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时年95岁高龄的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将国籍改回中国。这一举动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遭到无数人的质疑与诟病。
许多人议论,说他是因为年纪大了,在美国呆不下去了,才回中国养老的。有些人甚至千方百计将杨振宁的个人经历扒出,试图从各种角度挑刺找毛病,污蔑诋毁这位爱国之士。
甚至有些话,连杨振宁身边的的朋友都看不下去,总想站出来替他辩上一辩。可是杨振宁本人,却对这样的议论置若罔闻,乐观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杨振宁国籍哪年恢复的(杨振宁国籍是哪国)
杨振宁到底是位怎样的人呢?他对中国真的没有贡献吗?他难道真的是为了养老才回来的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伟大院士饱受争议的人生吧。
杨振宁
杨振宁是谁呢?可能比起邓稼先,袁隆平这些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大家对杨振宁的名字并不熟悉。但他在国际上的名声可是非常响亮的,甚至早在1957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物理学舞台上当之无愧的明星学者。
然而杨振宁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却在1964年加入了美国国籍。他这一做法不但在后来成为了人们攻击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让父亲对他倍感失望。
但国籍的更改并没有影响到他的爱国之情。1971年,杨振宁忽然看到一条通知,原本美国护照上有几个不能随便去的国家,现在中国被从中取消了!报纸上并没有其他详细解释,但他想也没想,马上订了回北京的航班。
当时的杨振宁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只是担心这个消息很快会失效,担心回国的窗口不久就要关闭,所以他没时间去思考这一举动会产生的影响。那一刻,他只是一个思乡心切,急于踏上祖国故土的归乡人罢了。
杨振宁就这样成为了中美关系松动后,第一位回国探访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叩开了中美之间紧闭多年的大门。
毛主席与杨振宁
沟通中美的爱国之士
首次访华回到美国之后,杨振宁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通过各种场合传递给全世界。那时候,中美双方都对彼此缺乏了解。
而杨振宁通过向大家宣传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打破了国外人士对中国的固有印象。他甚至利用在欧洲、南美、亚洲等地讲学的机会,做关于中国的正面宣传。
很多外国的人对当时的中国还停留在“东亚病夫”,“一穷二白”的印象,但其实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中国早已做出了不小的成就。
杨振宁与周总理
杨振宁的讲话对当地的华侨,甚至是许多外国人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许多科学界人士开始转变对中国的态度,一改从前对我国的偏见,愿意同中国亲近。
一大批著名的华裔科学家在他的影响下陆续回国访问,看着祖国的巨大变化,大家也是心潮澎湃。学者们以此为契机,在此后多年间不断为中国的教育事业牵线搭桥,将优秀学子送去国外深造。
不过这爱国之举,却在当时的美国掀起了不小的风浪。美国联邦调查局多次敲开杨振宁的家门询问情况,语气中总带着一些威胁。
杨振宁先生却不卑不亢,平静地回答道:“中国是我的祖国,我的父母、兄弟姐妹都在那里,我的朋友亲人也在那里。我想念他们,想见他们,想回家看看,这难道违反了美国的法律吗?”
