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章太炎纪念馆观后感(章太炎纪念馆要预约吗)

章太炎纪念馆观后感(章太炎纪念馆要预约吗)

章太炎纪念馆观后感(章太炎纪念馆要预约吗)章太炎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仓前老街。故居建于明末清初,属中式宅院,现为章太炎纪念馆。章太炎纪念馆观后感(章太炎纪念馆要预约吗)故居坐北朝南,面水临街,是一个前后四进加一过道的大宅院。这四进一弄宅院前三进为太平天国之前章太炎曾祖父所建,最后一进楼房建于民国初年。院内由前厅、正厅、卧室、书房、厨房及天井等组成。第一进为临街房,第二进“扶

章太炎故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仓前老街。故居建于明末清初,属中式宅院,现为章太炎纪念馆。

章太炎纪念馆观后感(章太炎纪念馆要预约吗)

章太炎纪念馆观后感(章太炎纪念馆要预约吗)

故居坐北朝南,面水临街,是一个前后四进加一过道的大宅院。这四进一弄宅院前三进为太平天国之前章太炎曾祖父所建,最后一进楼房建于民国初年。院内由前厅、正厅、卧室、书房、厨房及天井等组成。第一进为临街房,第二进“扶雅堂”,第三进卧室,第四进现辟为陈列室,第二、三进东侧分别为厨房和书斋。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因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而字枚叔,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家,余杭人。

故居临街的第一进房曾开过培昌南货店,属章氏义庄,是太炎祖父为赈济族人、乡里而开设的。

章家被称为全城世家,要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相传章氏先人章仔钧奉命镇守浦城,南唐国派兵来犯,章仔钧派两员裨将前往福州求救,后因延误理当处斩,夫人练氏以为延误乃天气所致,故予以释放并赠银相送。后此二员裨将率吴越国军队攻破建州,想到了练氏夫人的救命之恩,经练氏夫人规劝终于放弃了准备屠城的打算。练氏夫人保护了全城百姓,因此章家被称为“全城世家”。

故居砖木结构。每进主体建筑均面宽三间,硬山顶。前二进为单层,第三进重檐二层,第四层单檐二层。第二进正厅前带两厢房,东为厨房。第三进为章太炎先生诞生地,二楼也为章太炎先生卧室,东楼屋为书斋。前三进前后贯通,第四进与前三进,有备弄贯通。前后开门。

章太炎出身书香门第,家中富有且有医学家传。扶雅堂为举家喜庆祝福、宴会宾客之地。

章太炎故居第二进是正厅堂,陈设太炎先生半身像、遗物及专辑。章太炎故居系章炳麟出生和成长之地,在此他度过了人生重要的学习成长阶段。投身革命后也曾几度回家探亲、避难。

故居每二进主体建筑之间都有一个长方形小天井。

第三进为二层,一层为内堂,二楼为卧室,分割成三间,中间为章太炎次兄炳业卧室。

章太炎卧室位于二楼西首,为章太炎先生与王氏结婚时的住房。现按晚清传统余杭民居卧室布置,有雕花大床等。

第三进东侧为书房,是章太炎青少年时期的书房。

少时,外祖父朱有虔、父亲章浚便对其进行了严格系统的语言文字学方面的训练。章太炎“读书精勤,晨夕无间”。

第四进现为陈列室,简陈了章太炎的一生。

章太炎幼年受祖父、外祖父的民族主义熏陶,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有强烈的排满情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章太炎曾为强学会捐款,与康有为、梁启超通信。又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后因学术意见相左回到浙江。1898年春,曾应张之洞之邀赴武汉办报。戊戌政变后,因遭通缉,避地台湾,任《台湾日日新报》记者。

1902年章太炎逃亡日本,与孙中山结交。1903年,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又为邹容《革命军》作序。“苏报案”发生被当局判刑,入狱三年。1906年赴日本参加同盟会。

辛亥革命爆发后回上海,向黄兴提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劝告。并在槟榔屿《光华日报》连载发表政论《诛政党》。1912年2月任南京临时政府枢密顾问。同年冬任袁世凯政府东三省筹边使。

