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
赏读曾巩的《秋声》:秋风来吹之,声如振江海
欧阳修秋声赋(欧阳修秋声赋原文及翻译)
秋声,是指秋天的风声,树叶声,雨声,流水声和虫声。因为秋季温度下行,河流,土地空气中的水分减少,北方冷空气南行,万木凋零,在风的裹挟吹动下,会形成特殊的有别其他季节时段的声响。比如树叶草木因为干燥碰撞,发出悉悉索索的脆响,这种响动,连成声音的潮水,格外有声觉的壮阔。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农作物因为成熟而干枯,大地金色一片,树木因为果实成熟而叶落,秋声,从自然上讲,是最美好的声音之一,代表丰足。
但是中国的文学,因为首先得力于士子的推动发扬,在先秦时期,以宋玉为代表的士子,处在帝王和农民的中间阶层,他们的人生命运没有固定在土地之上,相反依附帝王和贵族的任用,他们所看到感受的秋色,脱离了农民,和自身的人生追求挂钩,形成独特的情感上的悲秋。秋声在他们的感知里,是一种萧条和悲凉,隐喻着人生的漂泊和年华的流逝。
这种“悲秋”在中国文学审美里,固定保留下来,成为人生烦闷压力的一种情感出口。比如思乡怀人,自感身世,也有着独特的人文审美,让心灵更加柔软有弹性。
其中宋朝欧阳修的《秋声赋》,最为知名。在“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的秋夜,他悲凉写到,“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从这里的排比,就可以看到欧阳修对于秋天写了很多负面,惨淡,栗冽,萧条,寂寥,凄凄切切,落脚在秋天的声音,说,秋天的商音,是“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然后联系到人听到,会”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十分悲哀。
欧阳修的《秋声赋》修辞凝练,情感饱满,让人主观代入感强烈,成为写秋声的名篇。但是这种古典的关于秋气秋声的逻辑,是文学情感和个人感喟上的,但是未必是真实的,现代人或者普通人读来,很觉得衰瑟,至少当代的人,未必喜欢,也未必产生广泛的共鸣。
所以在欧阳修之外,曾巩的《秋声》诗,就有一种另类的可贵,因为自然,客观,明丽,感受壮阔秋声,而一种恬然。
”乔柯与长谷,秀色故未浼。
秋风来吹之,声如振江海。
怒号无晨夕,唱和若有待。
翏翏遍坳洼,岂独缘嵬。
百川亦相投,取闹不知悔。
竹篱更謞然,吕律焉足采。
蜩螀岂知微,切切如怨憝。
惟人亦吟哦,沸若烹鼎鼐。
八荒同一鸣,静里安得在?
独有虚室翁,恬然故无改。“北宋·曾巩《秋声》
来看看。吸引人的第一句就有别于传统的写秋,因为秋天长达三月,并不是从秋天开始起,草木就完全枯萎发黄,在古中国,气候和今天虽然略有不同,真正的草木凋零的盛景,实际是在季节的初冬和仲冬,而文学中的悲秋,简直有一叶落而遮住泰山的那种悲凉,明明树叶是绿的,非要写萧瑟,黄落。
但是曾巩的开头,却真是自然。
那壮大的乔木的枝条,和摇曳的稻谷,在秋天里依然有着秀色,并没有完全消失。
当秋风吹来,那声音吹过树木禾苗,声音如同江海的潮水。
我喜欢。我喜欢这种真实。是秋天有无数的树叶和草木,才会和风共振。也正是这些草木巨量的生命的存在,才有着风吹稻浪,风卷树梢的壮阔。
秋风之强劲,实际以晚秋为主。北方冷空气带来降温,并且形成巨大的风,我亲眼看见绿色的枫杨,一夜摇曳脱水,但是并未转黄,是那种渐渐脱水的白绿色。狂风吹动万千柳条,飞舞如浪,声音叠加,那是一种绿色的飘萧。
所以,我更喜欢曾巩的第三联,那风吹了一天一夜,冷风过境,宛如呼啸,但是树叶的狂舞,声音的回应,仿佛是一种期待和共鸣。
这里写出了秋声中风和树木的狂舞飞扬,仿佛是兴高采烈的应和,而非被动的凋零。
当秋天干燥微冷的空气袭来,实际很多时候,令人感到一种爽意,尤其是有着明丽阳光的白天。
”翏翏遍坳洼,岂独缘嵬。”
那秋风过境,秋声响遍了山洼低谷,秋声不只是在高山大树上。
百川亦相投,而此时的秋天的流水,也有着相和,风动江潮,风吹平湖,卷起水浪潮声,仿佛是秋风在不知道疲倦地嬉闹。
竹篱更謞然,而竹子是最能招风,感受风存在的植物,那竹叶在风中潇洒,发出树叶摩擦晃动的清响,格外动人,仿佛一首秋的旋律。
上古之人,最初的乐器,就是取自芦苇和竹子,因为芦苇和竹子中空,可以在气流中发出各种高低不同的声音,而人们正是利用这点,制作音乐,留住自然和人间的旋律。
古人在自然中,发现并享受天籁,比如竹叶风声,松涛天籁,比如荷叶听雨,而这一切,在秋天,声音更加清晰,密集,悦耳。
”蜩螀岂知微,切切如怨憝。
惟人亦吟哦,沸若烹鼎鼐。“
而秋天,正是许多小草本繁茂的时候,正是大地有着菊花野草,这样在秋天努力生存的小绿色植物,才有了草间昆虫的生存空间。蟋蟀,等细小的昆虫,在草间吟唱,形成了另外一种声音。
它们为生存或求偶,发出清晰而细小的鸣叫,在壮阔的秋色秋声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为古代的纺织做衣裳,往往在秋天,昼夜进行,而陪伴这些劳作的,就是小小秋天昆虫在窗底的自然声音。
而秋天,也有很多人间的大节,早秋的七夕,仲秋的中秋节,晚秋的重阳节,人间并不寂寥,而是人声鼎沸,迎来送往,或作诗,或聚集宴饮,更有无数人写诗吟诗,那人间的声音,在秋天里沸腾,从无断绝。
我觉得这种写法,足够真实。
秋天哪里就寂寥了?而曾巩,第一次写到秋天里的人声人气,一反传统的凄凉悲哀,这正是人间最欢腾的季节,庆祝丰收,迎来送往啊。
”八荒同一鸣,静里安得在?
独有虚室翁,恬然故无改。“
四野八荒,这个词看起来是如此荒凉,但是用在这里,却是热闹的。
这四野八荒,天地有秋风秋声,人间有热闹鼎沸,都说秋天沉静萧瑟,我却发现,这世界,哪里有你们传说的那种悲凉沉静?
而我,而我这个坐在家里,听见无限秋声的老翁,很恬然地接受着这自然和人间的声音,没有大悲,也没有大的兴奋,我只是接纳,听着,感受,愉悦。
这就是完整的秋声。既不觉得悲凉凄惨,也不觉得哀伤,我听到的,是各种声音混合起来的秋美。
我钟爱这首《秋声》,因为自然有生命力,达观而平静。听秋风吹动树叶,卷过层峦叠嶂,过境大江大湖,听稻浪发出金色的笑声,听人间各种秋天里的热闹。
这首诗超越了传统赏秋的那种凄凉凋零美,大气壮观,平和乐观,更接近真实勤劳普通人的视听。
爱世界,爱人生,爱着并享受最美的秋声。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诗词#
红叶古诗五首,唐朝的红叶题诗,成就最美的爱情缘遇
丹枫美诗五首赏读: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