筑物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建筑物之间或校园周边有各种天然的标志物,如树、小山包、洼地等,这些天然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开展定向越野运动。
“在我们学校开展定向越野运动,既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及其周边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体育教育,同时也克服了学校资金有限、体育运动场地不够、设施设备不足等问题,一举两得。”白马学校副校长贺慧华说。
在比赛中,学生们自己准备器材,自己布点。比赛开始后,小组合作,看地图打点积分,比赛结束后自行打成绩。比赛有个人赛、积分赛、集体赛等形式,既突出个体成绩,又注重集体的合作。
学校老师将定向越野课程与语文、数学课程相结合,极大地拓宽了课程的趣味性,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还能锻炼身体,培养能力。在今年秋季,学生们已经开始利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开始自己学习绘制简单地图和设计比赛路线了。
“家长们感觉孩子比以前更自信,更阳光,更活泼,体能变得更强,更有耐力。在定向运动中,孩子们思维得到锻炼,反应更灵活,对学业提升也有帮助,学习更专注认真,态度更积极主动,遇到困难总能主动出击想办法解决。”徐敏校长说,罗依扬、林涵蕾、范嘉绮等同学获得湖南省青少年定向越野锦标赛U10女子组接力赛第四名;左毅轩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运动员。
北京密云不老屯镇中心小学是农村平房校,学校利用这个优势条件开展学校体育特色项目——跳绳。每学期,学校都为每一名学生下发跳绳,每个课间学生都要跳200个跳绳,课间操融入跳绳项目。国颁操结束后,同学们听着音乐进行单摇、单编、双摇、双人编花跳、集体“8”跳长绳活动。
光明图片
每个课间学生都动起来。“白天学生在运动中沐浴阳光,晚上活动结束后仰望星空。学校为每个班级配备了多种体育锻炼和娱乐用品,学生课间可以尽情享受运动。”不老屯镇中心小学校长李海琴介绍,在近三年区级体质健康监测中不老屯镇中心小学是密云区唯一一所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呈现上升趋势的学校。
《光明日报》( 2021年10月26日 14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