杨振宁
杨振宁不但在国外为中国积极宣传,回国后更是亲自奔走,为国内教育事业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早期受到他召唤回国的顶尖科学家,后来许多都成为了我国理科教育领域的奠基人。
不但亲力说服各位学者回国,杨振宁更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创立高等研究中心。没有钱,他就卖掉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又凑上大半辈子积攒下来的积蓄,以个人名义给国家科研事业捐献了400万美金。
甚至说动“对冲基金之王”詹姆斯·西蒙斯给清华捐了一栋小楼——陈赛蒙斯楼。
在没有遇见杨振宁之前,清华大学的物理水平在世界上还排不进一流。自从他到清华之后,很多有才之士愿意跟随他的脚步留在清华,这才有了如今清华接近世界顶尖大学水平的飞跃进步。
在2004年,82岁高龄的杨振宁老人,还给清华物理系一年级的130个同学,上了整整一个学期的基础物理课!有世界顶尖的学者带领着,在这条漫长又广阔的求学之路上前行,对这些国家未来的栋梁们,是多大的鼓舞啊。望着学界伟人的脊背,他们也必将扛起国家发展的这面大旗,勇往直前。
爱国不止有一种方式
杨振宁的爱国思想,不止体现在大的方面,还反映在小的细节中。当时他在物理学界名声大振,据说如果将历史上的物理学者们按理论贡献排名,杨振宁可以排进前20之列。
因此香港中文大学曾经力邀杨振宁来当名誉博士,但他一直没有接受。外界当时猜测,是不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名声不够响?还是给的钱不够多?才请不来杨振宁。
其实都不是,而是因为当时香港的归属问题还存在争议,香港中文大学是由英国人掌控的,学监也是英国人。杨振宁如果同意出任,不但要在学监面前鞠躬,出任仪式上还要被他拿一个棒子敲一下。
作为一个身体里流淌着中国血液的华裔,杨振宁不愿意向霸占中国领土的英国人鞠躬,更不愿意卑躬屈膝,所以在1997年之前,他也一直没有接受这样的荣誉博士学位。
直到香港正式回归后,杨振宁才二话不说立即接受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提议。那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他不但说得出口,而且做得到。
毛主席与杨振宁
杨振宁在国外的那段时间,中国的科技发展急需人才。现在很多人总拿杨振宁和邓稼先、钱学森这几位学者作比较,觉得他年轻时没回国。不如这些建国初期回来的人爱国,关心国家命运。
这真是错怪杨振宁先生了,事实上他本人同邓老等人的关系也非常好。在后来国家建设止步不前的那几年,科学研究也受到了阻碍。邓老、钱老这些国内顶尖的科学家,不但研究项目受到限制,甚至有可能随时性命不保。
杨振宁有美国国籍,也是在国际上颇有名望的人。所以他想了个办法,一回国就拟定一大张要拜访的人名单,其中第一个写出的名字就是邓稼先。名单中剩下的人里,大多数是国内重要的科学家,还有一部分是政界要人。
在杨振宁的这一举动下,原本活动受限的这些知识分子也得以喘息,能够保住性命。也是由于这样复杂的情况,他甚至没能在父亲最后的时间里陪在身边。
邓稼先与杨振宁
等到杨振宁先生好不容易忙到自己快退休了,准备回国之时却又得知妻子得了癌症,时日不多。杨振宁在美国陪伴着爱人,直至她去世,也考虑到孩子也已经长大,他这才安心回国。
来自父亲的爱国传承
而杨振宁之所以有这样的爱国情怀,离不开父亲从小言传身教的爱国教育。
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由于有个数学家父亲,杨振宁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不少复杂的数学理论,为他日后的物理学研究提供了十分关键的助力。
杨武之
杨武之先生是经历了艰难的革命时期走过来的人,对美帝列强主义一直深恶痛绝。一心一意为民族的复兴而努力,时刻盼望着国家的富强与兴旺。杨振宁加入美国国籍的事情,一直是他心头的芥蒂。
但他是个尊重儿子的好父亲。虽然十分想让他回国,但杨武之也知道,杨振宁的研究方面对当时的中国没有太大的用处。
不同于邓稼先、钱学森的研究可以强国强兵,也不同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可以让中国人吃饱饭。杨振宁的研究方向是理论型、微观型,而非实用型。
就好像一个流落孤岛的人,给他珠宝是没有用的。倒不如给他武器去打猎,给他食物去充饥来得实在。
杨振宁当时如果回国,对国家也没太多作用,还会限制他的研究条件。
杨振宁也对父亲表明了自己的想法,只要完成了研究,他就回国陪家人。
可是直到1973年他的父亲离世,他也一直没能真正回来。得知父亲去世的那一刻,杨振宁在世界的另一边,久久回不过神。父亲的那一声宽恕,他这辈子也不可能再听到了。
杨振宁
回国是为了养老?
