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国学 >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

教育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幼儿园及中小学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各类各级学校开展相关活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幼儿园及中小学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积极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各类各级学校开展相关活动,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主要做法有:

(一)加强顶层设计。2014年,制定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全面部署。2014年,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意见》强调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要改进中小学德育的关键载体,通过不同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2015年,印发《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加强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明确提出“孝亲尊师善待人、诚实守信有担当”等中小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具体要求。2017年,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起草制定《教育部贯彻落实的实施方案》,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出具体意见。

(二)完善标准体系。研究制订包括中国语言文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92个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鼓励和支持开发开设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经典导读”“中国文化史概要”等国学必须、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支持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有条件的高校设立国学院、举办国学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三)夯实课程基础。重点建设了一批相关国家级精品课、重点教材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概论”“国学经典导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初步构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国学精品课程体系。将《中国文化概论》《中华文明史》《中国思想史》等列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规划,部分教材已经正式出版发行。依托我部会同财政部“十二五”期间联合实施的“本科教学工程”,支持建设了“薪火传承·中国传统哲学通讯”“中华文化20讲”等一批国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向全社会免费开放。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各地各校加强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蒲公英行动计划”,推动各地各校整合资源,创新载体,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各地各校结合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形式,利用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效。

(四)拓展教育途径。近年来,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家庭、社会教育作用,积极构建多方参与的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大力改善教育社会环境,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加强家庭教育。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大力加强家庭教育。2010年,会同全国妇联等部门印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2015年,印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加强家庭教育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学校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密切家校沟通配合,积极发挥家庭的德育第一课作用。设立了10个家庭教育实验区,指导学校帮助家长开展好家庭教育,强化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监管及教育责任,引导家长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为孩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二是发挥媒体导向作用。继续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栏、专题,开展公益宣传,加强对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文化部等部门,组织学生观看优秀影视作品,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书目,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研发。

(五)举办特色活动。2014年5月,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礼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系列活动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4〕19号),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启动传统文化教育项目的挖掘与推广,目前已经举办三届,取得较好教育效果。积极发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开展对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咨询、指导工作。建立93个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积极开展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内的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创新,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示范和引领。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涌现出一批特色学校。2015年,教育部从各地报送的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工作案例中,遴选出283个优秀案例予以表彰,积极引导各地各校树立典型、学习先进,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举办“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及“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知识竞赛,大力推动各地各校拓展教育空间,通过讲故事、文艺演出、校园广播、阅览室、班团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六)加强理论研究。教育部以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为抓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释。近几年,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中,有十余项课题立项涉及《道德经》研究方面,《论语》立项研究更是多达近七十项,有效地加大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的资助力度。同时加大对高校传统文化类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支持力度,指导山东大学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等机构建设,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围绕中华经典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推进教材体系建设,拓展校园文化,加强研究阐释和学科建设,打造学校经典文化教育的高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努力。

(一)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教育。一是制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点。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根据各学段学生认知特点,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任务,使之相互衔接、层层深入。二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在幼儿园及中小学课程标准修订中,研究筛选《道德经》《论语》《传习录》的精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和教材体系;鼓励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支持建设《道德经》《论语》《传习录》等一批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线开放课程群;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三是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深入挖掘以《道德经》《论语》《传习录》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幼儿读物及青少年普及读物,开发文化类辞书,出版“校园中华经典诵读”丛书。四是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阐发。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各类项目中,单设中国文学、中国历史等类别,每年评审立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项目,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研究的资助力度,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和学理支撑。

(二)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打造中华经典诵写讲品牌活动,把《道德经》《论语》《传习录》纳入活动内容,继续办好中华经典诵读、书写、诗词歌赋创作、汉字文化创意及以“亲近经典、承续传统”为主题的作文征集等全国性活动和集中展示活动;培育中华经典教育示范基地,鼓励支持中华经典诵写讲学生社团建设,建设中华经典诵读交流推广基地等,建设中小学语文课本诵读库、中华经典资源库、声像库,编写中华经典诵读读本。

(三)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一是结合传统节日全面展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成果,开展“传承的力量随手拍”微博活动,推选展示传统文化公开课,开展校园节日文化网络直播,组织全国校园古体诗词原创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二是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体育传承学校、基地、项目、课程。在中小学校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在全国高校建设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在全国各省(区、市)建设一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艺术实践工作坊;组织一批重点课题,整理和挖掘适合学校教育传承的民族民间体育、艺术资源,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的贡献。

(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教育。一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继续开展“少年传承中华美德”系列活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推选展示活动、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暨廉洁教育等系列活动。二是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教育平台。利用好现有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重点打造一批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文化特色网站,支持和鼓励学校网站开设传统文化专栏。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依托高校网络文化示范中心、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等,拓宽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特点的线上教育平台。在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等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栏,进行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在线学习。三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教育活动。利用学校资源,结合校史、院史、学科史和人物史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支持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建设,开发掌上博物馆;推动高校博物馆对社会免费开放,开展主题教育、理论研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体育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7月24日

上一篇: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826号(教育类268号)提案答复的函
下一篇: 把美德播撒进孩子心田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