在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于1913年8月进京与袁世凯说理。袁不见,章乃以大勋章作扇坠,至新华门大骂,遂遭袁氏囚禁,关押在龙泉寺。被袁世凯囚禁时期,犹为吴承仕等人讲学不辍。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章恢复自由,前往上海。

1917年3月对段祺瑞参战主张表示反对。7月参与护法运动,任海陆军大元帅府秘书长,为孙中山作《代拟大元帅就职宣言》。1920年拥护联省自治运动。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章太炎采取不合作态度,自命“中华民国遗民”。1935年,在蒋介石资助下,于苏州锦帆路开设章氏国学讲习会,招收最后一批学生,并出版学刊《制言》。

章太炎晚年学术由汉学转向宋学及王阳明之心学,而其经学成就亦更注重魏晋经学,上窥两汉经学之不足,撰有《汉学论》。又曾撰《救学弊论》批评现代教育体制,主张回归民间办学和书院教育。1936年6月14日因鼻窦癌卒于苏州锦帆路寓所。

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写了一篇《理惑论》中说:“近有掊得龟甲者,文如鸟虫,又与彝器小异。其人盖欺世豫贾之徒。国土可鬻,何有文字?而一二贤者信以为真,斯亦通人之蔽。……夫骸骨入土,未有千年不坏,积岁少久,故当化为灰尘。……龟甲何灵而能长久若是哉!”

章太炎精通医学,著有《霍乱论》、《猝病新论》。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写了“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

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章太炎临终嘱托:只愿以五色旗覆盖棺木,禁用青天白日旗。章太炎逝世后,恰逢抗日战争爆发,骸骨暂厝于苏州锦帆路寓所水池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浙江省人民政府按其遗愿,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南明遗臣张苍水墓旁。“文革”初期遭暴尸,后又被重新安葬。

故居内有一云板,系龙泉寺之物。章太炎曾在龙泉寺内躲避当局的追捕。今龙泉寺不存。

第二进东侧的厨房。

2006年05月25日,章太炎故居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原来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和主体的。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梁漱溟

梁漱溟(1893.10.18-1988.6.23),蒙古族,原名焕鼎,字寿铭。曾用笔名寿名、瘦民、漱溟,后以漱溟行世。原籍广西桂林,生于北京。因系出元室梁王,故入籍河南开封。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国学大师、爱国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

梁漱溟出身于“世代诗礼仁宦”家庭,早年颇受其父梁济(巨川)的影响。青年时代又一度崇信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主义思想。辛亥革命时期,参加同盟会京津支部,曾热衷于社会主义,著《社会主义粹言》小册子,宣传废除私有财产制。二十岁起潜心于佛学研究,几度自杀未成,经过几年的沉潜反思,重兴追求社会理想的热情,又逐步转向了儒学。梁漱溟说:“我愿终身为华夏民族社会尽力,并愿使自己成为社会所永久信赖的一个人。”梁漱溟受泰州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并取得可以借鉴的经验。一生著述颇丰,存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唯识述义》《中国人》《读书与做人》与《人心与人生》等。

1974年在“批林批孔”运动中,梁先生反对以非历史的观点评价孔子,反对把批判孔子与批判林彪相并提,并为刘少奇、彭德怀同志辩护。当受到围攻时,他傲然宣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梁漱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6岁启蒙读书,但还不会穿裤子;上了四所小学,学的是ABCD;只有中学毕业文凭,却被蔡元培请到全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教印度哲学;在城市出生成长,然而长期从事乡村建设;一生致力于研究儒家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是著名的新儒家学者,可是却念念不忘佛家生活……一生不断追求的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

梁漱溟自称“是一个有思想,又且本着他的思想而行动的人”。其学术思想自定位为:“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朝话》),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他把整个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提出以“意欲”为根本,又赋予中国传统哲学中“生生”概念以本体论和近代生物进化论的意义,认为“宇宙实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和那不断的满足与不满足罢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在东西文化观上,把人类文化划分为西洋、印度和中国三种类型,称“中国文化是以意欲自为调和、持中国其根本精神的”,与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别。中国文化以孔子为代表,以儒家学说为根本,以伦理为本位,它是人类文化的理想归宿,比西洋文化要来得“高妙”,认定“世界未来的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复兴”,认为只有以儒家思想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们尝到“人生的真味”。断定中国是一个“职业分途”、“伦理本位”的社会,缺乏“阶级的分野”(《中国文化要义》),因此反对阶级斗争的理论,以为应该通过恢复“法制礼俗”来巩固社会秩序,并“以农业引导工业的民族复兴”(《乡村建设理论》)。