尽管从未做出过有损国家利益的行为,80多岁回国的杨振宁还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他晚年的生活被公众知道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第一个争议是关于再婚的。杨振宁回国后,在82岁高龄之时,宣布将与28岁翁帆再结夫妻。因为年龄的差距,这段感情受到了外界的许多非议。
杨振宁与翁帆
有说女方傍大款,老少恋;有说男方老不正经,骗小姑娘感情。事情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两人都冒了很大的风险,但两个人也都选择了无视外界的声音,坚定走到了一起。
其实早在1995年的时候,翁帆就与杨振宁的相识了。当时杨振宁携原配妻子杜致礼回国,就是翁帆负责接待当翻译的,她那时还是刚上大一的学生。
杨振宁夫妇当时对翁帆的印象非常好,回美国后,翁帆也时常给他们写信。
后来杜致礼患病,杨振宁在她生病期间照顾了很久,爱人去世后便回了国。
杨振宁与杜致礼
回国后的杨振宁再次与离异的翁帆相遇。相识多年的两人,最终明确了感情,正式结为伴侣。所以按这个时间线来讲,他们之间的感情也不算是完全无迹可寻。
至于那些外界的议论之声,只要稍作思考,就能得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翁帆作为一名英语翻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此前也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两人重逢之时,翁帆也已经不再是天真无脑的小姑娘了。
以她的条件来说,嫁个年龄相当,条件差不多的人,幸福过完一辈子,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她还是选择与杨振宁在一起,这么看来,难道这两人就真的一点感情基础都没有吗?你可以觉得她是有利益需求在里面的,但平凡人的婚姻又有哪个不是经过了权衡考量的呢?
况且她也陪着杨振宁,又是筹款又是卖房子,最后却把钱全捐给了国家科教事业。这样的一系列做法,难道仅仅是做秀吗?
从杨振宁的角度来讲,有个人能代替妻子陪伴自己的晚年生活,照顾自己的起居,体谅自己的心情,也是个很好的选择。
年轻时的杨振宁亲眼见过国外某个领域的学者,因为妻子的去世,日子过得潦草漫长。所以他自己也早就说过,晚年一定不要变成这样。他希望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一直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所以他会选择再娶是必然的,这个人即使不是翁帆,也会是其她人。
对杨振宁来说,年少时的情深固然重要,可是自己还要更重要的事去做,生命也不应该以年龄来论长短,而应该以质量来看整个人生。
杜致礼与杨振宁
如果看到这里,还有人觉得杨振宁是为了所谓的“养老”才回国。那真的要问上一问:
他放着美国的豪宅不住,放着国外大好的研究环境不留,放着国外的高薪工作不做。为什么要历经千辛万苦,又是卖房子,又是拉赞助,只为了能多建一些研究室,多盖一幢小教学楼呢?吃饱了撑得吗?
甚至到现在还有人觉得,他回国改国籍是别有用心。
但从客观来看,老先生晚年改回国籍,不但是对故土的依恋与回归,更是相当于将那些毕生的研究成果,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
以后无论谁提起曾经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说的都是:那位中国学者杨振宁!而不是美籍华人杨振宁。中国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上,又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难道不值得高兴吗?
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时,杨振宁也是顶着中国国籍去领奖的。作为国人的优秀同胞,他曾这样说:
“我深深察觉到一桩事实:在广义上说,我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产物,既是双方和谐的产物,又是双方冲突的产物,我愿意说我既以我的中国传统为骄傲,同样的,我又专心致于现代科学。”
而杨振宁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对父亲的承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重新成为了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相信在收到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身份证的那天,他也一定想起了父亲曾经那张严肃又不失慈爱的脸。
杨振宁(左)、邓稼先(中)、弟弟杨振汉(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