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有些深奥,一些小朋友还似懂非懂
孩子们身着汉服,在老师带领下诵读《朱子治家格言》
穿着汉服朗诵《朱子治家格言》
令天一阁副馆长欣慰的是,消失了七十年的读书声,又重新响起
“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要内外整洁……”昨天上午,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里,多了一群身着汉服、端坐在一起诵读起朱子治家格言的小朋友。原来,这里是国学教育启蒙班的授课现场,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诵读经典学习国学知识。据悉,开办国学教育班不仅对天一阁而言是首创,在宁波也是首次。
红色黑边,大得有点妨碍写字的双袖,一根丝带系住腰,给孩子们预备的汉服颇有几分汉朝的风采。昨天上午,80多名孩子端坐在天一阁书画馆,严肃的神情中也带着几分好奇。当他们略显稚嫩的诵读声响起,宁波市首个国学教育班也由此掀开了扉页。(见习记者 羊召南 摄影 盛高)
孩子反应
接到用毛笔学写小楷“命令”
小学员们就像炸开了锅
“以后同学们上课都得学着用毛笔写字,还得按照古人的方式竖排写,咱们一起来练练小楷!”一听到老师宣布上课时必须用毛笔学写工整小楷的“命令”,台下的小学员们就像炸开了锅。“要用毛笔写字,还得竖着写,好难啊!我连描红都不会。”在场的很多小学员都流露出了为难的神色。一位高年级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对红色黑边的汉服很感兴趣,觉得很新鲜也很好看,但用毛笔写字却显得自信不够。
记者在现场发现,虽然参加启蒙国学培训班的孩子最小的才4岁,最大的也不过10来岁,但他们对“朱子治家格言”一课倒也听得滋滋有味。很多孩子还是第一次念这么长段的古文,小脑袋随着诵读有节律地晃动起来,活像旧时私塾里的孩子,十分有趣。
老师态度
国学就像“缓释胶囊”
不是要让孩子们死读
“很多孩子岁数都很小,我们主要还是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孩子先把文章记住,先背诵再理解,不能一蹴而就。其实国学就像是一枚中华文化的缓释胶囊,能量要慢慢释放。等到孩子长大了,曾经学过的知识在环境的刺激下就能慢慢释放出来,发挥应有的作用。”授课老师刘世军给国学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
刘世军还告诉记者,“国学其实是很朴素的东西,学起来并不难。诵读经书是被我们的老祖宗验证了几千年的行之有效的读书办法,我们让孩子通过诵读的方式接触国学,并不是让他们‘死读’,而是让他们在诵读中接受华夏文明的启蒙教育,在内心深处与中华文化相通。”
家长心态
尽早和国学“亲密接触”
并非要孩子背出多少文章
“现在很多孩子连什么叫国学都不知道,对《三字经》、《孝经》这样经典文章的了解仅限于知道名字,我们把孩子送来,就是想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国学教育。”在国学班的授课现场,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父母亲们这样的感叹。
一位7岁学员的母亲说:“天一阁在解放前就办过教育班,老早就有办学传统了。更何况现在的孩子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了解得太少,每周六给孩子上上课,对他们接受国学启蒙教育大有好处。我的孩子今年才上幼儿园,但我个人认为现在让孩子和国学做个‘亲密接触’也不算早。其实也并不是非要孩子背出多少篇文章,主要还是为了让他从小接触到国学的魅力。”
天一阁初衷
先把孩子们的胃口吊起来
再适时地给孩子一点“压力”
“早些年国学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但真正懂得国学知识的人却并不多,要把国学真正传承下去,靠的还是孩子。所以,我们作为文化单位首先就得把国学的启蒙教育抓起来。再者,天一阁是一个具有422年历史、经十三代人薪火相传守护的古老藏书楼,有它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也有开办教学的经验,我们为传承国学、扩大国学的影响做点贡献既是责任也是义务。”
谈及这次国学启蒙教育班的开办,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贺宇红有自己的高招:“孩子是传承华夏文化的希望,我们把孩子召集起来办学,也是动足了脑筋。孩子的耐性比较差,贪玩,让他们乖乖地听课可不简单。这不,穿汉服上课就是我们的秘诀之一。汉服很多孩子没见过,对他们来说很新鲜,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孩子的胃口给吊起来了,我们就适时地给孩子一点‘压力’———让他们学着用毛笔写字,还得模仿古人的写字习惯竖排写。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但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在自然而然中产生对祖国传统文化,对经典古籍的感情和兴趣,这样,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今天我们请来的老师已有十多年国学教育的相关经验,但据我了解,他也是头一次穿上汉服带领孩子诵读,穿上这身独特的‘行头’走上讲台,他也特别有感觉。老师都觉得很兴奋,孩子的期待就更高了,我们就是要营造一个整体的国学学习氛围,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感悟国学的魅力。”
天一阁理想
要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
给国学教育“升温”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贺宇红告诉记者,虽然天一阁以前也做过整理出版、藏书文化、陈列展览等与国学相关的活动,但把国学课堂搬进天一阁还是首次,在宁波也是首创。“开班上课,这样的国学教育并不高端,但对孩子却放低了门槛,让他们参与到国学启蒙教育中来。宁波海曙泛亚进修学校请了一批资深的教师来天一阁上课,这和天一阁自身的文化氛围也很契合。”贺宇红还告诉记者,虽然这次的国学班关注度很高,已有四五百人报名,但这并不表明国学就真的“热”了起来。“几年前就有人提出了‘国学热’的概念,但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的国学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和易中天、于丹在百家讲坛向大家传播国学知识一样,天一阁的国学班也是通过授课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国学教育‘升温’。”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天一阁的国学教育班还将长久地开办下去,每周六上午上课,并按照学员年纪的大小分上、下午分班教学。启蒙班将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少儿字经》、《笠翁对韵》、《论云》等内容,暂定四个班,4-6岁的学员、小学一至二年级的学员、小学三至四年级的学员、小学五至六年级的学员各分一班,每班30-40人。天一阁的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天一阁办国学班主要还是从公益的角度出发,只收孩子的服装费和相关工本费。
办学人欣慰
消失七十年的读书声
重新在天一阁响起
记者了解到,在上世纪30年代之前,天一阁这座古老藏书楼不仅专注于书籍的收藏和保护,还一度读书声不断。“天一阁及其紧邻的秦氏支祠都曾办过学,前者办的是私塾,后者办的是小学。”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副馆长贺宇红告诉记者,其实天一阁早有办学的传统。范氏后人重视对下一辈的教育,曾在天一阁附近兴办过私塾,供范氏子弟就学;而在秦氏支祠左侧、现在的天一阁书画馆边上一片如今已被毁的地方,也曾经是秦氏办学堂的地方,专门招收贫寒人家的子弟入学。这所公益性的学堂一直到上世纪30年代日本鬼子入侵宁波才停办。
现在,消失了70年的读书声终于又在天一阁回响起来。“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髓,而天一阁恰好有资源和场地的优势,这回开办国学启蒙班,正好让天一阁发挥了推动国学传承的作用。”贺宇红欣慰地说。
[我来说两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