其著作除以上所提到的之外,尚有:《印度哲学概论》、《唯识述义》等,今编有八卷本的《梁漱溟全集》。

认识梁漱溟,知道他的学术与思想有助于我们了解浙东文化村的形成脉络和发展前景。

板桥镇上田村书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受钱王文化的熏陶,上田村民素来喜爱习武弄墨,常在农耕之余强身健体、陶冶性情。“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上田村全村男女老少,人人爱书法,个个会书法。从鹤发童颜的耄耋老翁,到一脸稚气的幼学孩童,从村两委会干部到田间地头劳作的普通农民,都钟情和酷爱书画,并多人多次在全市及以上的书画大赛中获奖。继前不久被授予“杭州市书法之村”,近日,临安市板桥镇上田村又被命名为“浙江书法村”。

如今的上田村鱼坑里,聚住着一个500多人的钱氏大家族,他们都是钱鏐的后代。据《钱氏家谱》记载,康熙年间,钱鏐三十二世孙钱源独创了十八般古兵器的操练套路,用于强身健体。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上田村家家户户都保持着习武的传统,并多次在各类比赛上摘金夺银。

上田村训:爱集体、正德行、敦孝悌、睦乡邻、怀善心、尚学业、务勤奋、正财道、持节俭、重修养、交良友

茶乡竹海,文武上田。百姓共源,千枝一根。团结同心,互敬互爱,珍惜村誉,村兴我兴。

立身天地,无愧圣贤,公心待人,处事严谨。仁慈隐恻,节义廉退,忠厚传家,品行端正。

尊祖敬宗,不忘根本,孝顺父母,恭敬师尊。妯娌和睦,兄弟宽忍,夫唱妇随,一门和顺。

邻居乡亲,相友相助,修桥铺路,惠普乡邻。待人宽厚,长幼有序,容让无讼,蔚然成风。

敬老怀幼,恤寡矜孤,救灾周急,排忧解纷。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行善积德,天佑斯人。

学海无涯,刻苦作舟,读书尚礼,学业有成。练武习字,上田传统,精益求精,奋勇登顶。

士农工商,七十二行,勤能补拙,人人尊敬。创家立业,勿可懒惰,一生勤奋,无限前程。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经商贸易,买卖公平。勿贪横财,不漏赋税,交财尚义,福报至深。

财勿攀比,量入为出,家有蓄积,遇事不惊。婚丧从俭,奢侈无益,克勤克俭,家道可成。

洁身自好,知过能改,遵纪守法,一日三省。富不恃势,贫不丧志,举止稳重,永享安宁。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交友人,良莠细分。诚信待人,勿信谗言,施惠无念,知恩感恩。

上田村在村委办公楼和文化礼堂内开辟了两个书法创作室,每周两次邀请该村国家级书法协会会员胡成英为村民免费指导书法。村里还免费向村民提供笔、墨、纸、砚。每每茶余饭后、农时休闲,村民们就会自发来到书法创作室尽情泼墨弄彩。几年下来,上田村购买的宣纸已经以“吨”来计算。每逢春节,村民都会书写对联相赠,以书法来传递亲情、友情。

2007年,上田村成立了村级书法协会。2010年,上田村被市书法家协会授予书画创作培训基地。2012年8月,上田书法协会正式登记注册为临安市书法家协会上田书法分会。截至目前,上田书法协会会员已发展到160余名,其中国家级书法家协会会员1名,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0名,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13名,市级书法家协会会员20名。上田村还曾多次在临安市文联举办书画作品展,共展出作品200余幅,一时间,“文武上田”名动一方。

上田八戒

一戒赌博、二戒酗酒;三戒淫乱、四戒斗殴;五戒行骗、六戒偷盗;七戒奢侈、八戒吸毒。

注:本文介绍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敬!

上一篇: 胡寿根老英雄简历(胡寿根战斗英雄)
下一篇: 拓跋贷敦(拓跋hong)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