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提出的“关于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坚持公益性普惠性,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十二五”以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国家实施了一系列学前教育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和城市薄弱环节,推动学前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各地实施了一大批公办园建设项目,特别是加快农村公办园建设,努力让公办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同时,积极出台普惠性民办园认定和扶持办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引导办园达标、质量合格、收费较低的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二是切实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全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从2010年的244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1325亿元,增长了4.4倍,占比从1.5%提高到4.2%。已有14个省(区、市)出台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探索构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资助,减轻家长负担。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出台《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和《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央财政投入29亿元,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培训中西部地区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100多万人次。四是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修订了《幼儿园工作规程》,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地方加强幼儿园准入、收费和保教质量的监管和指导。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近24万所,在园幼儿规模4414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7.4%,与2009年相比,幼儿园数量增长了74%,在园幼儿规模增长了66%。毛入园率增加了27个百分点,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难”问题得到明显缓解。尽管近几年学前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底子薄、欠账多,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普惠性资源依然不能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入园需求,学前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长效保障机制尚未健全。随着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和城镇化的推进,新增人口的入园需求将在未来几年开始集中释放,对学前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于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问题,我们组织专家做了专门研究。专家们认为老百姓的本质诉求是希望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加大投入,保障入园机会和合理分担教育成本,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和强制等特点,对学前教育是否应该具有强制性,或者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该具有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论证。目前已有一些地方结合实际,尝试实施一定年限的免费教育。目前最迫切的是根据人口的变化和城镇化趋势,进一步落实政府责任,着力扩大普惠性资源,满足老百姓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需求。
2017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十三五”期间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的“双普”目标,确保适龄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下一步,教育部将按照《意见》的部署要求,推动各地编制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扩大普惠性资源,着力破解公办园少、民办园贵问题。一方面,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特别是加强农村公办园建设力度,每个乡镇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城市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与管理。通过扩大公办资源,提高公办园在幼儿园总量中的占比,扭转公办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另一方面继续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将提供普惠性学位数量和办园质量作为奖励和支持的依据,引导民办园提供稳定的普惠性服务。二是加大投入,解决幼儿园运转保障问题。推动各地加快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拨款标准和企事业单位、集体办园、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解决幼儿园日常运转和教师基本待遇保障问题。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优先资助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三是完善教师补充和待遇保障机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推动地方采取核定编制和购买服务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及时补充公办园教师,通过生均财政拨款、专项补助等多种方式解决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配足配齐教职工并保障其工资待遇。推动幼儿园教职工全员纳入社保体系。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新一轮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重点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教 育 部
2017年9月19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