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陵南云水谣
教师这个身份不知从何时开始,变得那么不值钱,那么被人不屑一顾,那么容易被人“胡喷”。好像是给人定位在了一种极端狭隘的界限内,说你“神圣”,可以把你吹到天上去,说你干了有违师德的事情,所有人都咬牙切齿,恨不得把你打进十八层地狱里去,永世不得翻身。
桓荣勤学不倦文言文翻译(桓荣勤学不倦)
网络媒体上对老师的评价不高。仿佛你身上早已被世人贴上了“不雅的标签”---利用闲暇赚取学生的补课费;稍有说话、做事不慎,被低素质的家长告到教育局,赔礼道歉那是小事,甚至有随时丢掉饭碗的潜在危险。从全国各地教师的工资收入来看,除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少数一线城市教师工资普遍高于内地和中西部地区,多地教师工资收入不理想。
教师走到街上不愿承认自己的身份,其实不言自明。老师自己不说,心里是很清楚的。他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除了一生教过的学生多,除了比他人多喝点粉笔末以外,倒真的没有什么可炫耀的。况且,自己的学生也不是一生都记住老师,只要学生不背后骂老师,讽刺挖苦老师就不错了。
经济的发展,给了很多人无尽的遐想。人们口味变了,口袋鼓起来了,想法多了。世界观和价值观有了明显的变化。家长手里有了钱,把自家的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里,要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这也无可厚非。舍得花大本钱,舍得投入,舍得为孩子放弃工作去陪读。这样一来,对孩子的老师教育水平的要求也会“水涨船高”。教师除了有高学历、名牌大学毕业以外,还要深谙教育规律,会教育孩子,懂得教学艺术,真正地为孩子“贴心服务”。如若不然,你如果是名不见经传、在学校里默默无闻普通老师,那是要经受得住家长的挑剔的。学生挑选老师的“选课走班”模式是最近比较时尚的课堂授课方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是国家准许的。但,家长在微信群里就可以为此发表“众口铄金”的片面之词。
所有在校教师,只要有孩子在学校,你就要像陀螺一样为之转个不停。半夜给你打电话问孩子最近学习为什么退步了,向你寻求良方;你的电话一定要二十四小时开机,否则家长找不到你,定会告到校长那里,说你不负责任;孩子有任何问题,老师脱不了干系。因为你是孩子的老师,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是你的事。在他们眼里,“把学费交给了老师,你不管谁管?”这种混账逻辑,真的就像“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味道。难道学校就专门为你家开的不成?
教师在校,小心翼翼,慢慢地有了佛系心态,不敢管,管不得,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的结果绝对不是家长所愿意看到的。但谁不希望自家的孩子好、上进、考上好大学呢?这是一对矛盾,更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大弊端。谁规定的孩子一定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呢?
教师的角色就像保姆,像受气的媳妇。压力大、责任大、委屈大,能给谁倾诉?谁又愿意倾听呢?几个违规个案常被判为全体受过,这不也是事实吗?
近十年来教师的工资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确实涨了不少。但是,就房价而言,2000年以前,不到一千元一个平方的房价,很多人买不起。现在你虽然有四五千元的工资,需要不吃不喝多少年才能买得起一所房子?
老师工作很累,工作很辛苦,压力大,舍不掉这个所谓的“铁饭碗”---编制内的工作。一家老小还指望这点工资生活呢。老师不想让人知道自己身份,因为一个月三四千的工作,有点技术的农民工也能挣得到。你大学毕业,说不定还没有农民工挣得多,这是事实。所幸的是,你干到退休,拿一份不高不低的养老金还是有保障的。为什么教师队伍中男教师越来越少?造成“阴盛阳衰”的现状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老师如果也能一个月拿到一万多的工资,社会上尊师重教风气浓厚,老师处处受到礼遇,人前非常有尊严地、很体面地活着,社会风气正,还有人敢看不起教师吗?
