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已经开始日益重视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该标准中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知识。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要推动幼儿园实现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应用能力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全面提升。
除了国家层面的政策颁布和决策支持外,一些发达地区的省市地区也较早意识到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2009年,《北京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2008-2010年)》发布,提出把学前教育信息化作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与发展。2011年《上海市托幼园所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配置要求》从园所网络环境配置、园所基本配置到班级信息设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年,江苏省教育厅印发《江苏省幼儿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对幼儿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做出了明确要求。
这些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加大了全社会对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关注。各地也积极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取得一定成效,集中表现为:加大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信息化环境的建设;积极建设学前教育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建设学前教育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目前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安全管理、家园沟通交流、健康成长和教育宣传等模块;借助信息化的推力,加强各区域、幼儿园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互动交流;优化师资队伍,制定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采取有效培训模式及监管考核机制;创新整合模式,探索研究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的整合。
尽管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要抓紧研究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装备标准和使用指南。虽然已有一些省市地区对学前信息化装备做了相关规定,但内容还不够全面,大多围绕设备设施的建设展开,缺乏对相关设备使用的规定。当前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在他们的国家健康和安全行为标准及相关的早期护理和教育计划中列出。例如由美国儿科学会、美国公共卫生协会、科罗拉多大学儿童护理与早期教育国家保健资源中心联合出版的《关爱儿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使用电脑、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的时间、范围等都做了严格的规定。
第二,要从管理平台、家园共育平台建设走向教师备课平台、学习资源平台的建设。当前学前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要领域在园所管理、家园共育等方面,而教育教学使用的优质数字化资源平台和教研平台还比较匮乏。目前上海市一些幼儿园采用了一种集“内容提供、教学支持、课程管理、平台服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元整合,构建了幼儿园信息化建设的新模式。这种集管理与教学一体的资源系统建设值得参考借鉴。
第三,要大力促进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的提升。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有欠缺。一方面幼儿教师自身意识和动机不足,另一方面专业的培训机会还比较少。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其中也包含了幼儿园,很好地推动了幼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但还需要逐渐扩大覆盖面,让更多的幼儿教师获益。
除以上所述的问题之外,在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上还要警惕不同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学前教育“数字鸿沟”。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基础设施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国内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在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还不是很完善,部分偏远地区幼儿园的现有设备比较简陋,像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投影仪、摄录像机等设备的配置率较低。目前很多偏远农村的学前教育还处在大力布点幼儿园的发展阶段,应该抓住机会同时进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另外,考虑到我国民办幼儿园占比大,一般条件的民办幼儿园难以承受较大的经济投入,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且艰难,地方各级政府也应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同时民办幼儿园也应积极探索自己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
其次,是在使用方面造成的数字鸿沟。在欠发达地区,也有一些幼儿园信息化设施配备充足但是利用率低,例如有的幼儿园的装备开放时间设限,甚至有的只是作为摆设。有的幼儿教师对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认识尚不到位,甚至将之简单地等同于使用投影仪播放课程内容。特别是能够做到遵循发展适宜性原则,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采用适宜的信息技术手段、工具、资源来开展教学与游戏的教师还不多。
当前,我国的学前教育本身还处于爬坡过坎的发展阶段,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因此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亟待加强重视和研究。在当前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支持下,如果将学前教育信息化纳入到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加以考虑,把握住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和关键问题,相信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稳步发展指日可待。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秘书长)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