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诗画,精神家园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国学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人们表面上说的研究过去的文化,而是一种过去、现在、将来都要继续发展和应用的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智慧的结晶。在旧版《辞源》中,国学的定义是:一个国家所固有之学术也。这话虽简短,但却从某一方面揭示了国学之大用。季老认为,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华文化——国学,那将肯定是另一番模样,那样的世界只会更差,不会更好。
对于国学或中华文化,季老觉得,它包含了中国的哲学、宗教、艺术、道德伦理、乃至经营、管理等领域,这些东西都是可以交流沟通的,也都属于国学。在这众多学科中,有不少到今天,依然在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思维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除此之外,国学还对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起着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他举例说,无论在中国封建时期(屈原、岳飞、文天祥)还是民国时期(闻一多、李大钊、鲁迅),只要有国学作为民间之支撑,其爱国热情就会非常高涨,民族也会异常团结。
对国学的特点的总结
1,重视传统道德
《白虎通》中,“三纲六纪”被认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哪三纲呢?即君臣、父子、夫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这里面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比如夫为妇纲,现代社会已经剔除了其中的糟粕,讲究男女平等),但却不能抹杀其中好的成分。好的成分在哪里呢?那就是一个社会要想发展、稳定,一定要有一种规则来维系,不然社会中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会出现,并且占压倒性的优势。三纲六纪把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很好地规定了下来,维护了社会的良好运行,还展示了中国人的伦理情操。
2,在人本上,形成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个步骤的人生理想模式。
格物就是了解事物,认识事物;致知就是找出规律,发现本质;正心即端正心态,修正心智;诚意就是意念要诚实,做事要实事求是;修身即把自己的身心修炼好,提高自身的境界和情操;齐家就是把家管理好,照看好自己的家庭;治国和平天下这个不用讲太多,大家平时看电视或电影应该都已了解。有了这八个步骤的人生理想模式,我们的人生就有了依托,也就由此找到了意义所在。
3,强调礼义廉耻,孝悌忠信
古人讲“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意思就是说,礼义廉耻这四样东西是国家的四大支柱,是国家之根本。作为中国人,我们要讲究礼仪,仁义、廉洁,知道什么是可耻的,不应当做的,保有可耻心。当然,古代也有人讲“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其实意思上基本一样。这些都是中国人在经过社会实践及反面教材中总结和发展出来的,是一个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以上三个特点是古代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学所要学习和精进的部分,弄懂了这三部分的内容,也就大体了解了中国伦理道德的基本内容,对国学有了更好的认识。季老指出,中国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它在世界文明史中的地位也非常突出,之所以这样讲,不是空穴来风,说说而已,而是一种历史事实。纵观国外的文化,从古希腊到古印度,尽管这些国家也有各自的道德规范,但是像中国这样内容丰富、年代久远、涉及方方面面的道德规范却很少见,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在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
比如中国人注重“孝”,讲“骨气或气节”,这些随便拿出一个就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道德应用,可以写出很多故事和篇章来。再比如基督教文化中重视“天”或“上帝”,佛教里讲的大部分是死后的事,像地狱、轮回等这类,实际上就是“鬼”,而只有中国文化讲人,说的是“人学”,其最根本注重的是人。
还有就是希腊人注重人与物的关系,中东地区注重人与神的关系,而中国则注重人与人的关系,我们文化的特点更多地是考虑社会的问题,非常看重现实的人生,人本身所具备的事物。
所以,季老断言,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看,中国文化中的这种伦理道德精华,在未来的21世纪,将会发挥更好更强的作用,对人(尤其是国人)的精神文化将会持续起到一种超乎寻常的伟力推动及潜移默化的生命之影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