我们经常听说教师考公务员的,没有听说过公务员考教师的。我在教师岗位上干了一辈子,真心体会到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造就祖国的栋梁之材,可是,近些年来曾经的三本、二本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选择考教师资格证,这究竟说明了什么呢?三本学生能不能担当起未来“教育强国”的育人重任?我们是省会城市里一所五流学校,三本学生几乎全部都能考上,都是些什么学生?课堂上睡觉,作业不交,被人称作“学渣",他怎么可能教好他的学生?不是哪一个拿着教师资格证的人都是合格的老师。
说实在的,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中师生、来自于一本师范院校的学生、本身非常热爱教育的人,拥有渊博学识的人才是我们国家未来走向教育强国的希望啊!
中国古代儒家把教师的地位看得很高,常常把教师与君王相提并论。
《尚书.泰誓》中说:“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将君师视为一体或将君师并列于同等地位。荀况进一步把师纳入“天、地、君、亲”的序列。他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自汉唐至明清,历代都有大儒。这些人饱学多识,学生也多能根据礼教事师。
“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中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大教育家孔子是最早的先生,因为“子”就是先生的意思。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教书先生”等,这是人民群众对教书者的敬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我们都还记得汉代张良“圯桥授书”的故事,宋代杨时“程门立雪”、“陆佃千里求师”、“安车蒲轮”、民族英雄岳飞尊敬师长终身思慕的故事等等。古代尊师的故事灿若星河,不胜枚举。
国家设立教师节,对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者给予表彰。
法国:法国人把教师看成是“人类智慧的天使”。在农村和小市镇,开学第一天,学校所在地的地方长官和社会贤达,都要来参加开学典礼或听课。 俄罗斯:尊师风俗甚浓,常举行尊师活动。不少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以“家长委员会”名义送相册和鲜花,让学生制作手工艺品赠送老师。 日本:普遍认为教师是为社会作出自我牺牲的职业。但凡看到穿上教师服踏上公共汽车的人,乘客们就会自动起来让座,以示对教师的尊敬。 朝鲜:中、小学生在路上遇见教师,都要恭敬地鞠躬;家长让路表示尊敬。 匈牙利:每当家中鲜花盛开之际,家长都要让孩子把最美的鲜花送给老师。每年国家要召开大会,表彰和命名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的甚至还颁以重奖。 捷克:捷克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取得学位或有了成就的学者,都要去拜望自己的启蒙老师。
教师要以充分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自信站稳讲台。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毕竟你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说你好,都崇拜你,都仰视你。
教师要像爱护自己的双眼一样热爱自己的工作。尽心竭力,全力以赴,不忘初心和使命,为培育下一代奉献一切。因为工作性质使然,享受教书育人同成长的快乐,享受教学相长的乐趣,享受为师的点滴幸福和高光时刻。
社会的分工不同,或许我们目前的待遇不高,与其他同龄人相比,有落差,但请你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国家对大国复兴的教育强国之梦的逐步实现,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不会久远。
对待孩子的教育的重视,一定是与对教师的职业尊重相提并论的。所以,家长那种“光重教而不尊师”的行为是令人不齿的。家长的行为一定会影响到孩子,同样,教师的言行举止也定然对学生耳濡目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所以老师不要在学生面前妄自菲薄。要引导优秀学生报考师范专业,终身从事教育事业,这才是国之幸甚,民族幸甚!至于教师对外怎么称呼自己,承认自己的身份的问题,只要心理承认,自信承认,学识承认即可。
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求自己。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高尚的师德标准要求自己,你的一言一行是学生追随的标准,不做任何有违师德的事情。教师要不断转换角色,对家长像家人,对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你要有担当,你要有气度,有献身教育的情怀,你更要有超强的人格魅力唤醒学生,启迪智慧,做有未来的教育。
正可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老师啊,不要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不然,怎么才能搏击风雨,翱翔长空?!做最好的自己吧!为自己默默地奉献而感动着自己和他人!
法国.巴尔扎克说过:”清静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欺的性格,无论在哪个阶层里,即使心术最坏的人也会对之肃然起敬。”
不要过分爱惜自己的羽毛,不然,怎么才能搏击风雨?!
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在意他人说什么
摆正自己的位置,为自己的贡献而感动
发表评论